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批评已成为当代文学批评的“元问题”,小说批评在其中具有极为典型的示范意义。而以80年代的王安忆小说批评为例,梳理新时期文学批评在建立过程中所引发的批评模式、批评话语、批评姿态的转变,这不仅表征了当代文学批评在面临具体作家作品时的共性问题,也意味着新时期的小说评价过程中在评价范式与审美标准上凸显的小说评价史问题。  相似文献   

2.
小说批评中隐含了小说美学观念的变化。内蒙古小说批评在三个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美学倾向:1950年代直至1980年代初期,受到生活美学与政治美学的双重制约,以现实主义理论为评价标准,强调真实性与倾向性;1985年起开始对小说审美特性的深入探讨,主要涉及结构形式、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至19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了文化批评与新历史主义批评。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的小说批评,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归纳其成就为:一,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小说的社会知名度;二,对小说白文进行了精心的加工与润饰;三,重视对小说理论的开发;四,健全了小说批评的组织结构体系。因此成为中国小说批评史上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4.
正有小说家说:"中国的小说评论家是一群苍蝇。"(李师江)更早的时候,同样是一个小说家说:"当代文学评论并不存在。有的只是一伙面目猥琐的食腐肉者。"(韩东)我相信,大多数文学批评从业者面对这些鄙薄文学批评的言论肯定心怀沮丧。批评和创作"强烈的敌意"不是一开始就是如此。远的不说,新时期开始的1980年代那真是一个创作和批评耳鬓厮磨的蜜月期。余生也晚,没有咸与革命,但从前辈往事中还是能隐见盛景的。按下这个不说,另外一个  相似文献   

5.
胡风的小说批评就整体而言具有比较明显的感性特色,这说明胡风在从事文学批评时,其形象思维仍然保持一定的活跃性.这种感性批评属于社会历史学的审美批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批评.  相似文献   

6.
王先霈的《圆形批评与圆形思维》是“新时期文艺学建设丛书”第二辑中的一本 ,集中体现了他新时期以来的学术思想和学术发展历程。所谓批评的“圆形”境界既指我们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学过程中 ,充分占有并尊重中西方几千年的文学批评传统 ,总结和确立的文学批评的发展规律和未来走向 ,也指我们在从事文学批评学研究、从事文学批评实践中所应当具有的开放、宽容、宏阔的批评心态。“圆形批评”是王先霈在 1 992年正式提出的 ,但其“圆形”批评观念的建立过程最早可追溯到 80年代中期。在整个观念形成史中 ,1 986年出版的《文学评论教…  相似文献   

7.
王蒙新时期的小说批评体现了作家的写作体验,有作家对作家的理解。他从鉴赏出发,用对话方式,以宽容,理解,关怀的态度评价作家作品,营造出宽松的批评氛围,既不“骂杀”,也不“捧杀”,客观,中肯,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他的批评文体别具一格,既有分寸感,又有灵活性,在批评界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和评述了“五·四”前后和新时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方法论两次转型发展的历程 ;建国后文学批评方法论演变为大一统的僵化的政治批评的教训 ;西方文艺思潮及对我国当代文学批评方法论的影响。指出在我国当前的文学批评中 ,要坚持继承传统 ,借鉴外来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生态批评是9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迅速在全世界传播开来的一种批评思潮。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以生态批评的视野研究沈从文小说,这可以看作是中国生态批评热潮的一种表现。在生态危机的现实和历史语境下,生态批评的内涵、特征与沈从文小说的生态意蕴相契合,使得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得以可行。新世纪沈从文小说生态批评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为沈从文小说研究提供了新视野,突破了沈从文小说研究中"人本"的传统模式,对作家及小说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重估,这也为生态批评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明代的小说批评在当时小说大量涌现的情况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运用传播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明代的小说理论,可重新认识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思想(即其所体现的文学传播倾向):通过张扬小说的教育功能、史学价值和娱乐功能来推动小说的传播。这不光拓宽了古代小说批评理论的研究途径,又完善了古代文学传播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的乡土小说以他极具时代性的背景描写和地方印记显著的人物风格设置而受到评论者的广泛关注。在批评格局多元的评论环境下,评论者的批评基础建构却体现出一种普遍共有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批评思维的形成、批评视角的变化以及批评旨归的意义探讨上面。本文以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此看出批评基础建构在文学批评中所承担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读了刘梦溪同志在《红楼梦学刊》1989年第1辑上发表的《小说批评派红学的崛起与发展》(上)一文,觉得他用来界定“小说批评派红学”的观点,似有值得商榷之处。刘梦溪同志区分“小说评点派”红学和“小说批评派”红学的立足点,是基于对古代小说评点非小说批评的看法.刘文说:小说评点更多地是抒写评者的比较零碎的感受、心得、体会,主要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感受,不是依据一种成型的美学理论,用适合特定对象的方法进行批评.钱钟书先生说得好:“评点、批改侧重成章之词句,而忽略造艺之本原,常以‘小结裹’为务.”小说批评则要求有美学理论和一定的小说观作为参照物。这是两者最主要  相似文献   

