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明确思政教育工作重要性,深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构筑高职院校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生命线,深入思考高职院校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工作质量与水平。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协同发展面临许多现实性问题。其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开展的理论体系较为陈旧,未能及时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与发展,与学生所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逐渐脱钩,很难真正深入学生的思想成长中,达不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开展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与普通院校相比,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特殊性,这要求民族院校正确分析教育环境差异,遵循教育规律与民族工作规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章论述了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及其存在的困难,提出了民族院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职教理论阅读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教师职业教育理论阅读学习,应设立职业教育学科馆员,专人负责职业教育教学相关图书文献的采编与参考咨询工作,做好导读工作,组织开展教师阅读活动,解决好阅读组织发动的全员性、阅读方式的多样性、阅读效果的应用性、阅读成果的分享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伍香 《广西教育》2011,(18):103-105
高职旅游院校应树立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理念,以此改革学科设置、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教育相沟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教育相沟通试点的开展,为高职高专的学生利用它提升自己的学历及学位提供了新的机会。它弥补了政府高等教育的成本的不足;同门课程互认充分发挥了两种教育的优势,减少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主考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学科的联合促进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科的发展及专业水平的提升。在工作过程暴露的问题,促使我们建立更佳的管理模式;促使我们开设符合学生需求的专业;促使我们多元化的教学、助学辅导体系;同时也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该教育形式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深入细致地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对高校实现又好又快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对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认识,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机制,扎实、有效地做好安全教育的常规工作,探索并开展具有创新性的安全教育活动,是新形势下做好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职业价值观问卷为工具,对江苏地区相关高职院校420名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在性别、学科、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此,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特点,提出高职院校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策略:实施全程式的就业指导教育;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重视大学生实践教育工作等。  相似文献   

8.
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不断提升环境教育课程教学水平,加强环境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学科开始发生环境转向。鉴于此,结合生态语言学理论和环境教育理念,该研究尝试构建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ESP环境教育教学模式,旨在为开展生态视域下的ESP教师提供借鉴,鼓励他们:言语引导和率先垂范与生态语言学相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以此推动ESP学科生态化,实现教育、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鹤 《中国成人教育》2012,(22):162-164
积极心理学理念和观点为成人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革指明了方向: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开展团体咨询活动,营造积极的心理育人氛围,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10.
李淑红 《天津教育》2022,(18):37-39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做好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了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要做好对爱国主义内容的渗透,才能获得进步与发展。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本质角度来看,无论是学科内容还是教育目标,都包含了许多爱国主义方面的内容,所以在该学科中开展爱国主义渗透教育是具有多方要素支持的,这对教师的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概念演进的探寻与透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教育“概念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基础和思想渊源。环境教育自产生起就具有与分科的学院式教育相对立的教育理念;环境教育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教育内涵随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拓展;20世纪90年代环境教育定位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继承的同时环境教育的理论基础得到进一步明确,为现代教育的重塑提供了更加可行的基础。总之,对概念发展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勾勒、架构出“环境教育“框架,以一个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重构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中学地理课程在环境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与作用,因此地理课程已成为了中学环境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基于地理教学目标下的渗透式教学模式的中学环境教育在一定程度制约了环境教育的快速发展,影响中学生环境素养的提升。为提高环境教育的效果,环境审美以其独特魅力将根植于学生内心深处,激发其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审美空间营造和审美体验活动,促进中学生环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关系到未来公民的素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基础教育阶段强调环境教育要渗透于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中学地理课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环境教育有统一性。因而以地理课程为载体,挖掘其环境教育的价值并明确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目标,可以更好地实现其教育价值,并使得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更具有地域空间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14.
面向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代后,面对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以培养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为目的的环境教育从无到有,并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国际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进入90年代后,随着人们对环境与发展关系问题的关注,环境教育理念出现了新的取向,即环境教育要面向可持续发展,全面培养受教育者的环境与发展的价值观,从而使未来公民以较高环境素质走向21世纪,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环境法制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开展环境法制教育,对于培育高校学生的法律素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法制教育进入高校已经多年,但高校环境法制教育还比较薄弱,并相应存在许多问题。为了切实加强高校环境法制教育,必须确立环境法制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明确地位;提升环境法制教育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加强环境法制教育在大学生环境观培育中的作用;突出环境法制教育对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The history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veals a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changing concerns about the environment and its associated problems and the way in which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s defined and promoted. In the 1990s, mounting concern ove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has meant greater support for an educational approach, which not only considers immediate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as an actual goal, but also addresses educating for ‘sustainability’ in the long term. Although some education literature has embraced this new focu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EEFS), it has failed to outline the essence of this approach and has neglected questions about how it differs from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f the 1980s. No document exists to date which translates the goals of EEFS into guiding principles for its development in schools. Essentially, EEFS needs further definition.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engage the debate about what constitutes this new focu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how it may differ from conventional approaches to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樊仁杰  冯纪科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5):102-104,110
目前,环境道德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普及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环境道德教育概念进行了界定,概括了我国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的兴起发展,介绍了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重要作用,并对高校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提出了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外环境教育研究之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教育从最初被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历程,其概念也从了解关于生物和自然界的知识到处理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教育,再到强调全球视角和可持续发展,经历了多次演变。环境教育的彤武大致有基础环境教育、大学环境教育、在职环境教育和民间环境教育等几种。这些形式各有各的独特功能,同时各自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要想真正克服这些问题,除了需要我们从上到下的广泛努力之外,还需要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9.
日本国民高度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素养与其长期以来所接受的环境教育密不可分。从分析日本环境教育的发展进程入手,探讨了日本环境教育的体系构成及实施特点,为我国的环境教育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References to environmental literacy in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literature tend not to pay specific attention to fundamental debates about literacy, for example concerning the limits of textuality. If it can be argued that we 'read' the environment, then the scope of environmental literacy is even larger than that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However, it is hard to justify the relevance of 'literacy' in a narrower sense than this as any more than marginal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define a weak conception as one which is inconsistent or unclear in these respects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 strong conception takes a broad view of literacy and acknowledges its full ramifications with respect to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