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傅”,是形声字,从人, 声。《说文》:“相也”“相”即“帮”的意思,可见“傅”也就是“辅”。由“辅”又引申出“导”义,有“太傅”“少傅”“师傅”“一傅众咻”等词语。此外,古文里“傅”与“附”通用,“傅”还有“附着”的意义,构成的词语有“傅着”“傅彩”“傅粉施朱”“皮之不存,毛将焉傅”等。“傅”又是姓氏用字,姓Fu的大多数是写作傅,也有极个别的写作“付”,明代有个人叫“付吉”,官至监察御史。 “付”,是个会意字,从人,从寸。从“寸”的字,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所以“付”就是以手持物对人。《说文》的…  相似文献   

2.
五、“廴”和“辶” “廴”,读作yǐn。据《说文》:“廴,长行也。从彳行之。”是“引长”的意思。今作“引”。带“廴”旁的字常用的有“廷”、“延”、“建”。这三个字又派生出一些字,如“廷”派生的有“庭”、“挺”、“艇”、“霆”、“梃”、“铤”等;“延”派生的有“筵”、“蜒”、“诞”等;“建”派生的有“健”、“键”、“犍”、“踺”、“毽”等。此外以“廴”作偏旁的还有“廸”、“廹”等,现已与“迪”、“迫”通用,规范作“迪”、“迫”了。  相似文献   

3.
(二)成语的误写。 成语的误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写了错字,一种是写了别字。 写错字的主要原因是对成语中的某个字的形体辨认不清,或多笔少画,或误写偏旁。例如:将“丧心病狂”中的“丧”写成“(?)”,将“一尘不染”中的“染”写成“(?)”,将“黄粱美梦”中的“粱”写成“(?)”,将“中流砥柱”中的“砥”写成“(石氏)”,将“水滴石穿”中的“滴”写成“(氵商)”。再如,将“气焰嚣张”中的“焰”写成“熖”,将“死有余辜”中的“辜”写成“(?)”,将“曲突徙薪”中的“徙”写成“(彳步)”,将“秣马厉兵”中的“秣”写成“(禾未)”将“肆无忌惮”中的“忌”写成“(巳心)”  相似文献   

4.
复 (f敶)与覆 (f敶) 二者没有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关系 ,各自都是规范字 ,词义有所不同 ,用法也有区别。“复”有 7个义项 :①重复 ,如“复写”“复制”“复线” ;②繁复 ,如“复姓”“复分数” ;③转过去或转回来 ,如“反复”“往复”“翻来复去” ;④回答 ,答复 ,如“复信”“复函”“敬复” ;⑤恢复 ,如“光复”“收复”“复原”“复婚” ;⑥报复 ,如“复仇” ;⑦再 ,又 ,如“复发”“复苏”“无以复加”。“覆”有 4个义项 :①盖住 ,如“覆盖”“被覆” ;②底朝上翻过来 ,歪倒 ,如“颠覆”“前车之覆 ,后车之鉴” ;③同“复”的③ ,如“…  相似文献   

5.
“干”姓读若“甘”,不读干部的“干”。“查”姓读若“扎”,不读查找的“查”。“行”姓读若“形”,不读银行的“行”。“黑”姓读若“贺”,不读黑白的“黑”。“解”姓读若“谢”,不读解放的“解”。“华”姓读若“化”,不读中华的“华”。“么”姓读若“腰”,不读什么的“么  相似文献   

6.
41.“宏大”与“洪大”。“洪大”,一般指声音和具体的情状,如“钟声洪大”、“水势洪大”。“弘扬”也可写作“宏扬”,但一般提倡用“弘扬”。42.“笔画”与“笔划”。用于汉字的一笔等义项时,可以通用,但习惯上用“笔画”。凡是指用手、脚或物做出某种动作时,一般用“画”字,如“画十字”、“指天画地”、“指手画脚”。43.“化妆”与“化装”。“化妆”  相似文献   

