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育》2009,(3):38-38
关键词读解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趋同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各大高校都在想方设法地提升各自的办学层次,很多以专业性见长的学校花费大量力气来扩大学科覆盖面,试图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一些以教学为主的本科院校则把研究型大学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而更多的专科学校也在热衷于升格为本科。在不断提升自己层次的同时,各大高校还不顾自身的师资力量盲目开设热门专业,造成当前高校发展定位不准确、发展无特色的问题极为严重。高校如何找准定位、办出特色成为当前高校发展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解读“综合”提到我国的知名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院校会被屡屡提起,这些院校也是“双一流”建设中的“代表”,均被列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因为这类院校中很多学校学科比较齐全,涵盖不同的学科门类,办学规模宏大,科研实力强劲,所以说起这些学校的特色学科,也许只能用“多”来概括,却难以将其定位为某一学科特色和优势突出的院校.对于此类囊括多学科门类、跨学科学术知识领域的院校,人们习惯称之为“综合性院校”.  相似文献   

3.
如歌 《中国教工》2010,(1):26-27
鲜明的办学理念 “办国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安徽理工大学党委一班人在集中广大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确立的学校建设目标。一所地方高校,如何在当今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崭露头角?党委书记张明旭胸中自有韬略。他的治校方针就是: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地市本科院校办学模式的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育关系的视角看,我国地市本科院校办学模式社会化既有政府扶持、文化落差、地域地缘等方面的优势,也有办学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较差、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等方面的弱势。借鉴国外地方高校办学模式社会化的成功经验,要改进和完善我国地市本科院校办学模式的社会化,必须更新领导观念、找准办学定位、办出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5.
科学规划学校发展战略 走特色和优势取胜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加快了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迎来了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为抓住这一新的发展机遇,各高校特别是一些重点大学,都在积极制定规划,明确办学定位,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步伐。北京交通大学长期以来隶属铁道部管理,形成了浓厚的行业特色。2000年划归教育部管理,经过全校上下多次反复调研和深入讨论,学校明确了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目标:就是要建设成为以信息与管理学科为优势,以交通科学与技术为特色的多科性、开放式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也就是放弃…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高专教育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职高专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关键环节。”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既是学校办学定位准确与否、办学水平和质量高低的客观标尺,也是关系到学校的声誉、生存和稳定及  相似文献   

7.
行业院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和需求上形成了鲜明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就业工作也有着区别于一般高校的特点,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不足。在建设高水平行业大学的过程中,就业工作必须根据学校的定位和目标进行调整和提高,突出特色,形成联动机制,建设与学校相匹配的就业市场,构建与高水平行业大学相适应的就业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自2001年学校组建两年多来,我们坚持“高质量地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培养出的学生质量的优劣,其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师资水平问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高水平师资的缺乏,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师资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高职院校优化师资队伍的经验,对如何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1986年7月5日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立大会上指出:上海市和各个工业部门毫无疑问会全力支持这个学校。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首先应该下工厂。全校师生员工一致明确了办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依托工业企业办学,办出学校特色。几年来,我们遵循“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方针,作了一些初步探索。一、依托工业企业办学,发挥地方院校优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直属市经委由地方工业部门办起来的新建院校,因此,背靠三千多个工厂企业,依托工业企业办学,这是我校最基本的也是最有生命力的独特优势。充分  相似文献   

11.
软科2020年中国大陆地方百强高校排名榜中的100所地方高水平大学在地域与学校类型上存在一定的分布差异.不同办学层次高水平大学的对比分析表明:地方高水平大学与国家层面的高水平大学办学差距较为明显,其中人才培养维度差距最大;地方高水平大学内部也存在较大差距,在高等教育场域中仍然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后起之秀"地方高水平大学在办学资源和社会服务维度优势明显,但学科水平呈相对弱势.地方高水平大学应将"一流本科教育"作为发展提升的基础工程,将创新学科建设模式、凝练学科特色作为发展的根本支撑,将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作为获取办学资源、提升内生力的重要机制,将差异化办学定位作为学校整体提升与发展的核心统摄.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9,(7)
如何推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分类办出特色?关键词读解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趋同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各大高校都在想方设法地提升各自的办学层次,很多以专业性见长的学校花费大量力气来扩大学科覆盖面,试图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一些以教学为主的本科院校则把研  相似文献   

13.
北京理工大学“211工程”的建设,紧紧围绕创建“理工为主、工理文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开放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这一目标。近几年,学校在仪器设备与实验条件水平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切实改善了学校事业技术物质平台,为学校争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打下了坚  相似文献   

14.
正12.如何理解高校的分类和定位?目前,我国对高校的分类与定位,一般来说,按办学层次划分,可分为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等;按办学体制划分,可分为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按隶属关系分,可分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其他部门所属高校、省(区、市)所属高校、市(州、区)所属高校等。13.如何了解高校的办学水平?一般来说,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在师资力量、学科水平和科研实力三个方面。师资力量方面的三个主要考量点:一是师资  相似文献   

15.
调查分析了国内外18所高水平大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特点,分别以7所世界知名大学和我国11所985工程大学及同层次高水平大学为参照借鉴,提出国内985工程大学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应采用“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6.
论广东中心城市新办院校的特色与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广东中心城市的崛起促成了一场“新大学运动”,一批新办院校迅速跻身于中国高校之林。至90年代初,广东各中心城市相继诞生了汕头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等11所高校,它们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江苏起步早,广东发展快”①是高教界的共识。90年代初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效益提高较快的年份,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广东这11所中心城市新办院校的整体办学效益则更为突出。②  相似文献   

17.
戴勇 《江苏高教》2005,(5):143-144
每一所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办学定位,办出特色是各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而创建一流则是部分高职院校的崇高追求。为实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需要进行策略研究。文章基于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这一事实,从高职院校层面入手,以研究办学模式的视角,就实现“一流”办学目标的策略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充足的资金与充分的自由是大学走向高水平乃至一流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既有资金危机,又有理念危机,在生存和发展上均出现了问题,创建高水平大学乃至一流大学任重而道远。体制机制灵活是民办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制度优势,但是由于受外部制度环境的制约,我国民办高校的这一体制机制优势并没有转化成办出特色尤其是办出水平的结果。资金是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民办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联姻或以企业为后盾,改变依赖学费收入的局面,这是我国民办高校走出办学水平不高困境的良方。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中,高校特别是地方性高校办学规模、学科专业结构、办学层次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万人大学”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学校基本上都由原来的单科性质发展成为多科性质,有的正在向综合性发展;部分学院更名为大学;很多学校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有一些学校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样的发展催生了教育理论界和社会对高校办学定位问题的关注,也激发了高等学校对未来发展定位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职教育也步入了快车道,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就是引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实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我圆高等教育形势发展及其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综述近几年学者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职教育的定位和高职院校的定位两个层面。我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定位存在着一种办学层次越高、规模越大,学校就越能办成“一流”的错误观念;在基本途径上存在着行政武断、照搬照抄等几种错误的做法;在实践上存在着“重学术轻技术”的倾向;在办学定位的内容表述上,千门一面、千篇一律,雷同现象十分严重,没有形成办学特色。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决定着学院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是确立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基础;正确选择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基本途径是形成科学定位的重要手段。正视示范性高职院校定位问题,研究和探索高职教育科学定位问题,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