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渐深人教师的心中。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述,以更多的篇幅凸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属性,表明历史课程改革将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历史课程是提高国民基本素质的基本课程,历史新课标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具有新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就思想教育角度而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出,更加全面、科学与务实,是思想教育功能的“软着陆”。  相似文献   

3.
张静 《历史教学问题》2005,(4):109-110,69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各科一样,历史学科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与评价建议。在教学环节中究竟落实得如何?下面撷取几个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就历史新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进行探讨。一、课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案例案例一:“思想教育”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授课老师在教学设计(教案)中称教学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思想教育”目标还是普遍现象。例如“学习…  相似文献   

4.
杨卫华 《考试周刊》2010,(2):160-160
历史是人的历史,史学是人的史学,历史教育是人学习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课程就是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这次新课改最大的亮点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确立。  相似文献   

5.
高立敏 《教师》2010,(27):86-86
伴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历史学科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中的优势不断显现。在历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这一目标在整个历史教学目标实现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呢?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主题思想。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目标中,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德育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密切相关,本文主要论述在历史教学中如何体现对德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7.
新《基础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列为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目标之一。那么,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历史与社会》课程目标的核心。在《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实施情感教育要遵循层次性原则、体验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和师生互动原则,注重对学生课前的认知铺垫、导课中的“启情”和课内外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9.
中学历史学科是中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而情感教育又是历史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特别是以情感为中心,塑造学生完美“人格”——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一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之一。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并有意识贯穿于教学过程,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维”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维度,是被刻意加强了的一个目标领域。加强情感目标的教育,是历史课程教学的血肉和灵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教师与学生、环境等课程资源,进行情感教育,落实历史教学的情感目标。  相似文献   

11.
梁励 《教育学报》2004,(5):34-37
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新课程历史教育情感目标的基本要素 ,相互递进 ,呈现出情感发展不同的水平层次 ,形成了历史情感教育的完整过程。同时 ,又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历史新课程目标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三者相互对应 ,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 ,互为前提 ,从而构成了历史新课程完整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和升华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关注学生体验生成的历史体验教学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升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梁励 《学科教育》2004,(5):34-37
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新课程历史教育情感目标的基本要素,相互递进,呈现出情感发展不同的水平层次,形成了历史情感教育的完整过程。同时,又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历史新课程目标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三相互对应,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互为前提,从而构成了历史新课程完整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课程改革明确规定了历史教学的课程目标,并将其分为三个部分,而情感、态度与价值现在三维目标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本质的东西,作为历史教师应把它变成一种自觉的实现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培养.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技能共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5.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是近年来高考试题改革的一个“亮点”。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定位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我们欣喜地看到了高考试题已经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理念,“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在试题中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16.
郭晓峰 《考试周刊》2014,(56):142-142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历史学科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中的分量是举足轻重的,新形势下,中学教师如何开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7.
汤桂林 《新疆教育》2012,(15):146-147
正在历史教学中,要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高层次的课程目标。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寻找一份与时代相和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应成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应用,或者说如何在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引下转变教学行为,发挥学科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  相似文献   

18.
论中学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是中学历史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中的一个本源性的问题。文章的探讨涉及实施历史课程情感教育的各重要环节:如何树立“三维目标”的课程理念、如何实施师生共同体验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开发教学资源、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情境体验教学模式的重点等。文章也借此阐发了对历史课程情感教育的目标和评价,以及角色扮演学习方法的实效等方面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9.
崔凯 《吉林教育》2009,(6):73-73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明确规定:使学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实现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是课程改革中的难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非智力因素,其培养目标就是促进学生情感、意志、性格的发展、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养成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本文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论述高中历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