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改革是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但在实施中却不断与高考产生摩擦与碰撞。课程改革要求高考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近年来的高考也为此作了许多探索,尤其是率先进行课程改革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等省区,其高考改革力度更大,在某些方面也适应了课程改革的要求。但由于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致使高考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甚至成了最大的阻力与障碍。  相似文献   

2.
过去10年来,人们一直在呼吁高考制度要进行深入改革,应从学生素质发展出发,建立高考多元录取标准,引导基础教育重视学生人格塑造和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多元发展;但由于一些论者的质疑与反对,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基本上维持着以高考分数为唯一标准的集中录取制度,高考改革的步伐在这种质疑与议论中十分缓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进行多元改革一直以来遇到两方面的阻力:一是来自社会的分数公平阻力;二是来自政府的配置效率阻力。要加快高考改革的步伐,就必须克服这两方面的阻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现“异地高考”的阻力分析与消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洪池  梁燕  彭元珍 《高教探索》2013,(1):16-18,29
“异地高考”指的是户口在流出地、但在流入地高中就读并注册学籍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学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和录取的一种方式.教育资源差异导致的利益之争、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高校招生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我国难以实现“异地高考”的主要阻力,而依据户籍考生和非户籍考生的比例分配招生计划、建立“以学籍为主”的高考报名制度以及实施多元化的高考录取方式和评价标准是消解“异地高考”阻力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考改革在议论声中步伐缓慢,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基本维持着以高考分数为唯一标准的集中录取制度。进行多元高考改革,一直以来存在两方面阻力;来自社会的"分数公平阻力"以及来自政府的"配置效率阻力",这导致政府缺乏推动改革的紧迫意识和主动意愿。要使高考改革加快步伐,就必须排除这两方面的阻力。  相似文献   

5.
一元户籍制作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模式的最终选择,虽已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仍难免会因为其在实施过程中对旧制度下既得利益主体造成利益损失和压力而遇到来自利益受损群体的阻力,从而影响其可欲性。一元制户籍模式改革所遇到的阻力主要来自于户籍制度改革所涉及到的一部分地方政府、市民和农民这三方利益主体。因此,要增强一元户籍制的可欲性,就要协调好三方利益,进一步完善有关户籍政策的相关法律,加强社会各管理部门的协调与合作,调整城乡社会保障等政策。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是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但在实施中却不断与高考产生摩擦与碰撞.课程改革要求高考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近年来的高考也为此作了许多探索,尤其是率先进行课程改革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等省区,其高考改革力度更大,在某些方面也适应了课程改革的要求.但由于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致使高考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甚至成了最大的阻力与障碍.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健康发展,课程改革步伐的继续前行,高考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大,但成效甚微,更没能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存在的最宏大理由是它的“公平性”,甚至有人因此说这是仅剩的一块“净土”,但也正因为这个“公平性”,致使高考改革的阻力很大而且动力不足。现实社会中,各种挑战高考公平性的手段和能力日新月异、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高考的“公平性”正受到严重挑战。也许,不久的将来高考改革会因此而不能回避、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要求考生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这一要求与高考分省命题制度相结合,确实会导致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因为没有本地户籍而不能在本地高考,为外来人员及子女带来了焦虑、困惑和精神压力,子女难以在当地接受教育并参加考试。在高考分省命题制度暂时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能够解  相似文献   

