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主要向中国介绍韩国海港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并引起学界对海洋协同管理的关注。以韩国海洋先导城市和海洋首都的釜山港为例,从海洋协同管理的视角探讨了海洋利用和管理上的发展趋势。因海洋所具有的公共资源属性,容易引起不特定多数利用海洋主体间的"接触和冲突",需要不同主体间的协同管理。海洋协同管理是以非政府的民间参与作为前提,相互信赖和协作为中心,重视利害关系人之间的联系和共同发展的概念。对釜山市的政府、企业、市民和专家为对象所进行的调查中发现釜山港的海洋协同管理程度较低。本文提出了构建海洋协同管理的必要性和具体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2.
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方法结合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数据,构建跨学科协同创新网络,通过复杂网络结构分析与社团探测研究主体构成及社团特征,得出:跨学科协同创新网络主体涵盖产学研政及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呈现多元化趋势;网络主体间协同创新关系具有稀疏性,核心节点均为声誉地位较高的创新主体;社团结构呈现差异性特征,并表现出学科与产业融合、传统学科与新兴技术学科融合以及前沿学科国际化等特征;国内一流重点大学对跨学科协同创新的辐射和引领作用显著等。从而为研究高校跨学科协同创新网络的主体行为特征及合作模式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内部学科和科研的协同合作是其创新发展的基础。该文探讨了高校学科群与大科研平台的关系,并以中山大学为例,阐述了该校优势学科群与大科研平台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介绍了该校推进海洋学科群及南海研究院大科研平台协同建设的策略和经验,并对加强该校海洋学科群与南海研究院协同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武汉理工大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工程交叉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基于问题导向,通过构建“课题组—非实体机构—实体机构”渐变式的学科组织,实行多元创新人才聘用、培养与考核机制,建立内外结合、全方位激励的科研协同创新机制,推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和国际协同人才培养,制订较为完善的内部制度体系等主要建设举措,形成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示范性的学科交叉建设模式。该学科的实践表明,学科交叉的基本逻辑就是要坚持社会需求导向,价值追求就是要秉承特色发展理念,平台支撑就是要创新学科组织形式,根本保障就是要构建有效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科集群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而目前我国学者对高校学科集群内部学科之间的协同原理和协同机制之间的研究较少。构建学科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交叉学科发展、加强政策支持等,可有效提升高校学科集群创新能力要求,进一步丰富高校学科集群协同创新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协同创新是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等为主体,为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是行业划转院校强化办学特色优势的必然选择,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西安科技大学把推动协同创新、提升服务能力作为加快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的重要契机,在服务行业和区域发展需求、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机器人技术涉及机械、电子、软件及控制等多个学科,是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研究能力的理想平台。通过整合校内外各种优质机电实验教学资源,搭建起以机器人为载体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构建以机器人为载体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协同创新人力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高校研究生创新教育和协同创新等热点问题,以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实践为例,分析了以开放协同为特征的研究生科技创新环境营造的基本思路和实施途径,提出了导师团队协作、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用互动、国际科技合作等递进式、开放性研究环境的构建模式,介绍了研究生互助互学、学科间兼收并蓄、全社会资源共享和竞争共赢等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和参考范例。  相似文献   

9.
学科创新团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如何在新的学科发展背景下,发挥特色,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充分利用资源,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提升学科的整体实力,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提出在非重点院校,依托重点学科优势和研究特色,凝炼方向,构建海洋科学学科创新团队,形成以创新团队建设提升重点学科水平的发展思路,从学科创新团队模式构建、内涵建设以及发展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旨在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2011计划"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成都医学院根据国家和四川省两级"2011计划"总体精神,结合全国和四川省老龄化特点,牵头成立了"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中心通过协同创新的科学研究,构建养老与老年健康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人才培养和老年医学学科发展,实现人才、科研、学科"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教园区协同创新:优势分析、模式比较与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教国区协同创新具有以下优势:地理集中优势、区域经济优势、创新资源优势、科技政策优势、人才集聚优势等。科教国区协同创新的多元竞合模式包括四种羊一模式与四种复合模式。科教国区实现协同创新,必须加强内部紧密合作,实现创新资源共享;促进内部协同竞争,通过创新引领发展5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构建多元合作创新平台;创新驱动对外竞争,增强国区社会服务能力;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提高科救国区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协同创新是新时期国家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重大选择,地方高校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在协同创新上更要注意方式与方法。首先,对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次,提出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强调地方需求、优势学科和学校特色组合;最后,给出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一些建议与对策,强调着眼于实际条件,从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13.
区域高校以服务地方为理念。协同创新对推动我国科技、经济、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区域高校实施协同创新模式主要有校校、校所、校企、校政、国际五种协同创新模式。实施协同创新提高区域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应加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培植创新团队,精心选择和培育协同创新领军人物,以政府保障完善协同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新升地方高校强化协同创新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对于大力提升新升地方高校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所新升地方本科院校,肇庆学院近年来通过选拔协同创新领军人物,打造科研创新平台,整合优势资源等举措强化协同创新,有力提升了地方高校的创新能力,也为其他高校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与部署,“新工科”更加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不同学科知识的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本文以韩山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在新工科建设理念和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地方院校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路径,是高校加强科技创新、增强科学研究能力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大学联盟作为加强高校之间合作与协作的重要平台,对高校推进协同创新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重庆市大学联盟成立后,积极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共享协同创新资源,搭建协同创新机构,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科教园区开展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影响各方利益相关者实现协同创新目标的主要因素有创新目的与利益的不同、绩效评价导向的不同、关系处理方式的不同。科教园区协同创新的模式组合包括四种简单模式(内部合作模式、内部竞争模式、对外合作模式、对外竞争模式)与四种复杂模式(双重合作模式、内合外竞模式、内竞外合模式、双重竞争模式)。科教园区协同创新必须坚持战略协同、多元互动、合作共赢和多边治理的原则,建立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分工机制、运行机制、沟通协调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必须根据经济建设的需求,开展开放式、多元化的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上海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为特色的应用研究型高水平特色大学,通过政府、学校和企业协同的方式,积极探索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满足国家海洋战略和区域海洋领域经济建设要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9.
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和发展困境。深厚的行业背景、独特的学科群优势、出色的行业影响力、共同的行业文化情怀,决定了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推进协同创新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协同创新要加强与行业企业联动,在创新项目发现机制、组织管理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利益共享机制和成果的转移转化机制等方面狠下工夫。  相似文献   

20.
"协同创新"战略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新范式。它提出的背景是世界大科学的整体趋势和我国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的存在。系统科学理论尤其是系统论和协同学是"协同创新"战略的理论基础,"协同创新"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