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理论,为什么我们考试的时候承认而生活中却可能不认同,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冲突?这是因为我们在建立新概念的时候往往选择灌输或者因为缺少"考验"而建构不彻底所致。如何来"考验"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稳定而充满理性的"心智模  相似文献   

2.
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语文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略谈马鞍山实验小学崔学鸿《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就爱国主义教育而言,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做到"有意识",即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模因论看,粤方言词"搞掂"被模仿复制成普通话"搞定",演变过程中发生"基因型"变异,是粤语模因在普通话中的复制。"搞定"一词又通过形式演变、语义泛化、模因复合体的方式得到强化,成为强势模因。在模因的复制传播过程中同时受到社会因素、语言自身的因素、人的心理因素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指甲是由什么构成的?姜文3岁宝宝的妙答是皮做成的塑料。陈启凡5岁是肉加皮组成的。阿芸5岁是由玻璃构成的。李牧5岁巧妈妈解答人的指甲和牛蹄、牛角一样,都是由一种叫角脘的特殊蛋白质构成的。2.人为什么会打呼噜?阿娇4岁宝宝的妙答人的自然现象。钟志诚5岁大脑在休息的时候有细胞死了,要把废气排出去,就打呼噜了。金嘉成5岁做噩梦时就会打呼噜。小鱼儿4岁巧妈妈解答人睡眠时,呼吸的气流因某些因素局部受阻,从而发出的一种噪声,我们称之为打呼噜。3.可乐里为什么会有气泡?张聪4岁宝宝的妙答生产可乐时盖子没盖紧,空气跑进去了…  相似文献   

5.
引言:为了了解学生提问能力的现状,我们随机抽取了我校三至六年级的184名学生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1.学生们非常喜欢提问题,有许多迫切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并且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如:秋天草为什么会枯死?天空为什么蓝色的?夏天为什么会打雷?恐龙是怎样灭绝的……2.许多学生提出了"十万个为什么"式的问题,如:黑洞是怎样形成的?恐龙是怎样灭绝的……这些问题的答案与学生现阶段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茶之韵     
说起饮品,也许你可以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好多种,但是你知道最有名的饮品是什么吗?这种饮品有上千年的历史,闻名世界,它就是源自中国的茶叶。我们常常会看见大人们泡上一壶清茶,很享受地抿上一口,还不忘教育我们:"喝茶比喝可乐什么的好多了!"它究竟有什么魔力让这么多人喜欢它呢?小小的叶子中藏着多少故事呢?  相似文献   

7.
一、抓住"课题",巧妙设疑"课题"也就是文章的题目,它是一篇文章的标志,是文章内容的精髓。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题,反复咀嚼文章内容的关键性词语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因疑而读,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围绕"飞渡"进行巧妙的设疑:文章中的斑羚为什么要飞渡?它怎么样才能飞渡?斑羚飞渡给我们哪些启示?再如,学习《孙权劝学》一文时,我们可以围绕"劝"字进行设疑:孙权为什么要劝学?  相似文献   

8.
现今的孩子,为什么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受到关爱越来越多,但是快乐却越来越少?为什么成人向孩子灌输的书本知识越多,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却越来越少?为什么成人对孩子分数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的创造力却越来越弱?这里有太多的为什么,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与解答。老师,您知道我的需要吗?一位小学校长曾经给我看了一张学生的纸条,这是该校一名四年级的小女孩投在学校"知心姐姐"信箱里的一封信,信中写道:  相似文献   

9.
模因论为我们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视角。根据模因论,所有的个体语言都可成为模因,不断地被模仿和复制。模因论可以用于外语教学、翻译和文化的研究。语言模因一般分为"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  相似文献   

10.
李鑫 《湖南教育》2014,(8):56-57
近年来,数以万计的全国各地教育工作者纷至沓来,探寻衡水教育之因,以期找到提升本地教育的法宝,但是不少人都留下了许多困惑,比如"为什么同样的学生在衡水就能考出高分,在我们这里却不能?""我们的教师也很辛苦,学生也很累,为什么成绩总没有大的起色?""我们的教师收入比你们高,我们的条件比你们好,为什么老师们的积极性还是不高?"等等。去年年初,我也跟随着学校领导去衡水寻访教育奇迹,试图解密这一地区的教育神话。  相似文献   

