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推进《西游记》版本研究,需要选定一组《西游记》的版本关系为基点,建立共同的坐标。从《西游记》成书史和版本史实际出发,建议以“词话本→前世本→世本”这三部《西游记》版本的版本关系为基点。它是三书承传关系的形象概括,代表《西游记》成书时期的演变轨迹,又是《西游记》版本史源头时期的真实记录。它为“祖本”论指明了方向,为源流论开拓了思路,为演变论奠定了基础,为作论锁定了范围。  相似文献   

2.
最新的资料发现表明,大略堂本《西游释厄传》源出清初文学家查望之所藏(或所刻),并为汪淇、黄星周等人所见所读,为百回本《西游记》的祖本。据陈元之《西游记序》所臆想的"前世本",以及认为"前世本"的"艺术手法与艺术特色相当鲜明"等,因皆为自说自话所致,故其既不可取,亦不足法。  相似文献   

3.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西游记》评点本,它从小说所体现的“极幻”与“极真”的辩证关系入手对《西游记》进行了评点。《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指出小说在主题上、艺术上和情感上的“以幻寓理”、“以幻写真”、“以幻感世”,同时认为评点者对小说之“幻”是高度赞赏和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着重根据全真教史以及古今文士对《西游记》的研究述评,认为今本《西游记》的“祖本”《西游记(平话)》为全真教祖师丘处机弟子所撰,而且认为今本《西游记》的构思、撰写以及定稿,也离不开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全真教龙门派教徒,因此元、明两朝全真教徒应被视作《西游记》一书的首要作者。  相似文献   

5.
古传《西游记》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创丘处机所撰。“五四”后,鲁迅胡适等新进学据清代非主流见解,依明代天启府志,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完全否定《西游记》与龙门派的关联,几乎成为定论,本在引述大量有关献的基础上,侧重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化区有关史实分析出发,首次提出小说《西游记》的直接祖本《西<平话>》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本建议今后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游记》之作,并可在陕新辟“《西游记》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陈序差错的秘密 现存明代最早的百回本《西游记》有三种,即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杨闽斋本《鼎镌京本全像西游记》和《唐僧西游记》,正文前均题“华阳洞天主人校”,卷首有署“秣陵陈元之撰”的序文。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幽默巨制。历代评论家都注意到了《西游记》幽默的风格,明人陈元之《刊西游记序》称《西游记》是“滑稽之雄”,胡适则说“《西游记》有一特长处,就是它的滑稽意味。”今人也颇有分析《西游记》语言之诙谐滑稽特征的文章,但笔者认为诙谐滑稽不足以表现《西游记》的整体艺术风格。诙谐滑稽偏重外在表现形式,幽默则是一种精神现象,它既有外在形式的滑稽俏皮,又有深层的居高临下、批判而又宽容的人生观照。滑稽、诙谐、幽默都可以引发人们轻松的笑,但滑稽、诙谐不排除低俗的噱头,而幽默则是一种高品位的笑…  相似文献   

8.
宋元两代关于全真教领袖丘处机(长春)撰成《西游记》的三处记载,是全真道士创作《西游记(平话)》的确证。更重要的是,今本《西游记》也是茅山全真道士(如闰希言师徒)定稿的,“华阳洞天主人”即其稳称。  相似文献   

