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克拉克修订的教师归因反应测验及相关研究,比较了中美小学教师对不同特征学生学业失败的归因反应模式.结果表明:中美小学教师都对高能力学生或低努力学生的失败更生气,并给予更高的惩罚.但与中国教师相比,美国小学教师对高努力学生的生气程度较低,对低努力学生的惩罚较高.美国小学教师预期低能力或低努力学生未来学业失败的可能性更高,中国教师却认为当学生不努力时,学生的能力高低对于其未来的学业成绩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学业失败归因的反应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归因反应模式测验,以333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探讨中小学教师对不同类型学生考试失败的归因,所引发的不同生气反应、奖惩以及对学生未来失败可能性的预测。结果发现高能力、低努力、无学习困难三类学生的考试失败会引发中小学教师较强的生气反应、较低的奖励;教师认为高能力学生比低能力学生在未来考试失败的可能性更小。小学教师主要基于学生是否努力,对其考试失败进行归因反应,而中学教师主要基于学生能力高低对其考试失败进行归因反应。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其归因反应模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55名小学教师为被试,探讨了不同教学效能感水平的教师对于不同特点学生学业失败后的反应模式。结果表明,在学生考试失败后,高教学效能的教师对于高努力的学生以及学习困难学生的生气程度较低,给予学生更多的奖励,预期学习困难学生在将来更容易失败;低教学效能教师对于高能力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生气程度较低,给予学生更多的惩罚,预期低能力学生耷将来更容易失败。中教学效能教师的反应模式更接近于低教学效能教师。  相似文献   

4.
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数学学业成败归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教学能力、师生关系、自信心是学业成功的主要因素,且学生认识上趋于一致;学习方法、个人努力程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学业失败的主要因素,但个体间差异较大;原来数学基础对成功和失败都有较大的影响,但个体间差异也较大;成功和失败情境下,学生对今后学业的期望都强调了个人努力程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为应付不同方式学生的归因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安徽省内几所中学445名学生进行对中学生归因方式、应付方式和学业成就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在面对学业的成功或失败时多采用积极归因方式和成熟的应付方式;影响中学生学业成就高低的直接因素主要有应付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和归因方式中的能力归因;绩优生与绩差生归因方式和应付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绩优生在"解决问题"、成功能力归因和失败努力归因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绩差生,而在失败能力归因因子上得分显著低于绩差生。  相似文献   

6.
对学生学业成败的师生归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教师和学生对于学生学业成败的原因归因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对于学业成功,教师明显比学生看重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对于学业失败,学生更多归因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等外在因素,而教师则归因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能力、努力”等学生自身因素及“班风、师生关系”等外在因素。总的来看,未发现国外有关研究中存在的“自利性归因偏差”和“推卸责任”倾向。  相似文献   

7.
对成功或失败原因的稳定的看法 ,在认知心理学上称为原因归属 ,即归因。归因理论认为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是人们解释或推断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其中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属内部因素 ,任务难易、运气好坏则属外部因素。那么 ,目前中小学生对学业成败是如何归因的?有何倾向和特点呢?为此 ,我们最近对161名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和305名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见表1~3。从表1可见 ,对于“考试成绩好或不好” ,有57 5 %的学生倾向于作内部归因(即归因于能力高低和努力程度…  相似文献   

8.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的4种主要因素。这4种因素可按内外因、稳定性和可控性3个标准来划分。实践证明:积极的归因模式和消极的归因模式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归因方式,发挥归因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9.
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关于人们对社会行为原因推论的一个研究领域。它研究人们如何理解、解释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教育实践中,归因理论也有很大的用途,如用在对学业成绩的归因分析上。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教师在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归因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逻辑的非理性现象,没能准确找出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而出现归因偏差,且这种情况在分析学业失败时更为明显。本文试就教师在分析学生学业失败时所出现的归因偏差问题(以下简称归因偏差)进行讨论,以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波纳德·韦纳的归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因理论认为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常探询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美国心理学家Weiner B.认为,学生主要用四种归因来解释学业的成功和失败,即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它们在三个维度的不同位置上。第一个维度是内部和外部,能力和努力属于内部归因,运气和任务难度属于外部归因;第二个维度是稳定性,能力和任务难度比较稳定,而努力和运气则不稳定;最后一个维度是可控性,能力和运气是不可控制的,而努力是可控制的。归因方式不同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控制不同,随后的情感反应也不同。所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一理论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