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生物学选修教材在叙述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质体遗传时指出,以花斑枝条为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细胞质中控制质体类型的遗传物质的随机分配,可产生三种卵细胞:细胞质中只有白色体遗传物质、只有叶绿体遗传物质或白色体和叶绿体遗传物质均含有。含白色体遗传物质的卵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在两个内容上提到色素,一是叶绿体中的色素,二是细胞液中的色素,在选修本第三章介绍细胞质遗传时又提到质体,对此学生常有疑问:叶绿体中的色素与液泡中的色素有何关系液泡中的色素能参与光合作用吗液泡中的色素有什么作用质体与色素关系如何植物  相似文献   

3.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科书(选修)》中,“细胞质遗传”是安排在孟德尔遗传定律之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细胞核遗传的补充。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教学实践表明,本节的教学难点有两处:一是细胞质遗传与母系遗传的关系,有许多学生把细胞质遗传等同于母系遗传;  相似文献   

4.
1 教材分析高中生物选修本“光合作用”一节共讲述了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包括三个步骤 ;二是C3 植物和C4植物 ,主要讲述C3 和C4植物叶片结构特点及C4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点 ;三是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 ,虽难度不大 ,但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 ,十分重要。本节内容是必修本有关知识的加深和扩展 ,更加符合光合作用的原理 ,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必修本相关内容 ,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 ,为新知识的同化做好准备。本节内容还是学生学习第六章“人与生物圈”中几个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的知识基础。2 教学目…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物(必修)中《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部分主要讲述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两方面的内容。关于细胞质基质的内容有:细胞质基质中含有多种无机的和有机的化合物;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存在着多种细胞器。关于细胞器的内容,重点讲了线粒体和叶绿体这两种细胞器,主要说明这两种细胞器在动植物体中存在的部位、在细胞内的分布、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此外,还简要讲述了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和液泡这5种细胞器。最后强调指出,在活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的过程中,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是相互协调的,各种细胞器之间也是密切联系的。紧接着就安排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以便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遗传和变异”一章是高中生物课中的一个重点 ,同时也是难点 ,尤其是关于遗传规律中概率的计算问题 ,学生更难以接受 ,解题过程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要能正确解答遗传中的概率问题 ,一方面要掌握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 ,尤其是有关分离规律的基本知识。在遗传的基本规律中 ,分离规律是基础 ,关于一对任何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都符合分离规律 ,这样像自由组合规律的相关问题就可以通过分离规律得到解决。另一方面要理解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的知识 ,把握它们的适用范围 ,正确应用这两个原理来解决概率问题。下面列举两个关于概率的计算所出现…  相似文献   

7.
正质体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一种细胞器,根据所含色素的不同可分为:白色体、有色体、叶绿体。在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学院联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9月出版的《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植物学〉[上册]》第24页讲到:"白色体在光下可发育成叶绿体。"笔者在教学中也是这样给学生讲解的。但是,笔者在进行高三年级生物选修教材《细胞质遗传》一节教学时,有学生提问:"老师,您曾经讲过白色体在光下可  相似文献   

8.
在人教版新编高中生物 (选修本 )中 ,关于细胞质遗传一节里 (P43 )有一幅花斑紫茉莉图 .如果仅从细胞质遗传方面去分析该图是难以解释透彻的 ,会让学生感到雾里看花 .若能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去思考 ,效果会好得多 .一、分析图中的形态特征植株上的枝条分三类 :枝叶全为白色 .枝叶全为绿色 ;枝叶全为花斑色 ;茎为花斑色 ,花全为红色 .二、弄清以下几个方面知识1 .细胞核遗传中的不完全显性遗传规律 ;2 .细胞质遗传及其与核遗传关系 ;3 .减数分裂与精卵细胞形成 ;4.受精作用与受精卵形成 ;5 .有丝分裂与植物的生长关系 ;6.芽结构及其分化 .…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2016,(12):60-61
<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内容。学生在学完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变化后,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的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究竟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本课利用两个经典实验逐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本节在前两章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  相似文献   

10.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其目的是通过该实验使学生掌握叶绿体色素的种类、性质及其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以加深对光合作用相关内容的理解。该实验包括两项内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及采用纸层析法分离提取液中的各种色素。  相似文献   

