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体教结合"的本意就是把文化教育和学校体育、业余训练结合起来,构建起以体育部门为主体,以体育重点校及各级业体校为依托,以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将文化教育和业余训练相结合的模式。20多年来,我国各地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过程中积极推行体教结合模式,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文体并举的人才,为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1 前言体育运动的竞争,实质上是体育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速度及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的竞争。纵观世界体育强国的发展态势,许多国家都把培养高水平体育运动人才的触角伸向学校,从而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系统、多网络的训练管理体系,为多出、快出、出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业余体校已构成我国学生课余训练的基本组织形式,成为培养我国竞技后备人才的支柱和摇篮。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世界和洲际比赛中,有84%来自体校的运动员为祖国争了光。全国有各级各类业余体校2700多所,参加训练人数30万左右;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6000多所,参加训练人数近260万人;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216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校57所。  相似文献   

3.
体校训练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基础和保证,同时也是培养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本文就少年儿童在跳跃项目上如何训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许冬明  王天聪  叶明  杨继星 《精武》2012,(31):73-73,75
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依靠业余体校——地方队——国家队的三级训练网模式进行,其中业余体育训练作为竞技体育培养体系的基础环节,在当今这种三级训练网培养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安徽省业余体校的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安徽省市级业余体校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面谈访问等研究方法和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旨在为促进安徽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体育后备人才管理和训练改革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正迈进世界体育强国行列,今后能否更上一层楼,关键取决于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培养的渠道主要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业余体校。只有在管理和训练上进行改革,中国的体育事业才会赢得更加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6.
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是巩固和发展我国竞技体育的基础和关键。作为“三级训练体制”的基础——业余体校,为我国优秀运动队输送了大量后备人才,为提高我国体育运动水平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业余体校的发展步履日艰难。本文意从组织理  相似文献   

7.
基层体校的主要任务是发现与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向上级体校输送优秀的训练苗子,为以后的训练比赛打下良好的基础。常言道:科学早期的选材是训练成功的一半,选材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训练工作的好坏。这就充分说明了科学选材在体育训练工作中的重要性。在体育训练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业余体校纳入教育系统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是巩固和发展我国竞技体育的基础和关键。作为“三级训练体制”的基础──业余体校,曾为我国优秀运动队输送了大量后备人才,为提高我国体育运动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业余体校的发展步履艰难。从组织理论出发,对业余体校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组织与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业余体校进行改革的初步看法,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体育运动的竞争,实质上是体育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速度及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的竞争。纵观世界体育强国的发展态势,许多国家都把培养高水平体育运动人才的触角伸向学校,从而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系统、多网络的训练管理体系,为多出、快出、出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业余体校已构成我国学生课余训练的基本组织形式,成为培养我国竞技后备人才的支柱和摇篮。  相似文献   

10.
物理学是体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物理课的开设是体校培养优秀体育运动后备人材和合格的体育中等专业人材的需要。体校物理课的教学,应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体育运动后备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1.
作为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三级训练网点的基层少儿体校,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体育教育方针,遵从落实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进步,竞技体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当今世界上,竞技体育不仅是科学技术和综合实力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而竞技体育要发展,其先决条件是应培养出大量的体育后备人才。因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在整体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县市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源头和根基。结合县级体校重竞技项目发展的实际情况,浅析目前县级体校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业余体校情况管见宋时发业余训练工作是培养后备体育人才的工作,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竞技体育的基础。实践证明,根据我国现有的实际情况,要使业余训练走向深入,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看待队员的选材、训练与学习的关系。下面将业余训练中队员的训练与学习做...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够有效激励和调动各省、市抓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各级体校的办学水平与业余训练质量,达到更好地服务奥运、为国争光的目的,国家体育总局以奥运会为周期,在全国开展了“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认定工作。多年来,被评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各所学校抓住自身特色与优势,开拓进取、力争上游,真正把培养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当成自己的职责,向祖国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5.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上海市25所区县业余体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区县业余体校办学指导思想存在高认知与低执行、办学硬件设施、学训关系不协调、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及学生输送率低等困境.提出发展区县业余体校的设想.建议: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科学办校、增加场馆器材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少年儿童业余训练工作在调整中得到发展。三年来,各级业余体校共向省体工队和省体育运动学校输送后备人材413名;在全国各项比赛中共获得20枚金牌、48枚银牌、36枚铜牌,打破54项省少年年龄组记录;一批业余体校的学生考上体育院系,还为基层培养了大批体育骨干。值得借鉴的经验在后备人材的培养上,有几条经验是值得有关部门和从事业余训练工作的同志们借鉴的。一、发挥大中城镇的优势据统计,近三年来,全省各地向省体工队和省体育运动学校输送后备人材413名。  相似文献   

17.
《少年体育训练》2014,(2):135-137
<正>为了能够有效激励和调动各省、市抓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各级体校的办学水平,发展业余训练质量,达到更好地服务奥运、为国争光的目的,国家体育总局以奥运会为周期,在全国开展了"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认定工作。多年来,被评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各所学校抓住自身特色与优势,开拓进取、力争上游,真正把培养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当成自己的职责,向祖国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目前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体系现状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制度、管理、经营、训练等问题,并提出建议与对策。1·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职业足球俱乐部足球人才的主要来源体系是,以基层足球代表队、基层训练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为塔基,以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中学和重点业余体校位中层,以国家队和各省市代表队为塔尖的业余训练与专业训练层层衔接的足球后备人才“三级网络”培养训练体系。它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组织领导体制。这种体制为我…  相似文献   

19.
体育院校承担着贯彻国家、市体育局、市教委的方针、政策,研究、拟订并实施学校工作的法规,为运动队培养输送优秀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职责。为了能够有效激励和调动各省、市抓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各级体校的办学水平,发展业余训练质量,达到更好地服务奥运、为国争光的目的,国家体育总局以奥运会为周期,在全国开展了“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认定工作。多年来,被评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各所学校抓住自身特色与优势,开拓进取、力争上游,真正把培养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当成自己的职责,向祖国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20.
基层业余体校招生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我国竞技体育取得的伟大成绩,总结其中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由县、市、省三级训练网构成的"举国体制"的保证。市县基层业余体校处于三级训练网中的基础环节,是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来,基层业余体校受招生难问题的困扰日益严重,如何破解基层业余体校招生难的问题,笔者对此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