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寓言,由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陈忠义称之为“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寓言都有着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能让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促进学生理性辨析能力的提升;寓言所具有的哲理性、讽喻性等特点,能让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灵魂.”因此,在小学寓言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引导孩子们去触摸寓言的灵魂,是寓言教学的核心,也是有效地进行寓言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寓言教学的现状引起了不少教师的思考。有教师提出寓言教学应该与童话教学有区别:童话侧重人物形象的分析、语言的品味,而寓言教学应侧重于寓意的理解。如果将寓言里的人物形象、语言赏析作为重点则会严重偏离寓言这种文体。寓言这种文体的产生之初本是力图用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说寓言的人真正关注的是给人以启发,而不是故事本身。正如法国著名寓言家拉·封丹所说:“一个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以故事为载体,鼓励学生参与到寓言学习中。通过听故事,让学生猜测情节的发展;通过讲故事,让学生立体化地了解寓言中的人物形象;通过描绘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演绎故事,让学生在角色转化中深入理解寓言的内涵。这些方法的运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读懂寓言。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什么的问题首先来谈谈教什么的问题。让我们从"学情视角"入手,结合文体特征和年段目标,分三年级和六年级来逐一分析。1.三年级学生适合学什么作为三年级的课文,《鹬蚌相争》真正的教学价值在哪里呢?研究其文体,就"寓言"而言,是教材中第一次明确出现"寓言"这一文体名,因此,要让学生对"寓言"有个初步的认识,对寓言产生"一见钟情",并掌握简单的阅读寓言的方法。就"故事"而言,则可以做到:梳理故事表达顺序,明白故事大概内容;推敲关键词语,发现故事生动的奥秘;学习讲故事,争取把这个故事讲得生动、具体。因此可将"寓言"与"故事"  相似文献   

5.
黄珍 《陕西教育》2007,(10):17-17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寓言。它们都是通过讲述一个情节简单、形象显明的故事,进而告诉人们一些生活中的道理。每则寓言都有“故事”和“寓意”两个方面。通过寓言教学让学生分析寓言形象,了解故事内容还不够,还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这是寓言教学的难点所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了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寓言。教学这类课文,一般地说,我们都比较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故事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但是,由于寓言这种体裁更具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所以它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理  相似文献   

7.
故事是构成寓言的主要元素。教学寓言,引导学生复述故事,不仅可以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重点词句、想象故事情节、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能把故事复述得完整、具体、生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寓言以篇幅短小、语言晓畅、思辨深刻为主要特点,是学生们普遍喜欢的文学形式。对于寓言的故事大意及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学生不难把握,大都在通读两三遍后,就会有所感悟。寓言选入教材作为一种教材文本,应该有比读本本身更重要的价值。寓言学习应该学什么决定教师的寓言教学应该教什么  相似文献   

9.
周亚军 《广西教育》2012,(29):4+10-4,10
一、寓言教学中的困惑 寓言,顾名思义就是有所寄托之义,其以寓意明确、比喻形象、故事短小等特点,比较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现行人教版、苏教版小语教科书都收录了多篇寓言作为课文,许多家长甚至把寓言当作教育孩子的启蒙读物。  相似文献   

10.
笔在对小学寓言教学的调查中,发现了以下问题:一、“重”义“轻”。1.忽视寓言的故事性寓言是寄托着深刻含义的简短故事。它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以启示和教训。教师在教学寓言时能让学生掌握寓意,却淡化了故事情节,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这两的重轻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教师的教学意识。  相似文献   

11.
寓言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许多老师上公开课一般不会选择寓言作为教学内容。教学这类课文,老师们都比较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故事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诚然,这是寓言教学首要达成的目标。除此之外,有的教师把寓言中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尽地剖析;有的教师注重朗渎指导,反复体味;有的对故事的情节进行反复引读,并加以生动形象的动作表演;有的注重培养学生寓意的概括能力;有的让学生学写寓言……几位教师各有自己的教学意图,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这则寓言。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3.情感、态度于价值观: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教学重点: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本剧头饰  相似文献   

13.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情操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教学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4.
《鹬蚌相争》是一则寓言,寓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透过简单的故事明白深刻的道理.从而感受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究竟怎么样落实重点.攻破难点呢?在试教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三次调整。  相似文献   

15.
叶传标 《考试周刊》2012,(42):58-58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寄也,寓言就是有所寄托的语言或故事。寓言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通常用比喻性的故事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就是用故事来说道理。寓言最早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初始于民间,后由文人整理并创作。其特点是:故事是虚构的,是为了讲道理而编造的;因为故事是编造的,所以表现手法喜剧性极强,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材中的寓言教学因其特殊的内容和阶段,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寓言教学的目标和操作策略两方面展开论述,从适度有效,合理拓展文本、讲述故事,激活文本语言两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一路花香》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故事里,以寓言的形式把寓意融在其中,这样的一篇语言通俗、流畅易懂的寓言.在教学时如何进行教学,课文的重点训练应落在哪儿?这篇文字的寓意如何表述呢?.  相似文献   

18.
故事与事理     
寓言,是以简单、浅显的故事来寄寓事理的文学作品。寓言这一概念的本身,就决定了《寓言》教学的两个内容:故事与事理。然而,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倾向:“故事”讲得多,“事理”讲得少,忽略了故事与事理之间的有机联系。结果,学生对“故事”很熟,而对“故事”中寓含的“事理”却不甚明了。我认为,《寓言》教学的重点在于: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文言体裁对文言文教学进行研究.以寓言、说、记、赠序、表等常见文言体裁为例指出:教学寓言要引导学生读懂假托故事,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说要引导学生揣摩所借事物的形象,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志向;教学记要引领学生赏景悟情;教学赠序要引领学生读懂作者说了什么,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教学表要引领学生弄懂所言何事、所陈何情.  相似文献   

20.
凡寓言,皆有其意。教学寓言故事,就要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亲身经验解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运用寓意。因此,我在教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故事时,采用了以表演故事而促使学生读故事,在精读中领会寓言的哲理,然后改编故事而求新意的教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