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7 毫秒
1.
英汉语中都有大量比喻性词语,但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比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选择也不尽相同,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比喻性词语的喻体与喻义间的对应关系着手,可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比喻性词语可通过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典故格言等诸多形式表现出来,英汉两种语言在对同一本体设喻时,采用的喻体却有同有异,喻体与喻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英汉语言中比喻性表达与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晓楠 《文教资料》2006,(26):178-179
比喻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独特的文化色彩。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比喻性表达。本文拟从喻体和喻义的对应关系入手,分析两种表达的差异,并着重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成语、谚语等习用性熟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是语言中具有民族个性的成分。其采用的比喻既体现了汉英两种文化的共性 ,更富于民族个性。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习语性比喻的喻体和喻义进行了比较 ,并阐述了影响喻体和喻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汉语和英语中有许多比喻性词语.它们的喻体与喻义之间存在着多种对应关系,即一一对应关系、部分对应关系、完全不对应关系.而由于各国文化观念、历史文化背景、信仰差异及体育运动的喜好的不同,导致设喻方式也不尽相同.针对不同的设喻方式可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和套用及借用法,以此来提高翻译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习语比喻中的喻体比较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语是语言的精髓,深具化特色。英汉习语的比喻在喻体和喻义之间存在4种情况,需要仔细辨析,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英汉之间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也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其中,比喻性词语之间的差异很好地体现了两种语言背后不同的文化内涵。英汉语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比喻性词语,两种语言之间的比喻性词语中有相通的一面,也有具有较大的文化差异。如果想要进行更好地沟通,就需要掌握这些比喻性词语的语义和内涵。本文通过分析英汉比喻性词语的意义和文化内涵,提出更加贴合内涵要求的翻译方式,帮助加强英汉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7.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比喻修辞,但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两种语言在喻体的选择及对喻体所赋予的联想意义上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文化和认知的二维视角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中喻体及其联想意义的相异性,并讨论了汉英互译中喻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习语是语言的精髓。习语中的喻体保持了语言中具体意象和抽象概念的平衡。英汉习语中的喻体选择受不同因素的影响 ,其喻体的选择也各具文化特色。本文将就英汉习语中对事物设喻的异同作一比较 ,并就引起喻体选择的因素做一分析 ,以探讨其翻译的途径。一、喻体比较比喻通过“相似联想”对“本体”进行描述 ,借以构成比喻的相似事物即为“喻体”。英汉习语对同一物体设喻 ,喻体有同有异。1.喻体相同 ,喻义相同。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在翻译过程中 ,尽管会遇到文化的不同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9.
英汉不少习语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但由于来源的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使得相同的喻体常引起不同的喻义;对同一个概念又用不同事物作比喻。本文拟就英汉习语中几种不同的动、植物喻体,从风俗习惯、历史典故及文学作品三个方面来探讨中西民族文化的差异,从而使语言更成功地服务于交际。  相似文献   

10.
在英汉成语中有大量含有动物形象的成语.这些动物形象往往具有固定的喻义。英汉成语中动物喻义的对应关系大致可分为四类: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完全不对应和无法对应。同一种动物在英汉成语中喻义相同,是由于人们对这种动物产生的直观感受相同;喻义不同,则是由民族心理、传统习俗和成语典故引起的。英汉成语中动物喻义的对比,反映了两种语言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而反映出两种文化间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1.
个体在生命早期获得的文化习性为其将来的文化自信心与文化适应力的发展打下最初的文化底色。文化习性的获得源于个体的人格倾向和文化体验与外在文化环境的差异与矛盾。其获得机制具体表现在文化渗透、文化场的规约以及个体主观的文化选择三个方面。新的世界文化格局之下儿童文化习性的塑造应当以顺应儿童天性为根本,同时注重文化场的更新以及教育者自身的文化适应力和文化选择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文化过程与人的发展过程存在一种“生动的循环”关系,文化对于人发展的意义在于“以文化人”,即引导主体获得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同一性,发展人的文化素养,建立主体的文化自信,实现人的文化本质。知识的文化属性和教学的文化品格决定课堂教学是文化育人的根本途径。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育人,本质上是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一种特殊的文化实践过程,其基本方式是文化理解与认同、文化反思与批判、文化觉醒与自信。挖掘课程知识的文化元素,增强课堂教学的文化敏感性;促进学生与文化的相遇,引导文化回应性学习;聚焦于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课堂文化实践,是课堂教学中文化育人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在本质上就是让学生不断解读文本的文化内涵、内化文化品质、沉淀文化素养的过程。教师要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以提升语文课堂的文化含量,激发学生对文化审美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地区文化复杂多样,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突出,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遍性,又各有特殊性。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分类标准,整合了东南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研究东南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同时从开发东南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项目、文化品牌推广及国际交流和展演的角度探寻东南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文化产业的内涵强调文化资源是基础,文化创意是核心,文化科技是助力.根据现代文化产业内涵,梳理总结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指出非遗文化的发展与保护正好有效契合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这既搭建了四川文化产业文化创意的发展空间,又使珍贵的非遗文化得到发展保护.可见,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与非遗文化的良性互动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不同文化相遇造成文化元素的流失弱化、文化误读和中西文化差异比较等方面,探讨了文化传播中文化元素的流失弱化现象,剖析文化传播中文化流失的成因,并提出增强文化传播力、文化自觉和克服文化元素流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个繁荣的城市,必定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城市的建设,同声相求:文化产业富含文化内涵,对应了文化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文化产业能极大地释放城市的文化潜能;文化产业的发展能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在文化城市建设中应发挥重要作用:其一,将文化创意融入城市规划中,城市规划中要贯注文化自觉意识;其二,加强文化产业的文化质感,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与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相辅相成;其三,重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文化学的视角,阐释了传统文化惯例对写作主体文化素质形成、完善的主要维度,侧重从文化模式、文体类型、文化特质、文化负累四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文化语境中写作主体的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具有明显的文化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关注和重视新的文化业态,大力扶持和发展新兴文化产业,通过发挥区域优势,突出文化重点、引进民间资本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联姻以及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等措施,对进一步整合福建省文化资源、开辟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福建省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农业社会里,由于人类文化交往的封闭性和狭隘性,文化整合大多只发生在各种文化模式的内部,作为这一文化模式保持其发展的连贯性和协调有序性的重要机制而发挥着作用。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人类文化交往的时空界限,给各国文化敞开了一个新的地平线,使各国文化有可能跳出原有的较为狭窄的文化视野,确立一个认识自我和全世界的更开阔的文化视角。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文化整合既是全球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又是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