9.
高考命题改革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些人担心.学生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虽然培养了较强的综合能力.但在高考中难以反映。如何处理新课程改革与高考命题的更新之间的契合与互动?怎样发挥、调动人们参与高中课程改革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它给高中课程改革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困惑,甚至是致命性冲击。2010年广东高考尘埃落定.大家带着期盼的心情揭开了今年高考试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近年来高考在不断改革,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课程改革的要求,但由于两种改革属于不同领域,两者在目标、功能、重心、要求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致使高考改革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反而成了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与障碍。此外,高校自主招生在广有收效的同时,其发展方向以及部分高校将之等同于自主考试也日渐显现。有鉴于此,本期视点将从不同的视角对当前的高考改革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目前仍处于试验性阶段,但改革正面临诸多困扰,也可说已陷入暂时的困境。造成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历史上形成的城乡居民在就业机会、就学条件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而产生的社会阻力以及现行户籍政策本身在可行性方面的缺陷。我国目前户籍制度的改革主要有两种政策模式:集权式和分权式。但集权措施无力,分权模式过度发展,由此出现了种种问题。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应突出集权式的特点,并加强政策力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异地高考改革困难重重,但目前仍然鲜有研究者从社会学尤其是场域——惯习视角对其进行深度解析。社会学视野下异地高考改革困境的表征在于:有限性资源的竞争,不同群体利益的差别,行动者难以改变的惯习。异地高考改革困境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改革带来的资本在不同阶层间的博弈与重组,并且涉及不同群体在改革中的切身利益,还受制于行动者惯习的深刻影响。因此,对策是解构制约异地高考改革的结构性力量,建立推动改革良性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洞悉制约改革目标实现的改革者的惯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异地高考改革困难重重,但目前仍然鲜有研究者从社会学尤其是场域——惯习视角对其进行深度解析。社会学视野下异地高考改革困境的表征在于:有限性资源的竞争,不同群体利益的差别,行动者难以改变的惯习。异地高考改革困境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改革带来的资本在不同阶层间的博弈与重组,而且涉及不同群体在改革中的切身利益,还受制于行动者惯习的深刻影响。因此,对策是解构制约异地高考改革的结构性力量,建立推动改革良性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洞悉制约改革目标实现的改革者的惯习。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增多,以户籍为限推行的高考制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于是许多人呼吁“以学籍为限来实行高考”,但是在现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大背景下,此制度变迁的阻力仍然很大,这也是治标不治本的。为此高考需要户籍和学籍的综合配套改革,走渐进的路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能否就地高考,已成为高考改革的重大议题,广受社会关注。取消高考报名的户籍限制,实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是改革的方向,但这一举措可能会面临“高考移民”现象再度大规模发生,以及进城务工人员流入地高中教育资源不足等困境。解决这些困境的对策是有条件地允许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并促使高校合理分配招生名额等。同时,应借此改革机会全面改革高校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16.
高考在选拔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高考重视知识立意的考核与中学素质教育目标却不相符合,近年来推进旨在"引导素质教育良性发展"的高考改革。考试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促进检验素质教育发展成果载体。高考形式改革,是平衡消除素质教育改革发展与高考指挥棒的矛盾的手段。以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真正发展为目的发挥现行高考模式的积极作用,正视存在的弊端,从完善制度和人才观入手,积极探索高考改革发展规律及走向。  相似文献   

17.
从广东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实践看高考与基础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密不可分,应充分发挥高考对基础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本文从广东省高考改革的实践,论述了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方面,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一致;在基础教育尚未建立完善的自身评价的制度前提下,高考不能是单纯的选拔性考试;基础教育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与统一的高考须在保证公平性的前提下实现;高考科目设置、考试内容的改革受制于高中课程改革但不等同于高中课程改革;高考自身的局限性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制约。最后提出高考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并行。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底,我国各省市陆续出台异地高考方案。分析各地的方案,门槛高低各不相同,北京、上海、广东的方案,设置的门槛比较高。随着异地高考方案的颁布,各种问题将随之而来,包括本地户籍人员与外来人员的高考利益冲突,城市的教育资源和承载力问题,高考移民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智慧。本文认为,解决异地高考问题,需要国家层面主导,同时要与高考改革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论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考是连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问题日益凸现.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是高考改革的价值选择.新高考方案与高中新课改的契合程度较高,但仍需完善.高考与高中课程的衔接并不一定要完全对应.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双向衔接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衔接,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素质教育导向作用,积极探索有效的双向互动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20.
“高考户籍制”是中国高考区别于世界各国大学招考制度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其历史原型可追溯至科举时代的“科举户籍制”;至民国及新中国初期,即已实行一种基本的高考户籍制。在大规模人口流动已成为中国社会常态特征的背景下,这一制度面临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机。高考户籍制问题的本质在于分省定额录取,户籍并非其真正根源,因此当前不应通过“一刀切”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将之彻底终结,改革应根据各省实际,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