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李培明 《中国德育》2006,1(10):63-66
一种有生命力的德育,必定植根于儿童生活、校本实践和地方文化传统。开辟“乡土德育”栏目,就是为了发现、宣传和培育更多新鲜的、有生命力的德育样式。土生土长的东西,或许粗糙,但其中包含的田园诗般的教育梦想和奋力前行的实践冲动,会让德育变得更有魅力,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道德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蒋岳庆 《江苏教育》2011,(11):53-53
儿童研究.这样一个极富“热度”的词语,已经渗透到儿童教育的各个方面。学科教学在研究“儿童学习的有效性”。德育在研究“儿童道德的成长性”.学校文化在研究“儿童的独特性”……“儿童”成了林林总总的“说法”,概念不一的“名词”。可是,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成长环境却是被“污染过的”。学科在研究儿童学习有效性时,潜意识中仍然指向分数;德育在研究儿童道德成长性时,依然到处“贴标签”;学校文化在研究儿童独特性时,却演变成“惟一性”。  相似文献   

3.
道德叙事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增强道德体验、引导道德行为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弘扬传统伦理文化是道德叙事的工作重点,道德故事是传承传统伦理文化的常用载体。道德故事凝结了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生动性、生活性、情境性等叙事特征。讲好道德故事不仅需要精心遴选课内外教材读物中的经典道德故事,还要求教师提高自身道德叙事的意识与能力。在有效结合新媒体技术与道德叙事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理解感悟道德故事中的传统伦理文化真谛,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民间故事对于培养儿童健康的心性认知和良好的道德规范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接受德育具有尊重权威、观察学习、经验认知等特点,因此,适用于幼儿德育活动的民间故事应具备叙事形式特征、内容情节特征、教化功能特征。应从“讲授民间故事,培养道德信仰,激发道德情感”“表演民间故事,获得道德体验,陶冶道德感悟”“创设德育情境,深化道德理解,培养道德人格”三个方面构建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德育活动教学路径,使民间故事与幼儿德育相结合,利用传统美德更好地实施德育,提升幼儿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道德文化环境对德育的相对独立性立论,从环境的角度分析了道德文化对德育活动和德育对象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注重节日文化教育是《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一大特色。为此,笔者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二上中的节日主题教学为例,组织学生过好节假日,在传统节日活动中丰盈民族魂,在法定节假日活动中滋养中国心,让家国情怀落地生根。1.创设过节情境,在活动中丰盈民族魂。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中,教师如果积极创设情境,充分发掘并凸显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儿童元素,便可以唤醒儿童的参与意识,让儿童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逐渐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和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一直以德育课程的知识传授为主.纪律约束、行为圳练和奖惩等为辅助手段.忽视了儿童道德认识的情境性和特殊性.不符含小学生思维发展规律.造成了德育实效偏低的现状,故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以故事为载体构建德育校本课程是新时期德育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学校道德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必然呼唤道德文化建设。当前学校普遍缺乏明确的道德观念指导,忽视道德文化的整体建设,德育手段单一,导致学校道德氛围薄弱,存在非道德现象。探究学校道德文化建设的应然取向,破解道德文化建设难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师生道德文化自觉,回归德育的生命化,构建道德共同体,并以开放的场域进行道德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文化的原因,然后提出了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文化的路径,包括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以身作则;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文化渗透;拓展课外素材,加强道德文化渗透。  相似文献   

10.
较长时间来,学校德育形式重视与实际践行相脱节,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相脱节,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相脱节,德育工作者素质与时代要求相脱节,德育行为与期待效果相脱节的德育困境破冰问题已为整个社会所关注。从文化的视角审视德育的内涵价值、思考德之能力建设的改革指向、寻求文化时代德育的智慧路向,是德育困境破冰问题之关键,因为德育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攻坚"棋子",是迎接"教育文化时代"到来的先行。  相似文献   

11.
虚拟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德育的总体思路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网络德育是根据教育学、传播学原理和思想道德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大学生所进行的道德教育.虚拟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德育的总体思路是: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络的挑战,在网上唱响德育的主旋律,努力构建网上德育的新阵地,大力加强网络德育的队伍建设,多形式、多层面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德育法制化建设.展望虚拟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德育的发展趋势,即具体体现为: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对象主体化,教育内容多元化,教育手段信息化,教育模式立体化和教育范围社会化.  相似文献   

12.
文化全球化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全球化不是同质化,又不是西方化。当前的文化全球化应是多元文化的共处,但这又不是文化的自我封闭和文化的民族主义,而是文化间的“和而不同”。全球化时代人们对待文化,尤其是对待具有价值指向的道德文化的态度,构成了文化全球化时代道德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美善结合: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实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其有效举措之一是加强德育与美育的结合。德育和美育的结合有着历史的思想渊源、内在的学理依据和现实需要。在今天,融善于美,美善并重,应坚持美善结合的原则,加强德育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和谐宜人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如何在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校园网络文化给德育的对象、工作者、内容、方式方法带来挑战的分析,进而寻求大学生德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以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高校应发挥大学德育中文化调节的积极作用,深入挖掘大学德育文化调节的内涵及特征,从理性视角探讨文化调节下的大学德育途径,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于建构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人文坐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道德教育责任主体之外,文化始终是型构人类价值理性的强大力量。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分别具有不同的道德教育功能,但在通常情况下,文化因素是以文化模式的方式形成文化合力,进而影响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这就是道德教育的文化机制,文化也因此而成为道德教育的责任主体。文化发挥道德教育功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粗放模式",二是"集约模式"。在当代社会,集二者于一体的"混合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机制,折射出新的历史时期文化政策和道德教育理念变迁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德育的本质是精神性。当前俄罗斯德育正面临人文危机。在多元社会意识条件下,德育应该成为国家发展的总的社会进程中的以及俄罗斯人民生活中的一个环节;德育应该通过生活建构的途径,使儿童在文化历史空间中体验生活;德育应该成为人文实践和释义学体验活动。《德育的反危机纲领》的制定和实施将促进俄罗斯现代德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多元文化视域下新加坡德育实效性思考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元化浪潮不可避免,多元文化给德育实效性提出严峻挑战。新加坡与我国有着同样的文化根基,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新加坡富有成效的德育与坚持德育为首、重视德育内容改革、明确德育目标、践行德育实践和优化德育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考察新加坡德育历程,在比较中借鉴新加坡德育经验有利于提高我国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发展,既对大学生的德育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又给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大学生德育工作新情况的不断涌现,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已是当务之急。因此,抓住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使用新媒体,才能促进高校德育工作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德育,归根到底应该是一种开放的德育,是一种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的德育。为此,高校德育需要紧扣时代主题,适应国际化进程,强化问题意识,大胆探索实践,坚持把实践探索与理论提升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不断创新多维视野下高校德育的思路、理念、路径,努力提升高校大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