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崇宝 《教书育人》2013,(17):48-50
由课程目标文化、课程内容文化、课程实施文化与课程评价文化组成的课程文化在新课改下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矛盾,如,课程目标分解罗列,具体实施欠缺指导,课程目标和评价被人为割裂,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孰为根本目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矛盾,课程实施忽视参与、平等、民主、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学生、家长间的不符合实际的优秀化或美化等。深究其源是对作为课程文化建构中的活生生的人的本真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学校课程文化建构依然存在诸如课程目标和评价被人为割裂、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孰为根本目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优秀化”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上述问题或矛盾,是由于缺乏对课程文化的动态的理解所造成的.课程文化建构者们必须正视动态的存在——课程文化的本质性理解。  相似文献   

3.
孙耀 《中国成人教育》2007,(21):155-156
走进当今大学体育课程,针对课程目标的细化、平等(教师与学生、学生个体与个体)概念对教育主体与客体的迷惑,理论研究与课程实施对象和实践环境的不和谐,对终结性评价的盲目否定等现状,从体育课程文化的传承与促进人的发展出发,提出了以教师为主体和丰富课程内容、构建新的体育课程评价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任娟 《文教资料》2007,(33):105-107
生成课程需要教师与儿童的共同构建,课程之构建从课程目标的厘定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再到课程实施等都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其中关键是,教师对儿童实际发生的事情做出呼应;建构过程要体现教师的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和控制环境;教师要成为学习者、理论建构者等等。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视阈下的课程是由教师、儿童、教材、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构成的“完整文化”,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性与表现性、课程内容的意义建构、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动态性,以及课程评价的过程性与发展性。这时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从建构主义课程观出发,有必要对幼儿园课程目标进行再界定、对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进行再确定、对课程实施中师幼关系进行再认识,以及对课程评价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6.
西北藏族地区学校文化课程应该发挥增强课程对民族地区学生的适切性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功能,无论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还是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式都应充分体现各民族文化的特点。然而,调查发现,西北藏族地区学校文化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民族文化课程功能的发挥。应该增加课程中民族文化的内容,改变传统的课程实施方式和评价方式,以便更好地发挥民族文化课程在学生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教师教授内容和学生学习内容的组织结果,涵盖了教学活动的计划设计、组织实施、方法策略、保障条件和效果评价等基本范畴,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核心“软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阐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逻辑,然后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主体、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5个方面分析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明确辩证融通的课程目标、建构适应时代的课程内容、合理定位学生主体性角色、探索拓展课程实施渠道和推进完备的课程评价机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革构想。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课程是由教师、儿童、教材、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构成的"完整文化",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性与表现性,强调课程内容的意义建构,强调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动态性以及课程评价的过程性与发展性.这与后现代强调文化性、对话性及境域性的课程观本质一致.本文主要从建构主义课程观的视域对课程目标的再界定,对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再确定,对课程实施中师幼关系的再认识,对课程评价的再思考等方面所体现的后现代意蕴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课程观的后现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课程是由教师、儿童、教材、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构成的“完整文化”,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性与表现性,强调课程内容的意义建构,强调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动态性以及课程评价的过程性与发展性。这与后现代强调文化性、对话性及境域性的课程观本质一致0本文主要从建构主义课程观的视域对课程目标的再界定,对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再确定,对课程实施中师幼关系的再认识,对课程评价的再思考等方面所体现的后现代意蕴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北京市小学传统文化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调查显示:传统文化课程内容以传统经典为主,课程实施方式与课程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确定及教材选择依据不一,实施效果超越了传统文化教育范畴。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课程设计缺乏系统的思考与规划,课程内容及教材选择缺乏针对性,课程目标窄化,实施效果有待改进,教师培训有待加强。建议有关部门及学校明确传统文化的课程管理与实施机制,全面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重视教师培训。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的难点是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建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操作模式体系。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确立基础教育课程目标要统筹考虑学生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课程目标直接体现课程的价值,它不但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明方向,指导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还为课程评价提供依据。新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课程间的互动,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强调教师的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健 《职教通讯》2016,(3):I0001-I0001
课程是学校提供的服务于学生发展与成长的知识、技能、素质等学习要素的总和。泰勒将课程划分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实施及课程评价四个环节,课程实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实质性环节。它是将确定的课程内容直接与学生见面、对话、相互作用。转化为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品格、智慧的内在建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人的、为人的和立人的过程。换言之,人是一切教育皆应秉持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因而,必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程指向于人、服务于人、成全于人。  相似文献   

13.
探求与创新:推进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的难点是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建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操作模式体系。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确立基础教育课程目标要统筹考虑学生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课程目标直接体现课程的价值,它不但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明方向,指导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还为课程评价提供依据。新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课程间的互动,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强调教师的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4.
马娟 《绥化学院学报》2008,28(2):155-156
数字化进入学校课程领域,引发了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本文围绕“数字化与学校课程文化”这一问题展开,简要阐释了数字化与学校课程文化的关系,分析了数字化对学校课程文化的影响,进而从学校课程目标文化、课程内容文化、课程实施文化和课程评价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了数字化背景之下学校课程文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论中小学校长校本课程领导的功能和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小学校长校本课程领导有:设计学校校本课程目标,决定学校校本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组织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组织、指导和协调校本课程开发等基本功能。中小学校长有效进行校本课程领导的策略有: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规划、再造与重组学校的组织结构、寻求专业支撑、提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组建高素质校本课程开发的团队、把好校本课程内容质量关、“诊断”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与监控学生的进步、重建学校文化、构建校本课程开发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家长学校以家长为主要实施对象,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促进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更新,帮助家长掌握现代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从而为幼儿的成长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泉州市刺桐幼儿园对家长学校课程进行了实践探索,从家长学校课程目标科学化、课程设置结构化、课程内容体系化、课程实施多样化、课程管理规范化、课程评价主体化等方面努力建构完整的课程体系,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家长的育儿水平,实现家园协同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课程的“生成性”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生成就是在动态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课程内容。研究性学习课程生成要经过学生需要评估、拟定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组织其课程材料、实施其课程方案、评价其课程方案等过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生成要受到政府政策、社区、家长、教育改革与教育科学研究、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学校的硬软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较之以前有很大突破和创新,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发展者,它要求学校不仅仅是“教育机构”,更应该是师生员工的“生命生存的场所”,是“生命的乐园”。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唐善梅 《文教资料》2005,(35):90-91
新课改确立了新的课程观,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价值取向体现在课程观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教师教育模式存在的教师理念偏颇、课程目标单一、课程结构失调、课程内容陈旧、实习效果欠佳等问题又难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对此,必须创新教师教育模式,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合作,调整课程结构,加强教育实践,培养出适应新课改需要的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