7.
语言文字     
“词”和“辞” “词”和“辞”都读ci。但含义各别:“词”是语言组织中能独立运用,具有声音、意义和语法功能的基本单位。而“辞”指优美的语言。 现代汉语里,在表示“言词”“文词”的意义上,“词”和“辞”是通用的。如“词讼”“词令”“致词”“歌词”中的“词”可用“辞”替代;同样“辞典”“辞章”等中的“辞”也可用“词”替代。 但“词”和“辞”也有不能替代的地方。“问”作“诗词”“词类”“词素”“词语”“实词”“虚词”等用法时,“辞”不能代替“词”;同样,当“辞”作“辞谢”“辞呈”“告辞”“推辞”等用法时,“词也不能代替“辞”。  相似文献   

8.
蓝·篮·兰     
报刊上常常见到“兰球”、“兰天”等不规范的写法。这主要是对“蓝、篮、兰”三字的用法搞不清,误“篮、蓝”可以简化为“兰”。“蓝”是颜色的一种。“兰”是“蘭”的简化字,是“兰花”的“兰”。“蓝蓝的天”中的“蓝”,“青出于蓝胜于蓝”中的“蓝”都是指颜色,应该用“蓝”,而不能用“兰”。把“篮球”写成“兰球”,把“菜篮子”写成“菜兰子”,这是把“兰”错当成“篮”的简化字。因此,必须弄清“蓝、篮、兰”三字的各自用法。  相似文献   

9.
读音札记     
在播音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拉丁字母的读音问题,例如:①“X光”,是按英文字母的读音读“eks光”还是按汉语拼音字母读法读“xi”?②“阿Q”,读“阿kju:”,还是读“阿qiu”?③“贝多芬的A大调奏鸣曲”, “A”读“ei”还是读“a”?④“X 8126型万能工具铣床”的“X”,读“ekx”,还是读“xi”?⑤“WD-1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的“WD”,读“‘d(?)blju di:”,还是读“wa dε(de)”,还是读“wan dian”?  相似文献   

10.
皇家不仅将故宫称“紫禁城”,还把帝王住的宫廷称为“紫庭”、“紫宫”、“紫极”、“紫霄”等,帝都的道路称“紫陌”,皇帝的诏书称“紫诰”、“紫泥诏”、“紫书”,皇帝的车辇称“紫驮”,皇帝的衣服称“紫衣”。  相似文献   

11.
《咬文嚼字》编辑部12月15日发布2014年十大流行语“,顶层设计”位居榜首“,新常态”“打虎拍蝇”“断崖式”“你懂的”“断舍离”“失联”“神器”“高大上”“萌萌哒”等入选,而关注度较高的词语“任性”“森么愁森么怨”“也是蛮拼的”等未上榜。  相似文献   

12.
传媒小语     
34.“迭”与“叠”.按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的调整,“叠”不再作为“迭”的繁体字处理,“重叠”“叠床架屋”“峰峦叠翠”的“叠”不能写作“迭”.“高潮迭起”的“迭”不要写作“叠”。  相似文献   

13.
二、色彩和用法不当。 (一)色彩不当。 成语的色彩是多方面的,这里着重谈谈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跟其他词语一样,有褒义的、有贬义的,也有中性的。如“克己奉公”、“同仇敌忾”、“大刀阔斧”、“叱咤风云”、“从容不迫”、“肝胆相照”、“运筹帏幄”等都是褒义的;“粉墨登场”、“沆瀣一气”、“道貌岸然”、“负隅顽抗”、“阳奉阴违”、“蠢蠢欲动”等都是贬义的;“遍体鳞伤”、“人困马乏”、“自言自语”、“飞沙走石”、“犬牙交错”、“漫山遍野”、“街头巷尾”等都是中性的。  相似文献   

