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对"假说一演绎法"的描述是: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称作假说一演绎法。可见,假说一演绎法是以假言判断作为前提的演绎推理,而假言判断是一种条件判断,即前一个判断存在是后一个判断存在的条件。条件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之分,因此,假说一演绎法也有充分条件假说一演绎法、必要条件假说一演绎法、充分必要条  相似文献   

2.
<正> "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可见,演绎推理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当前最流行的"假说—演绎法"模型是:某项研究从解决一个问题开始,通过逻辑推理或想象,导出一个假说,由此推演出必然的、可观察的待检验陈述,如果这些陈述被证明是正确的,就得出被确证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正>一、"假说—演绎"法的由来与特点"假说—演绎"法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中重要的科学方法,教材明确给出其概念:"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并根据假说进行推理演绎,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笛卡儿被认为是"假说—演绎"法的倡导者,因为他早在17世纪中叶的《哲学原理》一书中就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到19世纪中叶,英国休厄尔发展了"假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孟德尔定律的教学过程,不仅应尽力呈现提出假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这个超越时代假说所蕴含的智慧,体验通过数据分析建立假说的过程,还应重视学生"演绎推理"科学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并运用演绎推理,理解测交实验对假说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运用假说—演绎法,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探究,体会摩尔根果蝇实验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演绎推理—得出结论。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生物学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运用假说演绎、模型构建和模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亲身参与"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科学探究,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分析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一直强调教学的严谨性,过分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动活泼的合情推理,使人们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事实上,数学发展史中的每一个重要的发现,除演绎推理外,合情推理也起重要作用,如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大定理、四色问题等的发现.其它学科的一些重大发现也是科学家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假说和假设,再经过演绎推理或实验得到的.如牛顿通过苹果落地而产生灵感,经过合情推理,提出万有引力的猜想,后来通过库仑的纽秤实验证实.海王星的发现更是合情推理的典范.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波利…  相似文献   

8.
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教学过程中,通过挖掘、整合遗传物质的发现史为科学探究创设真实情境;以假说—演绎法为主线,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提出问题,思考推理、作出假说,设计方案、演绎推理,分析证据、得出结论,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9.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是生物教学在新课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假说一演绎法"的理解本身有误,因而造成在课堂教学上采取了不正确的教学策略,影响了课程标准目标的实现. 1错误案例展示 1.1案例1 为说明何为假说演绎法,有教师举了下列例子:牵牛花一天中颜色会发生变化:早晨红色,傍晚紫色(观察现象),牵牛花的颜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提出问题)?设想:是否是由于光照强度引起的,即强光照后为紫,长时间弱光或无光则变红(作出假说).如果红牵牛花清晨受强光照,则很可能会变紫(演绎推理).选若干红色牵牛花分两组,在清晨A组给强光照,B组黑暗处理,观察实验结果(实验验证).若A组变紫,B组仍为红色,则假说正确(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DNA的复制”一节为例,设计和模拟密度梯度离心实验,基于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探究DNA复制的机制,提升科学思维。通过构建DNA复制的动态模型,在动手操作中内化知识,提升探究、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现代建构主义否定知识的客观性,主张科学的本质即科学探究,探究的工具是正确的思想方法。“假说一演绎推理”是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核心研究思想。该思维模型在“浙科版”教材中没有开辟专门的章节内容,但作为“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已经有机地将孟德尔的研究思路融入孟德尔杂交实验之中。  相似文献   

12.
“假说—演绎法”建立在学生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假设问题可能存在的答案,再根据答案进行推理,最后通过实验检验是否正确.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答案一致,则假设正确,反之则说明学生的假设错误.“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思路是学生提出问题、基于问题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实验检验、判断正误、得出答案.通过严谨的解题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解题效率,使学生在解决生物题目时做到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3.
针对教学中教师对演绎推理和测交验证内容的不同理解,还原"假设—演绎"法的实质,提出了设计测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由假设出发演绎推理出来的结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实验就是提出假说、检验假说的过程。因此 ,假说是进行教育实验的前提 ,是教育实验的核心。一、假说及其基本特点假说是教育研究课题选定后 ,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以及有关理论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答案或结论。假说具有假定性和科学性两大特点。所谓假定性 ,是说它具有推测的性质 ,即这种判断所陈述的结论或联系是现实中尚未被确认的 ,是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的。但假说又并非臆断 ,它总有一定的科学理论或经验事实作依据 ,在选题过程中又经过了论证 ,因而 ,假说又具有科学性。例如 ,顾泠沅主持的上海市青浦县教育实验 ,提出了…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中渗透假说—演绎法,有助于学生亲历思考与科学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本文基于对假说、演绎的实质解读,构建出假说—演绎法教学一般模式,并通过案例将其应用于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假说、演绎推理的方式主动建构生物学概念,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谢遐龄同志在《筒单性理想在假说产生中的作用》一文中(见《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三期),论述了简单性理想在假说产生中的作用问题。读后颇受启发。但作者在文中把直觉与逻辑推理对立了起来,认为“假说的产生过程中起作用的是直觉,而不是逻辑推理——既没有归纳推理,也没有演绎推理。”对此,我们不敢苟同。我们认为,逻辑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等)在假说的产生中是起作用的,而且是不容忽视的作用;直觉只不过是在逻辑思维等基础上产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它与逻辑推理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下边谈谈我们的一点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17.
人们为了探求错综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其发展规律,创立科学的理论,往往需要假说。假说(或推想、假设)就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研究对象作出一种推测性的说明。但是,假说是一种主观的思维过程,它只是根据有限数量的事实、理论来提出和构造。因此,假说具有既可被证实,也可被证伪两种性质。所谓证实,就是人们通过实验和观察,证明某种假说或理论为真;所谓证伪,就是人们通过实验和观察证明某种假说或理论为假。在验证假说的基本观点的思维过程中,我们往往是依靠证  相似文献   

18.
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已知的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定,也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所作出的参考答案。它是实验预期和实验方法步骤设计的依据。合理地提出假设,可避免实验走弯路,使实验更接近真理,是科学实验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假说 ,即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说明 ,是关于事物的因果性的一种假定性的解释 ,是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和事实 ,对解决科学研究问题提出猜测性、尝试性方案的说明方式。简言之 ,假说是指科学的猜测或设想。一、科学假说的形成 ,一般要经过两个步骤第一步 ,根据尚不充分的事实、经验材料和科学理论 ,通过逻辑推理 ,对求知自然事物的性质及其规律 ,先做初步的假定性解释。第二步 ,从初步的假定性解释出发 ,通过多次的实验和观察 ,进一步掌握经验材料 ,并经过理论和逻辑的广泛论证 ,使这个初步的假定性解释逐步充分 ,成为一个稳定的结构和系…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由于学生认知的特点,小学数学主要以合情推理为主,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对于演绎推理,小学阶段不能用它来证明结论,怎样说明合情推理得到的结果是否正确呢?一般情况下,不正确请举出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