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具体内涵是指由学校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和集体锻炼的时间,主要包括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虽然目前得到立法上的保障和在全国全面实施,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提出加强该项工作的建议:深刻认识做好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对"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的领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对"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的督导,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督查督办机制.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的构成1.体育锻炼意识体育锻炼意识是指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指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理论基础。具体地讲就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要求等。2. 体育锻炼能力体育锻炼能力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由认知能力、参与体育活动能力、自我锻炼及评价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所组成。(1)认知能力学生体育认知能力是以丰富的体育知识和对体育锻炼目的、意义及功能的认识和对体育锻炼有良好的体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也受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50年代的“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  相似文献   

3.
合理优化体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等;体育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荣誉感.但当前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建议:1.普通高等院校要将体育课程体系的合理优化建设放在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给予其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有效支持.2.普通高等院校要提高体育课程考评在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中的比重,降低学生试图应付体育课程而将精力放在学习等其他领域的思想.3.普通高等院校要切实制定要求,引导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中注入更大的精力.  相似文献   

4.
从管理学角度,分析在学校体育现代化背景下,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6种素质,即:愿景规划能力;团队领导能力;良好沟通能力;创建信任的课堂组织文化能力;培养学生终生锻炼能力;自身养成终生学习能力.以期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评价的评估都会有更好的推动作用,能与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是学生人生体育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学生人生体育的最后环节,而只是一个起点。人的一生都应该致力于体育活动,致力于体育锻炼,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我们要认识到体育将贯穿于学生一生的全部时间,也包括他所处的各种场所,体育无处不在;其次,学生在校期间要强调教师给学生必备的体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兴趣,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教会学生继续学习、锻炼与再提高的能力,重视教学生锻炼的方法和对学生品格的塑造;此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真正将"健康第一"贯彻始终,为终生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很高;以强身健体、消遣娱乐和交际结友为目的的动机占有较大比例;低年级学生每周锻炼的频度和时间比较合理;学校重视程度比较高,但实施的力度不够.结论:协调好学习与课外体育活动之间的关系;提高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加大运动技能的自主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针对现在学生的身体特点对岳阳市4所中学初二学生特编制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并实施。结果表明: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对中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帮助;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建议: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健康情况;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资源,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的宣传和了解;组织有权威性、有社会影响力的校内比赛甚至校际比赛,用这种荣誉感去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向全国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操"进行推广,同时需要各学校的管理部门能加以重视,积极的投入与配合实施。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习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来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和习惯.结果表明:试验班的课外锻练效果,即体育“达标”成绩与对照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 05,P<0.01);认为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重点有:①传授锻炼方法,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和习惯;②重视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③培养学生利用自然、生活和工作环境进行终生体育锻炼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一、活动主题开发体育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更好完成体育活动的重要方法。综合创新活动能够把体育活动延伸、拓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很好地养成学生关心体育活动,自觉进行锻炼的良好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体育教育对于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对于受教育者奠定终身学习、生存和发展的身体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中,具有基础性和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总体目标体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总体目标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心理品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是:小学阶段以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为主;初中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养成主动参与、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高中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  相似文献   

11.
对福建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对福建省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学生对体育课的看法、参加课外活动情况、喜爱运动项目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调查表明 :福建省大学生对体育有较大的亲和力 ,有正确的主观认识和积极态度 ;在学生对体育课看法方面 ,学生对体育课满意度呈正态分布 ,体育课开设 3年最佳 ,大学生体育课分班以项目分班为宜 ;学生锻炼场地以运动场地为主 ,锻炼形式 2~ 4人自由活动 ;阻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为体育器材和场地不足 ,女生自我锻炼意识较差 ,而没有合适运动伙伴也是阻碍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安徽省合肥市区中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体育现状,探索构建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服务网络,为学校、社区、家庭合力开展中学生校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通过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学校、家庭、社区在组织学生校外体育活动上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2.中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锻炼的手段和方法不够科学.3.活动内容传统单调,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爱好和活动内容多样化的需要.从发挥社区、家庭体育的作用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指出江苏省高职院校多数学生对体育活动表现积极,对体育锻炼认知程度较好,但对科学体育健身方法的认知程度较差;大学生的活动动机主要集中在调解情绪、增强体质上,体育锻炼的形式以自己单独锻炼为主,多数学生对于锻炼频度与效果的认识不够明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韩山师范学院体育系01级4个体育本科班的教学改革实验发现: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自带准备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提高体育教学技能,为教育实习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对学生体育意识及锻炼习惯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清华大学体育教育为研究对象.主要结论:体育教育在学生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培养上起引导和促进作用;在本科生中开设4年体育课、基础体育课和体育理论课是很有必要的;多数学生对体育有较大的兴趣并积极参与,但学习压力过大和电脑网络等原因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锻炼意识、习惯和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上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苏俊 《体育教学》2003,(5):40-41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中肥胖学生日益增多。这些肥胖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仅协调性差,反应缓慢,身体的基础素质和运动能力低下,而且多数肥胖学生存在着心理障碍,表现出胆小、懦弱、自卑、孤僻等心理特点。为了改善肥胖学生在体育课教学活动中的困境,探索一条启发肥胖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培养自觉锻炼习惯的途径,我们为这些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之外,成立了课外体育活动兴趣班。组织了初一年级50名男、女肥胖学生,分成两个班,每周三次,每次60分钟的课外体育游戏活动。为他们设计了针对性较强的体育活动内容,设计了四个教学目标。目标一,…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阿肯色州体育课程框架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1.身体健康和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学生通过参加各种肌肉骨骼练习和心肺活动来获取健康知识的);2.动作技术(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获得相关的体育动作经验,并能分析和运用那些影响技术表现的概念);3.积极  相似文献   

18.
日本体育保健审议会根据21世纪生活发展需要所确立的21世纪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为:“通过学校、家庭和社区整个过程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终身爱好体育,保持增进健康,并自主地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态度。”由此可见,要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和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和最重要的手段。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这也是21世纪学校体育改革的前沿课题之一。基于此,结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在学校体育课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验。  相似文献   

19.
梁修 《安徽体育科技》2011,32(1):68-70,79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皖豫晋3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有较明确的认知,体育动机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与余暇活动的主动性不高;大部分学生参与活动时间有限,锻炼效果不理想;活动时间与负荷远低于相关教育与体育法规的要求;场地和器材的缺乏、余暇辅导少、传统教学模式与学习负担重是影响大学生参与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研究了大学生对学校体育开展现状、对学校目前的体育文化现状的了解和认知。主要结论:学生对于体育的喜爱度与每周锻炼频度差距较大,对体育的喜爱情感并未显著地转化成为他们实际锻炼的行动;在体育课程方面,学生持比较满意的态度,并未对学生的体育情感和运动积极性有太大损害;主要的不满来自于课余体育活动方面,没有合适的同伴或组织、场地不足或租金太贵、得不到科学的指导是产生不满主要的原因;未能形成对学生有强大吸引力的非制度体育文化,使得非制度的体育文化对学生形成体育情感的促进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建议从课余体育活动入手,合理设置隐性课程,促进学生对体育的喜爱转变成为实际的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