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相互沟通的桥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孩子从出生第一天起,直到长大成人,都在受着家庭的各种影响,可以说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因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薄弱,缺乏教育知识与教育理论的学习,能承担家庭教师这一责任的家长实在太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难管教,但不愿去与学校联系,形成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学生在家不服父母管教,家长显得束手无策,在校顶撞老师,家长轻信一面之词来校闹事,既损坏了学校的声誉,又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相互沟通的桥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孩子从出生第一天起,直到长大成人,都在受着家庭的各种影响,可以说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因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薄弱,缺乏教育知识与教育理论的学习,能承担家庭教师这一责任的家长实在太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难管教,  相似文献   

3.
孩子是父母爱情、生命延续的结晶,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个家、第一环境,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父母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也是孩子成就人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大老师,因此,父母的爱、家长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孩子是父母爱情、生命延续的结晶,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个家,第一环境,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父母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也是孩子成就人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大老师,因此.父母的爱、家长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勇 《中国教师》2009,(Z1):500-501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育人的摇篮。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就受到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因而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核心,具有学校教育的优越性。在教育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作为孩子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  相似文献   

6.
课题调研的背景和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家长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理想追求、人生态度、日常的言行  相似文献   

7.
<正>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每个成员尽到应有的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孟母三迁"是古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第一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人教师,而且是终身教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和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但是由于生源的差别,每个孩子的家庭状况各不相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教育知识匮乏,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孩子养成教育不好等。这些问题在孩  相似文献   

9.
<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学校。于是"家庭教育"自然成了教育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且这第一任老师具有无可替代的教育优势。作为一个教师,如何与家长相处,并最大程度地获得家长对老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最大限度地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配合,形成合力,这是一门艺术。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家访活动,老师走向学生家庭,与家长促膝交谈,及时反映孩子在校的情况,同时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在沟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单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务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而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传授给孩子的不只是学科知识,还要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等。家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特别是年幼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湖南和江西两省部分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2.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父母对孩子们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怎样才能科学的教育孩子,家长又怎样能够胜任第一任老师的重任呢?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各位家长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3.
每年4、5月, "幼小衔接"的话题是家长和教师们讨论的热点.大家知道,在幼儿园的大班阶段,幼儿教师都会对孩子进行入学教育和引导,但是否只要幼儿园进行"幼小衔接"教育就够了呢?许多家长对此认识不足,对家庭中的"幼小衔接"亦重视不够,特别是家庭中的幼小衔接环境的创设.笔者认为, "幼小衔接"仅在幼儿园教育中受到重视是不够的,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参与.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他们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  相似文献   

14.
【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如何提升家庭的教育质量,提升父母的教育素养,通过建构0-6岁一体化亲子课程,建构家园共同体,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是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以下简称北幼)从"十五"到"十二五"一直在研究的课题。在此,我们以中班"捉虫"  相似文献   

15.
<正>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表现,才能更好地解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共同把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好,只有家庭与学校紧密配合,才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才有利于学校和家庭教育产生合力,只有家长与教师紧密联系,在教育上拧成一股绳,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校开展"百事进千家"活动,我利用周末,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问题学生XX同学进  相似文献   

16.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好的家庭教育不在于家庭的“富裕与贫穷”,而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得法。一些富裕的家庭,因教育子女失败而蒙上阴影;一些贫穷的家庭,因教育子女成功而大放异彩。成功的家长并不能保证有成功的孩子。孩子的成功才是家庭最大的幸福。“问题学生”往往都有“问题家长”。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美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家庭系统面临巨大的压力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致使美国开始开展增加家庭教育的知识与技能、预防和减少家庭危机的系列研究与实践。以美国密苏里州为代表的"父母即教师"项目(ParentsAsTeachersProgram,PAT),关注孩子在校园的表现与家长参与的互动关系,通过丰富的项目研究实践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家长有效参与到孩子的发展中去。美国各州普遍实践的"父母即教师"项目的评估表明,参加该项目的父母在育儿技巧、参与的程度与质量方面有显著提升;孩子在认知与入学适应能力等方面也有明显提高。该项目尤其是对贫穷家庭的孩子和非白人家庭的孩子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好的家庭教育不在于家庭的“富裕与贫穷”,而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得法。一些富裕的家庭,因教育子女失败而蒙上阴影;一些贫穷的家庭,因教育子女成功而大放异彩。成功的家长并不能保证有成功的孩子。孩子的成功才是家庭最大的幸福。“问题学生”往往都有“问题家长”。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19.
<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近年来,疑似多动症或自闭症的"特殊学生"逐年增多,作为拥有二十年教龄的班主任,笔者对此深有感触,对于多动症儿童的教育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新难题。一边是学校的无奈、教师的心力交瘁,一边是孩子的无辜、家长的无助。家长和班主任如何对多动症儿童进行疏导?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家长对多动症儿童要有耐心和爱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而在各类教育中,幼儿教育由于其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则更需要家长的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