14.
十六、“今”和“令” “今”和“令”是两个不同的字,两个字在意义上也大不相同,单独使用是不难区别的。但是两个字作偏旁时就容易混淆了,如“含”是“今”下从“口”,不是“令”下从“口”,“念”是“今”下从“心”,不是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世界上最难掌握的文字之一。目前滥简宇泛滥成灾。有人感慨地说:“文字无净土”。个人书写中的“滥简”不论,单说印成铅字的常见的就有: “师傅”错简为“师付”。(前正后误,下同) “篮球”“兰球”。“赋予”“赋于”。“嘴巴”“咀巴”。“璀璨”“璀灿”。“颠覆”“颠复”。“圆圈”“园圈”。“楼房”“柚房”。“歌舞”“歌午”。“鼓励”“鼓厉”。“一副”“一付”。“豫东”“予东”。“凤凰”“风凰”。  相似文献   

16.
周志强 《中国图书评论》2021,(3):M0001-M0001
本期杂志刊登的文章,主要包括2020年学术图书的盘点和新出版的著作的对话性评论。细心的读者很快会注意到,“新名词”繁多,乃是本期杂志的特点:“虚拟媒介考古学”“负人类”“后人类”“图史博弈”“后电影状态”“80年代阅读”“深层时间”“无形之神”“邪典电影”“游戏民族主义”“技术赋权”“情动的危机”“艺术意志”……  相似文献   

17.
所谓“致”与“至”的系列词,是指分别由“致”和“至”与同一语素所构成的略带对应性的一组词,如“致于”和“至于”,“以致”和“以至”等。前一组词,是“致”和“至”分别与同一语素“于”构成的;后一组词,则是由“致”与“至”分别与同一语素“以”构成的。由于有相同的语素,所以形成上似乎有一种对应性。正是形式上有这种对应性,再加上“致”与“至”读音相同(皆读为“zhì”),所以由它们形成的系列词即成为  相似文献   

18.
如今的广告用语,借用和改用名词、成语成为时尚。其间有妙语出众的,亦有弄巧成拙的。著名语言学家丁声树生前特别推崇这样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这是一副绝好的对联!首先,内容好:劝人勤学苦练,教人学无止境;其次,形式好:对仗工整,炼字警切。“书”对“学(学问)”、“山”对“海”、“路”对“涯”、“径”对“舟”,都是名词对名词;“有”对“无”、“为”对“作”,都是动词对动词;“勤”对“苦”,形容词对形容词,所对词性都相同。“书山”对“学海”,“有路”对“无涯”、“勤为径”对“苦作舟”,句法结构也都相同。从词义上看,所对都是同类的词,而且“书山”和“学海”都用了比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莉  丁海宴 《现代传播》2003,(2):120-121
“1”是一个数 ,“1 0”也是一个数。“1 0”个“1”相加是“1 0” ,“1 0”的十分之一是“1”。从数字的概念上讲 ,“1 0”比“1”大 ,“1 0”比“1”多。反过来 ,“1”比“1 0”少 ,“1”比“1 0”小。当然 ,“1”和“1 0”还可视为一种感知的对象。“1”可以感知为一个整体 ,“1 0”则可以理解为整体中的“1 0”个部分。这样 ,“1”就涵盖了“1 0” ,也就包容了“1 0”。说的形象点 ,解开来是十个部分 ,包起来是一个内容。从感知的角度讲 ,“1”又可以比“1 0”大 ,“1 0”也可以比“1”小。一种涵义的十种解释 ,“1”是“1 0”的聚合 ;…  相似文献   

20.
报纸新闻客户端的探索 1.“上+下”导航界面.报纸新闻客户端普遍采用“上+下”导航界面,使界面导航优化、产品一目了然、操作方便快捷,且内容丰富.如“上游新闻”将界面设置为上方导航条和下方导航条,上方导航条分为“头条”“重庆”“视频”“上游号”“悦读”“洞见”等内容,下方导航条包括“新闻”“视觉”“对话”“活动”“我”五大板块,界面清晰且操作便捷.“并读新闻”“九派新闻”“猛犸新闻”等均采用此种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