11.
高俊秋 《教师》2011,(6):77-77
我们常常会抱怨:"为什么讲过多遍的知识学生就是记不住?为什么一再强调的地方学生依然出错?"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数学课上除了"数"还是"数",少了生活经验,少了学习乐趣,却多了没完没了的讲解,多了枯燥无味的练习。学生厌学是因为没有求知的欲望,或者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快乐。那么如何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2.
告诉孩子死亡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为一件小事就轻生,或因荒唐而自杀?因为他们不明白死亡意味着什么。儿童由于生活经验少,心理还不成熟,并不真正知道"死"是怎么回事,他们往往以为别人会死,自己是不会死的。儿童也常有"拟人化"倾向,把各种东西都看成仿佛是...  相似文献   

13.
一个绝望者问上帝:"我一直拼命地追着时间向前跑,为什么我的生活还是日复一日的相同?"上帝说:"你为什么要追赶时间?你为什么不停下来慢慢走?其实,每时每刻的风景都在变化,只是你没注意。"绝望者说:"停下来的话,我会被工作压死的!风景,哪里有?"上帝问:"你试着停下来过吗?"绝望者说:"没有。"上帝问:"不试试,你怎么知道你会被压死?不停下来,你怎么知道世界上没有美丽的风景?"于是,上帝带他来到时钟的上方。  相似文献   

14.
覃胤红 《广西教育》2011,(13):62-62
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被提出,这个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艰深命题即刻受到了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全面反思其自身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之时,我们的基础教育也应该着力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顾灿 《教师》2011,(6):127-128
目前学校里流行中性风格,不少女生打扮得越来越像男生,女生间交往也出现一些同性亲密的现象,这些是否就是同学间说的"同性恋"?为什么会出现这类现象?学校和家庭要怎样看待?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高原 《小学时代》2011,(5):8-15
航天飞机是怎样"退休"的?为什么它们要退休?退休了的航天飞机又该往哪里去?"发现号"是什么?传说中的"太空机器人"又是什么?如果航天飞机都退休了,下一步接替它们邀游太空的,又会是"何方神圣"?  相似文献   

17.
"后进生"、"学困生"、"调皮捣蛋生",甚至是"坏学生"等称谓,我们并不陌生,究其原因,无非是我们的学生当中总是有一部分人不"听话",总是不断地让我们的老师处在尴尬或者是愤怒当中,甚至经常使我们"歇斯底理"、"怒发冲冠",让我们部分老师处于一种神经质的状态中。为什么总会有这样的学生出现?为什么我们很难"改变"他们?面对他们,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QQ体"、"淘宝体"、"非诚体"等各种所谓的流行体不断出现,在人们日常交际中广为传播,影响我们的语言和社会生活。模因论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出发,为我们分析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体"作为语言形式在人际不断被模仿复制传播,是一种活跃的语言模因。在"××体"形成、变异并传播的生命周期中,其传播类型发生变化,且社会实践始终与其密不可分,为其提供诱因,动力以及语义理解时的语境,反之"××体"作为一种强势的语言模因,反映了其宿主的需求和情感,也影响人们的话语模式,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原绿色 《辅导员》2010,(24):39-40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拔尖人才?"这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给我们的教育,给我们的学校,给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指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让我们深思为什么我国的核心技术这么少,为什么新中国教育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等一连串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学生解题发生错误时,老师、家长经常会用"粗心"两个字来评价学生,只是提醒下次注意就轻轻一笔带过.由于老师、家长对"粗心"无意识地放纵和宽容,结果孩子屡错屡犯.有时学生反思自己时也常用"粗心"来解脱自己.为什么学生"会解"的题目还会出错呢?是粗心吗?事实上并非如此.让我们一起来剖析“粗心”背后的真相,并寻求正确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