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为一切人,教育是为人的一切。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都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这是教育专家朱永新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曾表达的教育理想追求。众所周知:教育的核心是发展人,培育人,成就人。  相似文献   

2.
王惠霞 《山东教育》2002,(28):11-12
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在他的《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中指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理想的教育是个人潜能的发挥——让每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让每个教师领略教育的趣味,让每个父母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人是教育研究的永恒主题。本次赴湖北宜昌考察,我们参观了宜昌市实验小学、宜昌市西陵区实验小学、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获益良多。在这里我们领略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怎样的教育才是真正适合人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教育: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 富贵的还是贫贱的, 聪慧的还是笨拙的;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  相似文献   

4.
朱永新 《今日教育》2009,(10):52-52
集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三种职能于一身的教育人。一位提倡“教育是为一切人.为人的一切。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都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的新教育第一人。他就是朱永新,他和他的新教育正在影响着中国的教育,他的新教育所倡导的“书香校园”正在各大中小学校蔓延,中国的大地上正传来阵阵书香……  相似文献   

5.
论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 ,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 ,强调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忠于教材” ,不能“脱离教材”、“超越教材” ,这种观念将教学内容绝对教材化了。有专家经过调查研究尖锐地指出 ,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了教科书 ,就不知道教什么 ;离开了教参 ,就不知道怎么上课 ;离开了练习册和习题集 ,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那么 ,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是合适的呢 ?朱永新在《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中说到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 ,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 ,富贵的还是贫贱的 ,聪慧的还是笨拙的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 ,无论是品德的还…  相似文献   

6.
绝不放弃     
郑民 《中国教师》2005,(9):48-49
在《教育的理想》中朱永新指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而为实现这样的教育理想,就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那一年,我在江苏省的泰州地区录取了一名试读的男生,他的父母在他小学四年级时就离婚了。尽管夫妻双方皆为中小学老师,但因为抚养费等经济问题相互推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各方面都照顾不周,放任儿子在外游荡。渐渐地,孩子从一名优等生沦落为“社会流浪儿”,养了一身的恶习(“除了不吸毒…  相似文献   

7.
早先就知道著名的“市长教育家”朱永新,有幸在2005年4月听了他的报告,感受了他的新教育实验。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会让有理想、有抱负的教育者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他为新教育展示了美好的未来和前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新教育实验为什么是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一切学生?新教育实验认为教育包含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全部,它是一个大概念,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也要关注教师,关注一切和教育有关的人。新教育实验为什么强调为了人的一切而不是学生的一切,新教育实验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朱永新在《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中说到:“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既是为了一切的人和人的一切,那就要求语文教学的内容不能是单一的,不能局限于教材。所以,新《语文课标》提出这样一条:“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要求语文教学应当有开放的内容,即向教材以外扩展。那么如何向外扩展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一、以教材的某一文章…  相似文献   

9.
语录     
《教育》2012,(12):7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相似文献   

10.
2003年7月21日至23日,“‘新教育实验’2003年首届研讨会”在江苏省昆山市举行。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4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通过两天紧张的学习、讨论与观摩教学,与会人员对“新教育实验”的理念、行动有了比较深刻而形象的认识。“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与主持者,是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2001年朱永新出版《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理想旋风”。2002年,朱永新和李镇西等人一起,开始了将理想付诸实践的行动——“新教育实验”。据介绍,“新教育实验”以“追寻理想,超越自我”为目标,核心理念是“为…  相似文献   

11.
新教育实验主持人、苏州大学博导朱永新教授在《理想课堂的“三性”》一文中说:“‘构筑理想课堂’是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行动”。他认为,理想的课堂应该有三个要素:真实性、兴奋性、有效性。朱永新教授说:“其次就是它的兴奋性,在课堂里看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它不兴奋起来,它就很难,所谓的自然,自然我觉得是一种属性,包括个性,它本质也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朱永新”及其主持的“新教育实验”的报道已经是不计其数,加上知名度和美誉度双高的“教育在线”网站,我们作为旁观者似乎能够窥见朱永新作为学者对“新教育实验”的厚爱与厚望。“新教育实验”不仅承载着朱永新对教育的理想,它还是朱永新学术价值的重新认识的体现。2006  相似文献   

13.
要览     
人物 将理想进行到底“教育市长”朱永新 1958年,朱永新出生在江苏省太丰县南阳镇一个教师家庭。 朱永新从1978年考入苏州大学直到留校任教,不到10年的时间里,跨越了从一个棉纺厂临时工到江苏省最年轻的教授这样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1997年 12月,39岁的朱永新成为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自己是教育专家,在苏州教育界大力倡导“特色教育”。关注弱势群体也是朱永新的一种情结。他要求苏州的学校尽可能对外来打工子女开放。 朱永新说:没有理想 的 人 不 可 能 走 得 多远;没有理想的教育,更不可能走多远。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为学生享受…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未来 ,就需要敏锐的预见力 ,理想正是人干预未来的一种能力 ,正因为世界的未来是一种可能的存在 ,是不确定的 ,才需要理想的指引 ,才需要人具有预见未来的能力。《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书正是作者朱永新教授对未来可能寻求一种自己的确定性 ,这就是他的教育理想。他把自己理想中的那个在未来世界中可见的教育 ,尽量呈现在我们面前 :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学生、理想的校长和理想的家长。在作者看来 ,理想的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想就是寻求理想的人。作者对理想人的教育预见 ,对我们思考学校教…  相似文献   

15.
容莉 《文教资料》2007,(18):125-126
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著名的教育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我对这句话感触颇深,所得到的最大的启发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很重要。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教育者都应当注意培养孩子能自主做一切事情的好习惯。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需要创新的世纪,只有具有自主性的人才能创新。中国要想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教育实验在全国许多中小学蓬勃展开, 朱永新的名字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在不少一线教师的心目中,“朱永新”这三个字意味着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种教育理想;而我认为, “朱永新”更意味着一次又一次的“教育行动”,因为朱永新在阐释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时有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只要行动,便有收获。”  相似文献   

17.
时下,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既是一句醒目的标语,也是非常流行、十分吸引人眼球的口号.仔细琢磨这句口号,可“喜”之处在于,它提示和号召人们关注孩子、重视孩子,以孩子为主体,彰显一种“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而“惑”则在于践行起来很难做到.在三个“一切”中,“为了一切孩子”应当做;“一切为了孩子”难做到;“为了孩子一切”做到难.对待这一口号的正确态度应是,它可以作为行动的参考标准,但不能成为行动指南.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即由善意的引导变为可怕的误导,变成一种忽悠、虚饰与矫情.  相似文献   

18.
<正>叶圣陶先生有一句著名的教育名言——"教是为了不教",给人最大的启发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很重要。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家庭里的教育,教育者都应当注意培养孩子自主做一切事情的好习惯。为了将来"不教而教"不仅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更是现实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不教而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更高质量完成的重要的教育任务。一、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19.
朱永新教育定律之一:“态度决定一切” 朱永新教授在这篇文章中写到:“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过程。积极的人生态度有这样几个维度:  相似文献   

20.
还记得《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这一本书里提到"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或者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慧的还是情感的。"在西方就提出过尝试教学,以及现在我们的科学教育,它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条件,让孩子在活动的过程里去认识事物的规律。试着让他们来发现和探索一些未知的事物,从单一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到一个有能力的思想者,参与到活动中,去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灵感和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