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英汉语中都有大量比喻性词语,但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比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选择也不尽相同,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比喻性词语的喻体与喻义间的对应关系着手,可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比喻性词语可通过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典故格言等诸多形式表现出来,英汉两种语言在对同一本体设喻时,采用的喻体却有同有异,喻体与喻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英汉语中都有大量比喻性词语,但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比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选择也不尽相同,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比喻性词语的喻体与喻义问的对应关系着手,可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比喻性词语可通过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典故格言等诸多形式表现出来,英汉两种语言在对同一本体设喻时,采用的喻体却有同有异,喻体与喻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比喻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广泛运用的一种修辞方式,但受民族文化的影响,汉英语言在比喻上承载了不同的文化信息,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差异,使得同一喻义选择使用了不同的喻体,相同的喻体表述了不同的喻义,从而显示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
不少的文学作品中使用的习语、典故、谚语、比喻等都是作为语言修辞的一种手段,而且在特定的语境下是最有力的手段,不断地推动着语言的发展。通过对英傣两种语言在修辞中惯用的喻体对比,提出语言修辞方法,尤其是比喻的修辞手段和量词的使用,不仅蕴含着民族历史文化背景信息,而且还能反映出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一个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特征,同时还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传承模式。  相似文献   

5.
比喻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汉语和英语有其共性,然而由于地域、国俗、物质、宗教以及历史文化上两民族存在着差异,造成了喻体选择的差异。翻译比喻时应遵循等效原则,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处理英汉文化间差异。  相似文献   

6.
英汉习语比喻中的喻体比较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习用性比喻中喻体比较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人类文化的共性和民族文化的个性。比喻中所采用的喻体有同有异、甚至貌合神离,值得我们对比研究,以探讨其翻译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比喻是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极为常见的修辞方式,喻体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地域环境和民族文化所决定的。文章主要从地域环境(地域分布、种植农作物的差别、气候特征)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影响、宗教神话、生产劳作)两方面探究英汉比喻中喻体的选择,从而让人们准确地接受、传达语言和文化信息,进行有效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词汇是语言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在研究民族文化差异时,首先应从词语着手。其中内涵差异在含动物词语的表达中尤为明显。如同一动物在英汉语言中,比喻完全不同的形象。同一动物在英汉语言中,比喻不完全相同的形象。有时选择不同的动物作喻体,表达相同的喻义。  相似文献   

9.
比喻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英汉两种语言由于文化因素不同而在喻体的选择上存在差异,同时,喻体所承裁的文化蕴涵也各有不同。因此,正确认识喻体选择的差异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英语所传达的文化意义,加深对中西文化的了解,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习语是语言的精髓。习语中的喻体保持了语言中具体意象和抽象概念的平衡。英汉习语中的喻体选择受不同因素的影响 ,其喻体的选择也各具文化特色。本文将就英汉习语中对事物设喻的异同作一比较 ,并就引起喻体选择的因素做一分析 ,以探讨其翻译的途径。一、喻体比较比喻通过“相似联想”对“本体”进行描述 ,借以构成比喻的相似事物即为“喻体”。英汉习语对同一物体设喻 ,喻体有同有异。1.喻体相同 ,喻义相同。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在翻译过程中 ,尽管会遇到文化的不同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比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修辞手段承载着很多文化信息。不同语言中喻体的选择必然会反映出立喻者的文化认知和思维方式。本文对比分析了汉英两种语言中喻体的选择与立喻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进而发现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习语。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 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两个民族在习语喻体选择方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广泛、系统地了解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英汉习语比喻喻体选择的因素,增强学习者的文化敏感性,准确理解英语习语,尤其是那些貌合神离的英语习语。  相似文献   

13.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比喻修辞,但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两种语言在喻体的选择及对喻体所赋予的联想意义上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文化和认知的二维视角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中喻体及其联想意义的相异性,并讨论了汉英互译中喻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就英语比喻的表达结构、喻体及语意等与汉语进行了比较,并对其比喻喻体的表达特征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5.
比喻乃语言精粹,民族风雅之遗产,因而比喻往往都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翻译时很难驾驭。本文拟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比喻喻体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文化信息差异的比较,探讨其翻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成语、谚语等习用性熟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是语言中具有民族个性的成分。其采用的比喻既体现了汉英两种文化的共性 ,更富于民族个性。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习语性比喻的喻体和喻义进行了比较 ,并阐述了影响喻体和喻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言中,以动物为喻体的语汇,不仅数量颇丰,而且自成一体。对于不同民族文化来说,指称意义相同的动物喻体,其语用含义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尽相同甚至是完全相悖的。通过对语用含义的对比分析,有助于克服英汉语际间的交流障碍,亦可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汇合。  相似文献   

18.
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它们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语言成分,而且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经常被重复使用,从而给语言增添了形象性和生动性,其中动物词构成的习语是习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比喻是习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本文将从英汉语言所在民族的文化角度来对比分析以动物进行比喻或者说以动物为喻体的这类习语及其联想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维吾尔先民自古以来就生活在我国辽阔的西北地区,该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以及维吾尔族独特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都影响到其语言中不同比喻的形成和运用,而这些比喻自然能反映维吾尔族独特的文化.本文仅选取维吾尔语中极具特色的动植物名词做喻体的比喻,探寻维吾尔语中比喻所蕴涵的丰富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诗歌中颜色词所占的比重很小,其喻体取向的差异也不大,但是这些颜色词在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中,其使用频率、搭配、引申词以及其喻体的意义都是不同的。通过对英汉诗歌中颜色词的收集、展现与对比,我们可以了解到英汉诗歌各自的的文化特点,从而更深层次地领略其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