9.
“管取”的“取”不是词缀,它来源于致使义的“取”;“当情”仅在《西游记》中出现,而且只出现一次,它由“当即”误写而来;“好的”一词的意义为“一定”,仅见于《西游记》;“十分”在《西游记》中可以作语气副词,义为“实在”,由表程度的“十分”进一步主观化而来。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引言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 这似乎是不值一提的问题,在学界却是多年未了的公案。现存《西游记》最早版本: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本上,就只署有“华阳洞天主人校”,而无有“吴承恩”字样。尔后万历三十一年(1603)闽建书林扬闽斋本,天启年间“李卓吾”先生批评本也都如此。说明《西游记》问世之初,其作者名氏就被隐去,而留待后人考察。清初有汪象旭评本(《西游记证道书》),“始冠以虞集序,以为(此书)为邱长春作”,以后所刻诸本人云亦云,致使《西游记》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是近代著名的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它的作者吴承恩约生活于明朝弘治至万历年间。因此,《西游记》中的语言大致反映了16世纪前后汉语的基本面貌。《西游记》中“却”的应用很复杂,它是一个多词类、多用途的词。本文拟考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的《西游记》中“却”的应用,对它的意义和用法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作者另一文提出全真教主丘处机门徒是《西游记》祖本《西游记(平话)》作者的前提下,本文又结合明代全真教秘史,通过对“华阳洞天主人”具体历史的分析,认为今本《西游记》的定稿人是明代万历年间江苏茅山的全真教龙门派道士,其中闰希言师徒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的主题是“金丹大道”--这是明清时大多数《西游记》研究的观点。20世纪90年代,李安钢先生重提这一观点,遭到了不少学的反驳。这就是说式图通过辨析《西游记》中的“佛教”,“心学”,“游戏笔墨”等关键性问题,澄清以往学对《西游记》的误解以证明这种观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是人创作与民间艺相结合的结晶,在取得非凡艺术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浅陋廖误,缺漏衍生之处,为作品之美中不足,吴承恩之后,对《西游记》的艺术修补仍在进行,而在明清两代各种版本的《西游记》中,汪Zhan漪笺评本《西游证道书》艺术修补的成就最为突出,它虽是一部节本,但由于其高度的艺术独特性,居然实际上决定了清代《西游记》本发展的主潮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深入的探讨。作者立足原著及其诞生的时代思潮的背景当中,追本求源,饶有新意。认为:原著作者“因理设象”《西游记》中一个个形象不是某种类型的人,而是人所共有的某种“人性”的表现;另外,《西游记》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借鉴了传统诗词书画艺术的表现技巧。讲韵味、讲神似、讲意在言外,它给予人的是一种蕴藉含蓄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6.
杜道流 《学语文》2010,(1):45-45
《方言》2003年第2期发表了邵则遂先生的一篇短文《(西游记)里的“销绪”》,文章从版本(康熙阿干本)、文意、音韵等角度论证,认为人民文学出版社《西游记》(以世德堂本为底本)五十四回中的“八戒口里乱嚷道:‘我是个销猪!我是个销猪!’”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西游记》的作者为吴承恩一说,虽由来已久,但这是错误的。明代刊本的《西游记》有“华阳洞天主人校”的三个本子,均未注明作者姓名。《淮安府志》中可以见到吴承恩著述《西游记》之名,但仅仅记载着“西游记”三个字,关于内容,版本等一概缺漏。到了近代,人们只知道《西游记》小说的清刊本,有些学者们便含糊地认定清刊繁本为吴承恩本,使人们陷入了一种《西游记》小说本来就署有吴承恩姓名的错觉之中。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与西方流浪汉小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而流浪汉小说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发现《西游记》几乎具有流浪汉小说的全部特点,它与流浪汉小说在小说叙事的技法上“惊人地相似”,并且两者差不多出现于同一时代。可是,尽管中国出现了《西游记》,流浪汉小说这种形式却没能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形成“气候”,这令人遗憾的事实自然有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年来学术界否定吴承恩力主丘处机麾下全真道徒为百回本《西游记》最早作者的观点,作者从道教与《西游记》、茅山与《西游记》、虞集序真伪与《西游记》等关系正本清源,驳斥胡义成等立论暨论据的错误,指出百回本《西游记》最早作者绝不是丘处机麾下的全真道徒。  相似文献   

20.
(上接1999年第4期)通过前文,我们知道百回本《西游记》是古本《西游记》的再创作。那么百回本《西游记》创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呢?很显然,是为了将人体修炼过程寓于小说之中。换言之,是以《西游记》小说为寓言,揭示千载不传的“成仙成佛”的方法。作者何以有如此的构思和想法呢?这就要归功于古本《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作者在阅读这些情节时,产生了奇妙的联想,发觉它非常接近人体修炼过程中的情景,二者之间可谓珠联壁合,恰有景自天成之妙。当然作者丰富的修炼体会,高深的道德修养,渊博的文化学识,使之一拍即合,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