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部2007年初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提出,"课程设置应体现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智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课程设置应坚持"一般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结合"、"教育与康复相结合"、"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结合"、"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等六条原则.  相似文献   

2.
学生组织是指教育单位内部,由学生组成的具有自我服务、自我提高、自我管理与辅导教学等作用的组织。以学生组织为载体,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陪育工作,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教育大学生,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的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学生组织为载体进行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特殊儿童是指身心发展上有缺陷的儿童,又称身心障碍儿童或残疾儿童。如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多重残疾,等等。随班就读就是指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例如在普通幼儿园和实施义务教育的普通中小学普通班里让特殊儿童少年与同龄儿童少年一起学习和活动,教师们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给予特别的教学和辅导,使他们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4.
《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明确指出:"对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应当通过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与训练,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补偿缺陷.  相似文献   

5.
残疾大学生作为高校的弱势群体,他们比普通大学生体验着更多的负性情绪,高校必须重视加强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案例,分析了高校残疾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并从帮扶机制、自我调剂、团体协助、家庭社会关爱四个方面探索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育法律界定的特殊教育,是指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特定适龄人群实施的专门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最大限度地补偿他们的身心缺陷,实现残疾人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不仅是提高残疾人素质和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学前盲幼儿的过渡期教育是指对即将进入小学的视力残疾幼儿所实施的幼小衔接的教育教学及教养工作。对盲幼儿来说,视觉缺陷会影响其身心的发展,但教育可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发展。帮助他们从学前教育阶段平稳过渡到小学阶段,这对盲幼儿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残疾大学生是学校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应该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对于残疾大学生来说,他们身体上的缺陷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有恰当的教学方法的话,残疾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会比普通大学生差。本文主要是针对残疾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展开的探讨,从原型启发的角度对残疾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出一些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教育关怀残疾大学生是大学生教育关怀的一个基本维度。文章针对目前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教育关怀的现状,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差异性、主体性德育"原则的指引下,创建有利于残疾大学生主体自我提升,自我全面发展的环境,构建行之有效的教育关怀残疾大学生的策略,形成关怀的合力,最终实现残疾大学生个体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0.
残疾大学生受其认知特征的影响,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结合这些特征,还要在实践中把握其情感需求。因此,对残疾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文章从国家、学校、家庭三个角度提出加强和改进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从而有效促进残疾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谈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网络特征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 ,提出了网络道德教育应遵循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网络道德教育与法纪教育相结合、网上与网下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并由此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网络特征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提出了网络道德教育应遵循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网络道德教育与法纪教育相结合、网上与网下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并由此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是指在残疾儿童的学前阶段,根据其心理发展规律及残疾的特点,通过有益的适当的教育与训练以及必要的卫生保健措施的干预,促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前盲幼儿的过渡期教育是指对即将进入小学的视力残疾幼儿所实施的幼小衔接的教育教学及教养工作.对盲幼儿来说,视觉缺陷会影响其身心的发展,但教育可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发展.帮助他们从学前教育阶段平稳过渡到小学阶段,这对盲幼儿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从长期目标来看,学前过渡期教育要为盲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从近期目标来看.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特殊教育主要是对身心发展有残疾或障碍的儿童施行的教育,它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有残疾人口8000多万,6—14岁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残疾儿童少年有800多万。如此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理应受到社会的关注,而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又离不开特殊教育。通过特殊教育,可以给残疾人提供适合其特点和需要的教育,有利于他们身体各种功能的代偿,最大程度地补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及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上的空虚与贫困使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极度不平衡,针对这种“教育荒芜”现象,通过分析大学生在信念、求知、尊重、交友、娱乐、情感方面的需求,提出了调适负性精神需求的对策,以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教育公平性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普通高校的招生范围也逐步向残疾人扩展。因此,从残疾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针对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原则的独特性,着重从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残疾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有效保障残疾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三个方面分析了加强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残疾人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独特的一部分,且起步较晚,加之残疾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他们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模式不能单纯地照搬或仿照普通高职,因此需致力于探索符合残疾人特点的知识学习、能力获得、社会适应、岗位胜任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者从学生和教师的双向角度出发,对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等模块进行问卷调查。突出残疾高职生身心特点,关注学生真实反馈的同时,加快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师观念转变,增强教育教学针对性和适切性,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的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于残疾孩子,人类社会经历了从遗弃、歧视、救济、庇护到给予医疗养护、康复和教育等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今,教育工作者正越来越多地与医疗、心理、工程技术和社会工作者携手协作,综合运用教育和医学康复等多种科学理论、技术与手段,对残疾孩子进行教育与康复,有效地促进了残疾孩子身心更好的发展。这已成为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向。  相似文献   

20.
一、课程设置的理念视力残疾幼儿学前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视力残疾幼儿发展为本,满足其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根据幼儿阶段的学习与身心发展特点,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发挥学前教育的教育补偿功能,尽可能弥补残疾给幼儿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其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确保其健康、正常发展。对于视力残疾幼儿来说,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视力,更重要的是70%—80%左右的信息来源渠道及利用视力整体观察事物和接收各方面信息的能力。只有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