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不少学生对作文存在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消极应付,严重影响习作水平的提高。心理学认为,兴趣就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具有的鲜明的指向性,它可以使人无意地、不知不觉地观察某种事物,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作文教学中,笔者顺应学生的心理,注意从激发学生兴趣着眼,多渠道地指导学生观察、想象,训练学生说话、作文,使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  相似文献   

2.
张荣星 《农村教育》2007,(11):46-46
兴趣,是对某种事物喜好的情绪。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不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习作评议是习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它却一直不受人重视,许多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一味的加强习作方法的指导,可是收到的效果却甚微。我在多年的习作教学探索中发现:习作评议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习作教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学生厌烦作文,视其为沉重"包袱",写起来"头疼"。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点燃写作兴趣,是改变这种现状的关键。心理学认为,兴趣就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它可以使人无意地、不知不觉地观察某种事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我顺应学生的心理,注意从激发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5.
王文军 《职业技术》2006,(12):143-143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活动的一种倾向,是行为的动力。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兴趣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指导习作是一个循序渐进、复杂的、重要的过程。作文语文教师,我认为,学生作文指导贵在创新,贵在激趣。作文指导课上不是大谈写作方法和技巧,而是如何调动学生说和写的兴趣,学生兴趣调动了,才会给学生的自由飞翔加上强劲的双翅;才会发展学生思维,调动情感积累和生活经验;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兴趣乃写作之本”,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活动的一种倾向,是行为的动力.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兴趣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贯穿于教师教学全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上,主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将潜在或低水平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激活起来,成为有效动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多种学习的动力,如学生的态度、观念、兴趣,教师的授课艺术,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爱的多少,家长的期望,家庭的温暖,社会就业的压力等等,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如何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动力,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向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想要保证教学质量,必须下大功夫培养和调动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兴趣培养起来了,事半功倍。而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求知的氛围、求知的情境。进一步说,创建教学实践的多样性,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具体地说,在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爱好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熟悉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一、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兴趣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灵活多变,保持新奇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种活动并且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写字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然而,兴趣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采用恰当的手段去激发、强化。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我从事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十多年,听学生唠叨最多的就是怕写作文,这也是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如何克服孩子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有害怕写作的心理,这是语文习作教学的难点,也是突破点。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由此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写作是何等的重要。于是,我开始了让学生写自己的故事、实践体验、采取多元评价、激励成功等方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13.
张正峰 《中国教师》2013,(Z1):124-125
指导学生习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习作教学不止谈写作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地追求。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快乐作文呢?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一、创作习作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行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  相似文献   

14.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习作教学的效果是由学生的参与程度决定的,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在学生习作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最有效的方式是积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创设条件使这种兴趣得以持续,让他们自觉又自信地投入到习作实践的全过程.基于此,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把立足点放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领学生主动有效参与,使他们真正成为习作实践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能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注意,并且有向往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对于教学是一种积极心理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求知,并对其能力培养有很大帮助。激发学生兴趣,对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尤其重要。我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怎样做人。一、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课前预习是紧密相联的。而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怎样与教师的严格要求、具体指导分不开,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17.
习作训练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年级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习作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指导非常重要,它关系着学生习作的兴趣、爱好及语文素养的形成。但在农村中年级习作训练中.多数教师对这一阶段习作的指导性不强或无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教师应怎样进行习作指导呢?我认为应避免两个极端 :一是指导不到位 ,激发不起学生的习作兴趣 ,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笔 ,造成不会选材或内容空洞 ,训练效果就会打折扣。二是指导过于具体 ,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束缚 ,写出来的文章就会雷同 ,训练效果也会受到影响。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 ,我认为习作指导要把握好尺度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师命题应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学习或生活 ,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的内容 ,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使学生感觉到这次习作的素材就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 ,感觉到…  相似文献   

19.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但很多教师在习作教学时过于追求面面俱到,导致学生思维受到束缚,习作教学徒劳无功。基于此,教师要改变习作指导方法,通过创设真实的习作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参与意识,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创新学生的习作表达,转变习作的评改方式,让习作成为学生的真实需求,让习作教学真正帮助学生提高习作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把作文定位于"写话"与"习作",这就表明,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练笔。教学中,教师应放缓坡度,降低难度,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习作教学流程,按照"观察积累—指导试写—评改完善—习作欣赏"的流程来开展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