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郑红卫 《考试周刊》2010,(51):63-63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是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提出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中的几个不同学习阶段都阐述了培养数感的问题。可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因此,初中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也应该从学生的心理规律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设置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伟 《考试周刊》2011,(55):83-8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走进课堂,使学习内容变得具体、生动、直观,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钟梅清 《考试周刊》2011,(51):85-8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同时又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陈晨 《甘肃教育》2011,(8):76-76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动手操作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一、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数学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我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应适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方法和过程;不断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思维理解、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要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来学习、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我们应当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的限制,努力把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连接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与它们的相互碰撞中,获得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而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以及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程改革的理解和参与应不断深入,他们应从数学课程单一的数学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教和学开始向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数学教师不再是习题的"研究者"和考试的"指导者",而是拥有先进教学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我在本篇论文中对此作了浅显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倪圣娟 《考试周刊》2009,(16):72-72
〈正〉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特别是对数学一线的教师,更需要转变数学观念,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何根据学科特点把新理念落实到教学当中呢?结合数学学科教学,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教学不能光凭课本,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些都是强调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我们应为学  相似文献   

13.
夏金 《辽宁教育》2018,(1):53-5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而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与"思"的过程中积淀。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4.
陈广萍 《成才之路》2011,(28):72-73
"数学生活化""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理念。"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所谓体验学习,就是指学生这一个学习的主体能够亲自参与到学习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认知、体验、感悟等心理过程,主动获取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端正学习的态度。《数学课程标准》里也提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具体要求。那么,高年级数学体验学习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呢?本人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出以下几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方法一:激发情感—让学生体验"我要学"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大纲强调:"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掌握数学最基础的知识,逐步发展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17.
丁春 《教师》2011,(21):72-72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审美需要,创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教学情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文化。"并且倡导"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激发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增设了"综合与实践"这一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既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又是数学课程内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是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主要载体,实现学生学习数学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有效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孙卫 《成才之路》2010,(36):24-2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构建,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