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社会课的教育教学观念应该是开放的,通过“三个联系”(即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科技发展)和“三个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课堂)在具体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体现了教育新观念,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教育的超越意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实教育多以“底线教育”样式而存在, “超越教育”是对“底线教育”的扬弃。“超越教 育”发轫于学生的“未完成性”,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基础,旨在引导学生追求“完人”形象。“超越教育”体 现了教育的根本诉求,昭示着中国教育的明天。  相似文献   

3.
超越式教学是针对学生的超越的特点 ,在总结许多优秀教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设计出有利于学生超越的教学。这里学生的超越是指学生对“教”的超越 ,即学生的学习不完全依赖于老师 ,不仅仅局限于课本 ,不受课堂限制 ,进行自主学习 ,这已经是许多优秀学生学习的共同特点。超越式教学认为 ,学生在现实世界和现实社会中 ,在学校学习中不断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 ,尤其不断面临着学习的挑战。他们由此产生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想法 ,学生这种想法 ,是可以通过超越“教”的过程或方式顺利实现 ,有时需要付出努力克服来自主体内外的障碍之后最终…  相似文献   

4.
学生对“教”的超越,即学生的学习不完全依赖于老师,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不受课程限制。进行自主学习,这已经是许多优秀学生学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是:“教师应善于承担多种教育角色,即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学生学习课程的引导者和学生终身学习的奠基者;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教师都必须具备超越时代性的基本素质,包括对学生的热爱,正义感和团结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研究学生学习的讨程,主要是研究学生思维发展的路子,即“思路”。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法,而且还要研究学生的学法。 现代教育认为,学生上学期间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分数的学习,也不只是为了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为了“学会学习”。因为现代教育的高速变迁,早已迫使人们认识到必须“终生学习”。“学会学习”是“学会生存”的同义语。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智力。智力不等于知  相似文献   

7.
探究性学习最初是由美国学者施瓦布倡导的,他主张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一样,遵循科学探索的一般规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探索,不仅学“知”,还要学“做”,即学会科学方法。而以能力立意,联系生产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考察学生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大势所趋。因此探究性学习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主体性教学原则”和“以人为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在实验中尝试探究性学习验证性实验是在已知结论的基础上,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步骤。而探究性实验则是学生不知道结论,没有现成的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8.
由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立体关系即“引(→←)学”,可推广到“已知(→←)未知;会学(→←)学会;途径(→←)目标”等诸多方面,从而发现了“立体高效教学原理”:运用这一原理又可解决教学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可以找到向西方教育优势学习和超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学生的未来而教是教师职业的最独特之处。“导学”“共情”与“超越”应成为未来视域下教师的新样态与新作为。导学包括因材施教,开发个性化课程;重构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力;精准指导,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学习服务。共情要求教师读懂学生、理解学生,创设育人情境,以自身人格魅力引领学生成长。超越要求教师善于反思、终身学习,成为未来学习与教育变革的主动参与者。  相似文献   

10.
成功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感、自信心,让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挖掘潜能,最终形成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内部动力机制,提高教育和学习的效率。这就要求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施于积极的期望、讲求正确的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获得知识的快乐,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把握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一一课堂。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社会生活实际、学生情况,通过“遵循个性”、“快乐学习”、“袖珍探索”、“形式丰富”等四者有机结合,尝试课堂研究性学习,力求超越课堂、超越教材、超越教师,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1.
“班级团队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当下独生子女居多的学校教育特别有效。在学校教育中,建设“班级团队文化”,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从而让其学会接纳与包容.并敢于超越.克服厌学情绪.形成以进步为标杆的学习共同体.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青海教育》2008,(3):62-62
一、教育要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教育应当起到引导学生生活向前发展和提升及引导人们向往、追求和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作用。这就意味着教育不是回归而是引领和超越现实生活,即教育对于现实生活不是“回归”而应是“超越”;对于未来生活,则不是“回归”而是“引领”。二、教育应不应该回归生活世界。教育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抛弃当下的现实利益去感悟人生的意义所在和追求生命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教育理论专著《学记》中提出了教书育人的四大基本规律,即“预、时、孙、摩”。其中的“孙”就是指循序渐进,即不超越学生思想的原有基础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由浅入深,逐步递进,避免学生“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由此可见,循序渐进的教学是以学生为本,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一步一步把学生引导到高深的学问中去的。对于还处于学习的最初阶段的幼儿来说,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掌握初步的学习技能是目标,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产生了浓厚…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呼唤教育现代化。教育实现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是当务之急。如何培养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我们认为要使广大教师更新观念,有抢占“制高点”的意识;明确发展点,有自我发展的能力;找准结合点,勤学苦练,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本领;着力实用点,有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一、抢占“制高点”现代化教育技术之所以被称作是教育发展的“制高点”,是因为它是信息时代国际人才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领先一步就将领先一个时代”、“采用最新技术就容易实现超越”。就像蒸气机的发明使用带来工业革命一样,以多媒…  相似文献   

15.
论教育的个体享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促进个体的发展,既可以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即让个体具备一定的知识和品德,同时,也可以满足个体的内在需要,让个体感到快乐,即教育的个体享用性。在我国现实学校教育中,由于太重视教育的外在谋生功能,忽视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从而导致教育彻底地外在于学生,而使学生沉浸在“苦学”中。教育的个体享用性基于对我国现实学校教育的忧虑,也守望着学生发展的“未完成性”。教育在引导学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的同时,理应满足学生个体内在的精神需要,让学生感到由衷快乐。推行学生主体论、学习超越说和教育美学观,是实现教育个体享用性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由于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更强调逻辑性,学生显得不太适应,常犯一些逻辑错误,比如对命题“(a-2)(b-3)=0”的否定形式,不少学生弄不清它是“a-2≠0或b-3≠0”还是“a-2≠0且b-3≠0”  相似文献   

17.
在最近的一次高三联考中,出现了这样的一道选择题:设p:x≠0且x≠1,q:x≠x~(1/2),则p是q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笔者所选的答案是“B”,理由是:将“x≠x~(1/2)”两边平方即可解得“x≠0且x≠1”,但当x满足“x≠0且x≠1”时却不能得到“x≠x~(1/2)”,比如x取-1.究竟哪个答案对$江苏省射阳县教育局教研室@王克亮~~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忽视和放弃知识教育、能力教育以及现代教育中其他行之有效的做法。素质教育应重视“掌握学习” ,“掌握学习”是以学生树立知识的学习、积累和超越的学习理念为主线 ,以学习的思考、学问的研究、学法的交流、学风的养成、学业的完成为重点 ,使学生在变革学习方式中不仅是接受、适应已有的一切知识 ,还要标新立异地改造、超越现有的一切知识 ,创造一切新知识 ,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一、“掌握学习”要树立“三个意识”“掌握学习”重在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9.
德育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道德学习研究的缺失。道德学习是个体对道德的接受 ,即个体把外在于主体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需要的过程。道德学习成为时代命题的原因是道德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现代教育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定和对以往“德育眼中无学生”的超越。构建以道德学习为核心的德育体系要处理好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与道德学习、道德学习和社会性成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合作学习教学环节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权 《科学教育》2005,11(6):37-37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是以学生合作形式来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教育思潮是当代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在“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盛行的今天,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一样,成为教师争相尝试的教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