11.
细胞质中能自我复制的遗传物质称胞质基因。现已证明,植物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自己的DNA及整套的转录和翻译系统,能够合成蛋白质。有关胞质基因组传递遗传信息方面的一些研究表明,大多数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在有性杂交过程中都表现为母性遗传。其机制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雄配子不含有细胞质,因而没有胞质基因;另一种观点是雄配子含有少量的细胞质,其细胞器在受精前即已解体,失去功能。两种理论都有自己的实验证据,但迄今为止,高等植物胞质基因的母性遗传机理仍不十分清楚。由于绝大多数高等植物胞质基…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六章《遗传与变异》是历来高考的重点内容,每年占的分值都较高,在复习时被列为重中之重。近几年,高考生物又添加了选修本的内容,而选修本中第三章《遗传和基因工程》与必修本的第六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高考中,它们也是结合在一起来考查的。正因为如此,就有必要及早把二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及时地将它们进行知识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既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又是课堂教学的难点所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熟悉遗传定律的各种题型,加深对遗传定律的理解,笔者在系统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将高考中出现的常见题型、分类、解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发现:叶绿体运动与细胞质流动相互影响,可利用叶脉、伤口、叶片锯齿等处细胞特征实现视野定位,拓展探究实验中出现质壁分离并不能说明细胞质流动需要能量,细胞质流动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类细胞中.  相似文献   

15.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叶绿体和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是高中二年级生物学科学生分组的两个实验。通过实践我做了一点改进 ,把这两个实验合并为一个实验 ,适当增加一些探究性的内容 ,这样能够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迸发思维的火花 ,同时能够让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是以细胞器(如叶绿体 )为参照物的。所以在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上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以便确保实验能够顺利地进行。1 实验材料的选择通过多次的试验与观察 ,黑藻是最为理想的实验材料。黑藻 ,水鳖科的淡水沉水草本植物 ,根入泥 ,茎细长 ,叶卵状披针…  相似文献   

16.
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一是母系遗传:二是后代的性状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因此,很多师生在遇到有关细胞质遗传的问题时,都会不加思索地认为:细胞质遗传一定是母系遗传。然而据有关资料表明,细胞质遗传并非都是母系遗传。  相似文献   

17.
张淑芳 《科学教育》2006,12(4):10-11
自2002年在天津理科综合卷中新增加了生物选修内容以来,各地采取了不同措施:向生物学科倾斜;专时专用于选修内容;压缩必修教材复习时间而为选修内容大开绿灯等。尽管选修课已开设了几个年头,但师生均有不堪其重之感。选修内容在高考中的出现,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教师的复习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为此认真研究,大胆实践探索,结合目前教学实际,提出如下建议:1纵观三册教材,穿插、整合知识生物选修教材中考点内容多,实际应用性强,但试题难度适中。因此,复习时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分散在必修与选修课本中的相关知识进行穿插、整合,形…  相似文献   

18.
现行中学生物教材(如1990年版高中生物必修本和选修本)的编写是非常精炼的,从各章知识的安排看系统性也较强。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常遇一些抽象知识因缺少更具体的解释或必要的实例,或因前后知识跳跃过大,或因新旧知识出现的时间相隔过长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如“矿质代谢”一节中,缺少对离子交换吸附特点的解释;学习遗传规律实质时常需及时回忆早学的减数分裂知识;对遗传规律的计算和应用往往限于篇幅不能作过多的实例补充等。为此,常需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补充一些内容,便于学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2中《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之后,继续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阐明遗传的本质。 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学习“DNA分子的复制”和“基因表达”等内容的基础。本节课教材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以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通过学生动手尝试建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在构建模型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积极参与讨论交流,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我创造”中获取DNA分子结构的特点和DNA分子的特性等知识。本节教学需要2学时完成,本节课为第1课时。  相似文献   

20.
徐斌  牛建涛 《生物学教学》2005,30(10):25-25
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是高中生物学选修教材“发酵工程简介”中的重点。本节首先介绍了利用发酵工程原理生产味精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配制培养基一灭菌、接种一发酵一分离提纯等步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看到一个生产技术的介绍过程,而忽视了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个生产过程,联系前面所学内容多作一些思考,使前后知识串联整合,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使这一内容变得丰富多采起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例如我们可以引领学生作如下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