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是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完善创业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通过实地考察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进行调研。提出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系统,健全创新创业模拟系统管理机制。通过打造集服务式、平台式与轻资产模式为一体的创业实战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项咨询、业务办理以及对接投资等服务。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3.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职责。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创业操盘实践项目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途径,从创新创业培训、企业轮岗实习、创业方案策划、市场跑盘等方面论述创业操盘实践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激发经济发展创新活力、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文章以江苏省某高校345份大学生调研样本为例,在分析受访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二元Logit模型,实证研究了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较好的学业成绩、学生干部及党员身份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对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着促进作用,周围亲戚朋友的创新创业经历也会激发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完善课程教育体系、提升高校政策支持效果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系统提升大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成才的有效方法。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将培养人才的创新创业素质与大学生科技项目充分结合。以广东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涉及的五大主体为分析视角,对现有体制下科技创新创业"攀登计划"实施的成效及挑战进行深入分析,系统提出改善广东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攀登计划"的政策措施建议,以进一步推动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深化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创业则提高了社会就业率,创新、创业的相互作用为社会财富创造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学生创新创业受到社会和学术界关注。以西藏大学生为例,在文献整理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西藏大学生创新行为和创业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大学生创新行为和创业活动联系紧密,两者之间存在很强的耦合性,为政府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东南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大学科技园的重要功能,东南大学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形成了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思路,并以学校为依托,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了相关要素的聚集。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创新发展和创业的主力军,大学生在认真学习和掌握更多知识的同时,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互联网+"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一个支持因素,众多经济实体需要"互联网+"来支持企业的快速和转型发展。因此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撑。本文重点介绍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现状,对策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及实现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的路径从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比较研究视角,分析了国内外高等学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双创"教育发展现状。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工业强国的战略支撑,是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向工科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是工业发展的内生驱动力。给出了美国、英国、德国等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为构建我国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必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高校承担培养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重任。国家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规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大学生在实际创新创业中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高校在讲授创新创业课程与实习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需求,以大学生视角审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不断加以解决,满足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队伍发展壮大,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质量也越来越高。但创业主体在各方面能力不足凸显,“跟随潮流创业”等创业观念盛行。为了减少资源浪费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将高效率要求、和谐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让绿色发展理念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效融合,进而提高大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质量,让双创成果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以实现有效创业。  相似文献   

12.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为培养现代创新创业人才,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我国实施多年,已经形成了学校、地方、国家三级体系。作为计划实施对象主体的大学生对计划实施的"满意度"是衡量计划实施效果和质量的主要依据,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满意度"是高校大学生对学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满意程度"的量化描述。通过对参加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大学生对项目实施的"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大学生对学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满意度"总体上"较高",但也存在一系列影响大学生"满意度"的项目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和大学生们的诸多意见及建议,将为学校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项目管理改革提供量化实证依据,进一步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是为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应运而生的教育工程。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教育者,工作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一线,与大学生朝夕相处,能够适时了解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及思想发展变化状况等,身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可以担当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者、指导者、陪伴者等角色,为学生讲政策、讲思路、讲方法。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关系密切,能够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成为创业的生力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刚刚起步,还未建立起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以九江学院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等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绩效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深入推进,各高校已经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国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平台的支持,在各层面的支持下,近几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快速成长,数量和规模日益增长.调研国内创新创业平台,总结平台建设合发展经验,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集企业孵化、研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服务平台,有利于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创业和就业。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经济和文化高速发展,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更加迫切需求。政府和高校是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核心力量,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另一方面要从创新创业在课程体系、构建网络服务平台以及放宽经济金融政策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为工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新指导思路,同时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是构建创新型国家、提高创业教育质量、增强创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基于SWOT理论对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并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SWOT组合策略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创业保障条件、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体系、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等策略,通过整合社会、高校等多方资源,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推进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背景出发,从理论上剖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意蕴,并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突破路径,以期为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创新型国家建设,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立足高校实际,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