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3 毫秒
1.
六西格玛虽然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有利的工具,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了诸多的不足,将TRIZ理论注入到六西格玛进程中有效的改善了其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用TRIZ理论改进六西格玛的必要性,综述了六西格玛和TRIZ理论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六西格玛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利用TRIZ理论来修正六西格玛。  相似文献   

2.
企业管理创新、整合与精益六西格玛实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质是持续改进和优化企业管理流程,不断提高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在对企业管理创新特点和精益六西格玛本质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精益六西格玛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方法,并给出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创新实施的成功案例--宝钢六西格玛精益运营、中国一航精益六西格玛和戴尔BPI.  相似文献   

3.
基于六西格玛设计的产品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六西格玛设计如何应用于企业产品创新过程,探讨了六西格玛设计的基本内容和一般流程,提出六西格玛设计的产品创新的模型和流程,并对六西格玛设计的产品创新流程几个重要环节:运用卡诺模型了解客户要求、定义客户需求、概念设计方法、设计优化、验证设计等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作了深入研究,这对于提高产品创新效率、实现产品创新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TRIZ理论推广层面及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红  孔祥建 《软科学》2010,24(4):141-144
论述了如何在高等院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三个群体中推广与应用TRIZ理论。在TRIZ理论推广与应用过程中,高等院校主要起到人才培养与创新理论再研究的作用,科研院所应用TRIZ理论拓展思维、寻求技术关键问题解决方案,并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撑,而TRIZ理论的成功应用与否主要取决于其在企业中应用的实效。实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三个群体共同推广应用TRIZ理论,将是建设创新型四川乃至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杨波 《科研管理》2014,35(8):93-100
管理创新是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而TRIZ作为一种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已拓展应用于管理领域并较好适用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基于理论分析构建了TRIZ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影响的概念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了所提出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TRIZ的管理发明原理、最终理想解、管理冲突与分离原理、管理进化理论等理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理论研究、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了有效推动TRIZ应用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深化和拓展了TRIZ在管理领域的应用,也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管理创新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TQM的中小企业六西格玛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西格玛管理作为目前企业界广泛关注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国内外很多大型企业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应用。而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通过六西格玛管理来提升企业自身的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在分析六西格玛管理内涵的基础上,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分析其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优势和劣势,揭示了中小企业要推行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必要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的六西格玛管理体系模型。最后提出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内容。  相似文献   

7.
基于TRIZ的管理创新体系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利用TRIZ来构建管理创新的方法体系,从而实现利用TRIZ对管理创新方法与内容进行系统性研究.是文章研究的中心问题.通过引入管理元素这一概念,解决了TRIZ冲突理论在管理领域中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管理领域的冲突是由管理元素的相互冲突与自身冲突构成;同时提出了管理领域的"管理元素--场"分析模型,解决了TRIZ在管理领域应用的两大根本性理论问题;进而,通过对TRIZ在管理领域方法体系的研究,提出了基于TRIZ的管理创新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8.
梁力东 《科教文汇》2008,(15):153-153
六西格玛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着量化科学管理的思想理念。在中国推广六西格玛,对众多企业来说,传统的经验式管理与现代理化管理形成明显的观念冲突。所以,企业管理的现代化首先是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六西格玛是企业走向精细化科学管理的一个质量目标,这个质量目标是企业内各个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够整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六西格玛在图书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西格玛是一套系统的业务改进方法体系,是旨在持续改进企业业务流程,实现顾客满意的管理方法。通过研究六西格玛在全面质量管理(TQM)、LibQUAL+中的适用性,以及对图书馆服务特殊性的适用性,对六西格玛在图书馆的适用性予以肯定。在此基础上,对六西格玛管理的内涵进行探讨,认为抛开六西格玛作为质量目标的性质,而做为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图书馆的质量管理中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根本之源,TRIZ创新方法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以黑龙江省为例,在区域创新现状分析基础上制定TRIZ创新方法区域推广战略目标,设计TRIZ创新方法 "宣传普及→试点应用→全面推广"的梯度推进战略框架,提出各阶段的战略重点、推广模式及实现路径,建立"以点带面、梯次发展、协同创新、辐射区域"的TRIZ创新方法区域推广体系,旨在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有效支撑和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中美技术竞争没有妥协的余地,唯一的出路在于实施卓越的科技战略、选择科学的突破路径去赢得竞争的基本判断,根据“卡脖子”技术的特性,运用TRIZ思维,建立了基于TRIZ冲突解决原理的突破“卡脖子”技术思维体系;同时,构建了宏观层面上基于战略层和应用层有机联动的“卡脖子”技术突破机制和微观层面上基于TIRZ技术创新分级的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实施机制。在对上述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突破“卡脖子”技术的4条路径:1. 面向政府和企业两个核心主体,从宏观层面建立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宏观机制;2.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TRIZ方法辅助企业技术创新;3. 融合技术创新系统思想,建立跨学科、跨行业的联动机制;4. 发挥平台功能,实现优秀人才的有效集聚。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TRIZ理论及其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TRIZ理论面向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内涵和建设目标与原则,探讨了基于TRIZ理论面向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基本结构和各子平台的功能,以期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的建构提供具体的思路,加强学校与企业科技创新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3.
六西格玛实施有两个层面,即项目和组织层面。在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从组织层面提出并分析了影响国内企业六西格玛实施成功的十个关键因素,这对国内企业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引入技术进步的TRIZ理论,将logistic函数引入原始CES函数,构建考虑累积专利影响的CES函数模型。以江苏省619家创新型企业的数据为基础,运用R语言软件编译分析,回归得出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CES函数模型,分析江苏省不同区域地缘特点、产业结构及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规律,给出促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品创新是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路径,而产品设计是一个包含概念设计、技术设计及详细设计的复杂过程,其中产品创新路径的选择是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关键。基于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质量功能展开(QFD)、狩野模型(KANO模型)等创新理论集成,对产品设计的创新路径展开研究,并通过止推轴承的创新设计进行实例分析,为企业创新路径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商业模式创新是决定新创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关键性战略问题。尽管商业模式创新对于新创企业至关重要,但是学者对于新创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尚未引起重视。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了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比较分析了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特征;然后对近10年来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出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以此为基础,整合理性定位、进化学习和认知三个战略视角,提出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整合性分析框架,为新创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TRIZ理论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最具前途的技术创新理论,指引着高等学校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学校的发展方向。因此,本文论述了TRIZ理论培训融入本科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对新建地方本科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Ensuring quality of laboratory services is the need of the hour in the field of health care. Keeping in mind the revolution ushered by six sigma concept in corporate world, health care sector may reap the benefits of the same. Six sigma provides a general methodology to describe performance on sigma scale. We aimed to gauge our laboratory performance by sigma metrics.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QC) data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over a period of 6 months from July 2009 to December 2009. Laboratory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were calculated for all the parameters. Sigma was calculated for both the levels of internal QC. Satisfactory sigma values (>6) were elicited for creatinine, triglycerides, SGOT, CPK-Total and Amylase. Blood urea performed poorly on the sigma scale with sigma <3. The findings of our exercise emphasize the need for detailed evaluation and adoption of ameliorative measures in order to effectuate six sigma standards for all the analytical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