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社会适应能力问卷,对珠三角地区某所高职院校的367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异。研究发现:高职院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社会适应能力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情绪调节、自信心三个方面;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社会适应能力中等以下等级的差异显著。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高职院校贫困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1018名专科生自信心、进取性的测量结果,提出专科生自信心在性别、专业方面,进取性在生源性质、母亲化程度、是否报考第一志愿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教育管理中应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3.
杨荣 《池州师专学报》2005,19(6):142-145
本文用问卷对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师专生对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体验大多数是倾向于满意的,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倾向不满意;他们对宿舍人际关系产生问题的归因倾向于室友;采取的应对方式以“沟通”、“包容”、“回避”和“忍耐”为主。  相似文献   

4.
教师心理素质状况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通过对学校的教师和校长进行调查,从创新精神、自信心、人际关系、情绪调适等方面,研究学校教师和校长们的心理素质状况。结果显示,创新精神方面与教师的学历程度有关,并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别方面,男性与女性比较,在创新精神、自信心、情绪调适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人际关系方面,班主任与不是班主任的差异呈显著性;校长或教导主任与普通教师相比,在情绪调适与创新精神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并在各因子及总积分上普遍高于普通教师。  相似文献   

5.
采用《个人评价问卷量表》,对不同性别教育情境中的女大学生自信心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女生普遍不如男生自信,但来自女子院校的学生明显比共学院校女生自信,并在不同年级、自信心的不同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造成差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即性别意识的自觉程度、课程体系的性别特色、优秀女性的榜样示范与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6.
杨力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5):103-104
本研究用开放式问卷对464名五年制师专生进行了调查,并用内容分析法对开放式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五年制师专生自我厌烦感的应对方式,包括有问题解决、逃避、合理化、求助、发泄、忍耐;在自我厌烦应对方式上,性别和城乡间的差异不显著;五年制师专生在应对方式上存在年级差异;非贫困生比贫困生用了更多的发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学习适应性本质上是一种生活适应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西612名师专生的学习适应性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师专生学习适应性总体得分偏低。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师专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学习适应性优于男生;在学习态度和管理模式的适应性方面,大三学生不及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能力适应性方面,大一学生不及高年级学生;理科生学习适应性水平高于术科生和文科生。不同生源地师专生的学习适应性没有显著差异。高校需要结合师专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地适应性教育。  相似文献   

8.
薛小明 《职教通讯》2012,(23):53-56
采用职业核心能力测评卷对甘肃省四所高职院校369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职业社会能力方面总体达到中等合格水平,但在与人合作、与人交流方面依然亟需合理引导和加强培养;男女性别、家庭来源地等变量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一大二年级在与人交流等方面呈现显著性差异;是否为独生子女、文理专业等变量在职业社会能力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及学业成绩测验对吉林省四所地方高校的1170名在校师范专业学生进行测验。测验表明学生存在较为普遍的学习倦怠现象。经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学习倦怠存在年级、专业以及家庭来源方面的差异;学业成绩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对学业成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职业核心能力测评卷对我省四所高职院校369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职业方法能力方面总体不容乐观,其中尤以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两方面亟需加强培养;性别、专业、年级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呈现显著性差异,这些变量和生源地、是否独生在自我学习与数字应用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大学生社会适应力提升策略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大的社会压力与较低的大学生应对水平,导致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提升面临严峻的考验.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宏观认知结构重建策略的研究与运用,可以淡化人生境遇,增强挫折耐受力,促进大学生形成和谐人际关系,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力,实现大学生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体育教学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和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学具有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功效,对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增强学生自信心,尤其是对抑郁、焦虑、强迫等倾向有明显改善作用,从而提升了的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社会焦虑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现象,社会焦虑的症状表现在思维、行为、身体及情感等方面,过度的社会焦虑会影响人的正常工作、生活、交往、身心健康及自身潜能的发挥。造成社会焦虑的因素主要有:遗传、成长背景、社会环境等。面对社会焦虑,主体应通过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降低自我意识,强化主动意识,建立自信心,学会说“不”等策略,进行自我调适,以便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有效促进师生的身心和谐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能够培养他们自尊自信、勤奋进取、理性平和的豁达、宽容心态,能够推进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加强教风和学风的建设以及诚信与文明作风的培养,把“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推动学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论析——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集中体现在:功利化人际关系淡化了人的感情;“人情”与“面子”仍维系人际关系;平等关系日益受重视;信任合作关系成为人际交往的策略;契约化人际关系挑战伦常关系等几方面;从社会交换理论来论析以上几种社会人际关系,并提出构建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larify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youth in social difficulties in Japan and to exa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anings of ‘educational support’ for them from the viewpoint of literacy theory as a social practice. My colleagues and I carried out a four-year qualitative study of several private groups supporting young people from 2012 to 2015. In this study, we visited the groups and conduct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young learners (aged from 16 to 23) and their supporters. It became clear during the interviews that most young learners had not received sufficient basic education because of their delinquency or truancy, and they had had very few opportunities to build relationships of trust with those around them. The elements of the support that is needed are clarified in this study as follows: (1) building relationships of trust with young learners, (2) nurturing learners’ motivation and/or self-confidence, (3) emphasizing learners’ ideas, interests and literacies embedded in their everyday lives. These points show that ‘educational support’ for youth in social difficulties should by no means only be about the transmission of skills or fragmentary knowledge, but also the cultivation of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and/or self-confidence based on relationships of trust.  相似文献   

17.
廖星  孙颖 《沧州师专学报》2010,26(2):70-71,75
采用问卷法对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与自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个人评价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重庆文理学院和河北经贸大学492名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测查,结果表明:自信程度与社交回避及苦恼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负相关;社会相互作用自信、同人谈话自信、爱情关系自信、总体自信、体育运动自信、心境状态和外表自信以及学业表现自信对社交回避及苦恼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并以社会相互作用自信的预测力最佳。  相似文献   

18.
对于大学生而言,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其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其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在影响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诸多原因中,经济条件的贫困性是根本原因,通过社会交往氛围、家庭成长环境、学校交往环境、自身性格心理等影响因素体现出来。借鉴儒家交往伦理,可以促进贫困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巩固。学校和贫困大学生应提高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知;从思想上消解经济因素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建立大学生互助团队,培养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和交往技能;提升道德素养,以自身的道德人格魅力拓展交往范围。  相似文献   

19.
人际交往自信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社会心理素养的具体体现。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价值观,提高人际交往策略水平,增强专业认同意识,遵循人际交往自信发展特点,促进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目前的学生评价机制和教学体制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阻碍了其成长成才。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多元的,是可以挖掘的,高校应该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体验成功以激发其自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