13.
动物小说即以动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动物小说自新时期兴起,80年代的动物小说还很不成熟,篇幅也较短,主要是借动物表现人情世态;90年代的动物小说,动物已经渐渐脱离附庸于人的地位,能够展现自己真正的本性的东西;新世纪以来优秀的长篇相继出现,在主题的展现上尤其丰满而全面,体现了人们对动物世界的关注、自身意识的强化,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不断反思。  相似文献   

14.
当代文学批评:回眸与进路一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的当代文学批评, 经历了80 年代的后政向批评( 包括反思批评、审美批评、新启蒙批评等) , 90 年代的􀀂 饭碗 批评( 包括学科批评、市场或媒体批评等) , 世纪之交的文化批评( 主要呈现为大众审美的消费文化批评, 且仍在与文学自律的努力处于论争中) 。这一简略回眸显现出知识分子批评在这一过程中的显隐曲线和某种被遮蔽状态! ! ! 80 年代走向活跃, 90 年代基本边缘, 而世纪之交则不在人们关于当代文化批评讨论的视界中。然而事实上, 国际性的当代文化批评思潮提供了一种非常的可能, 知识分子批评, 或曰作为知识分子批评的文化批评乃是当代文学批评的十分重要的进路之一。  相似文献   

15.
阿城在20世纪80年代被看成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但多年后阿城自己对这一归类有异议。不论怎样。阿城的小说是80年代文学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有很强的可阐释性。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07级研究生在“新时期文学研究”课堂上对阿城小说进行了讨论,讨论由毕光明教授主持。本刊将他们的发言要点刊登于此。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意识流小说诗学是舶来品。中国坛中的有识之士的译介使之继现代苑之后在新时期得到进一步传播并产生深刻影响。但,学界专注于它的批评总体上显得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7.
利维斯小说批评弊病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维斯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渊博的知识对小说批评做了不懈努力,他的小说批评对英国小说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他的小说批评有自身的弊病:他关注局部肌理,忽视整体结构;他的小说批评有时关注小说体现的伦理道德、宗教、历史价值等,滑入了另类批评;有时他没能给自己的判断以任何理由;他对一个作家的赞扬往往以贬损另外的作家为前提.所有这些不足之处影响了利维斯在小说批评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糅合当下的社会现实,赋予文学批评范畴鲜明的时代印痕.读者的情感机制与小说文本系统相互交织,积攒起小说领域"境界说"新特的批评范式和文学风貌,"现境界"和"他境界"的划分,包孕着小说批评中虚和实、真和幻等范畴的清晰构架,体现了中国近代文论开放和兼容的文学特征.梁启超等人的理论建树,折射出中国古代小说批评近代嬗变的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文化语境促使传统小说批评方式萌生新机,形式的突破与内容的创新,小说话接续小说批评传统。跨文化的小说对话,缔造了文学单元的多向探求,个人的审美感悟上升为时代的集体意识,引发时人重新检讨和正确评价小说文本的审美实践。大众参与的批评实践,形成中国小说批评史建构的先导,小说话零散形式的剥落,凝结成一种理论范式和操作规范,从而有效地推动中国小说批评方式的近代转变。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柯尔克孜族当代文学、特别是新时期阶段中的小说创作的发展过程、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