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C语言实现RS232上、下位机串行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C语言实现PC机与单片机利用RS232进行串行通信的方法,并给出了一个PC机与单片机(8051)串行通信的应用实例.采用串行异步方式及和校验发送和接收数据,上、下位机采用C语言编程.经试实验证明方法适用于多种不同的串行通信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PC机和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交换,人们用各种不同方法实现串行通信。本文介绍了采取专用电平转换芯片MAX232实现PC机与MCS-51单片机间串行通信的有关技术和方法,并详述了在Visual Basic环境下,上位机利用MSComm通信控件与单片机之间进行RS232异步串行口通信的实现,并给出了实现通信的硬件设计、串行口属性的初始化以及与下位机进行通信的控制代码。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PC机和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交换.人们用各种不同方法实现串行通信.本文介绍了采取专用电平转换芯片MAX232实现Pc机与MCS-51单片机间串行通信的有关技术和方法,并详述了在Visual Basic环境下,上位机利用MSComm通信控件与单片机之间进行RS232异步串行口通信的实现,并给出了实现通信的硬件设计、串行口属性的初始化以及与下位机进行通信的控削代码.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单片机与安卓技术融合开发符合实验要求的物联型异步串行通信系统,安卓手机APP开发采用XML语言对用户控制界面UI设计,JAVA语言对TCP Socket通信数据流编程控制,单片机发送AT指令启动WiFi模块与手机连网.上位机APP通过触发按钮利用TCP Socket发送数据,通过WiFi组网利用异步串行通信将数据发送给单片机,单片机将接收到的数据利用异步串行通信发送给PC机接收显示.实验表明:上位机APP通过控件按钮发送"Q"或"Z"字符利用物联型异步串行通信系统,PC机接收APP端发送的数据并实时显示,实现系统数据透传.  相似文献   

5.
<正>本设计由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RS-232串行通信端口进行连接。操作者在PC机上选择、编辑、绘制好的所需输出的波形,设置好输出信号的幅度、频率后,然后将这些数据通过RS-232串行通信端口送给单片机,单片机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入RAM,然后进行A/D、D/A转换、数据处理,按所给的幅度、频率输出操作者所需要的信号波形。其中串口通信是单片机与PC机进行通信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利用VB6.0实现PC机与MCS-51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VB6.0中的Mscomm通信控件,可以很方便的实现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文中给出了通信实现的方法及程序框图。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采用单片机实现与PC机通信的优化控制实现方法.以GMS97C2051单片机为核心,采用TLC254312位串行A/D转换器.设计了一个串行数据采集/传输模块,给出了硬件原理图和主要源程序.它能够很好的实现单片机和计算机的通信,并且控制操作简单、控制界面良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采用单片机实现与PC机通信的优化控制实现方法。以GMS97C2051单片机为核心,采用TLC254312位串行A/D转换器,设计了一个串行数据采集/传输模块,给出了硬件原理图和主要源程序。它能够很好的实现单片机和计算机的通信,并且控制操作简单、控制界面良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PC机和MSP430单片机串行通信的具体实现过程.硬件部分解决了通信电平不一致的问题,软件部分给出了PC机和单片机的通信程序,解决了通信过程中数据传输的格式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操作性强,能成功运用于电机的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0.
采用MAX487芯片实现单片机与PC机的串行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MAX487芯片的使用和采用MAX487接口的通信电路,并给出MCS-51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点对点串行通信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11.
系统地梳理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创新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世界主要国家促进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创新的共性特征,基于ND-GAIN指数对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进行国际比较。在此基础上,从供给侧和需求侧,提出优化研发布局、加强技术扩散、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提升适应标准、政府绿色采购以及开展国际合作等促进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知识网络的形成动因及多视角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促使知识网络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组织内部看,复杂的学习动机、提高创新效率、追求高收益成本比、分散创新风险、合理配置资源、解决资源稀缺困境、增大权力、群体认知度和声誉的建立等是其动力因素;从组织外部看,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实现共赢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些动力因素可以从协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博弈论、专业化分工和交易费用理论、中间组织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生态住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等多个视角分别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潘霖 《大众科技》2012,(7):179-180,149
介绍了一种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和控制的抢答器。在各种智力竞赛和活动中,这常常是一种反映准确、显示方便的抢答装置,用途极其广泛。它能对采样获得的各路抢答信号进行分析,识别超前违规信号、有效抢答信号,并对它们进行处理,使每一次的抢答过程都有效。该抢答器具有基本的倒计时、抢答、验键、显示、违规判别等功能,优点是设计简洁,操作简单,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14.
张居设 《大众科技》2013,(10):123-124,63
详细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英语的强大的原因,提出了英语对汉语在词汇,汉语用法、译文西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指出了保持汉语纯正性的立法、重视母语、加强教学体系改革的措施和办法,以期在汉语推广过程中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刚 《科教文汇》2012,(20):109-110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阅读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在生成的课堂上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思维,善于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及时让师生的潜能之花得以绽放,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从而创造出理想的课堂教学气氛,让课堂生动起来。在创造出许多精彩的空间里,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智慧,能动地谋求自身发展,让个性绽放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价值创造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创新驱动发展涉及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科学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社会创新以及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完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加速政府职能转变,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制度文化环境,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强化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形成全社会关心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发展局面,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7.
唐芬 《科教文汇》2011,(8):163-164
喜欢活动、需要快乐是小学生的天性.这中间包含了他们对未来的追求.对人生乐趣的渴望。在活动化教学活动中,他们要摸、要闻、要尝、要听、要唱、要跳、要画、要写:在和伙伴们一起活动时,要说话、要进行思想交流、要模仿别人,要探索、要创造、要驰骋于想象的天地。他们积极参与其问,兴趣盎然,领悟了学习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满足.从而充分发挥了个性.提高了他们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8.
上海、保定、杭州和天津等典型区域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发展,构建了彰显地方特色的低碳创新模式。国内典型区域低碳创新实践与探索对中国其他区域的重要启示在于,树立低碳创新理念,完善区域低碳创新政策;加强低碳技术创新,构建低碳创新共同体;培育低碳创新型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重视低碳创新的智力支持,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参与低碳创新,构建低碳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9.
赤峰如何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抓住当前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处理好承接产业转移与资源环境矛盾,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是当前赤峰经济发展中非常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国内承接产业转移趋势入手,阐述了赤峰市承接转移转移所面临着机遇,深入分析了赤峰承接产业转移条件与制约因素,根据赤峰现有产业基础和特点,探讨了赤峰不同行业选择不同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及重点产业。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崔丽  雷婧  张璐  崔敏杰  闫红月 《科研管理》2021,42(4):180-190
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价值主张精确地传达产品的价值优势并指导资源的有效配置,能够促使企业通过优化配置资源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以获取竞争地位。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透过企业资源配置现象的典型案例构建理论框架,剖析价值主张与动态能力的互动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机理及其演进过程。研究表明:(1)在不同情境因素的诱发下,价值主张与动态能力快速互动调整达到相适配,进而保证价值主张的有效性并促使能力发挥到极致以完成预期目标;(2)企业依据价值主张提炼出合理的资源配置决策,并由与价值主张相匹配的动态能力作为支柱性要素对资源进行改造利用,使资源配置在价值主张与动态能力的作用下表现为“简单拼凑式-探索开发式-协奏共享式”的演进过程。本研究结论对于企业如何通过清晰的价值主张进行有效资源配置以获取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