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发上旋球看上去并不容易。发球员身体屈成了一个很 大的“背弓”,手腕恨不得要拧折一样,球则像一颗炸弹爆炸开来。这种发球不适合初中级选手吧?如果你这样认为.那你错了。 和你的认为相反.对于这种发球.一旦你掌握了它,它就是你最保险和最富变化的一种发球。你施加给球的上旋会让球很安全地过网并落在发球区内。在单打比赛中,它通常是作为二发,当然也有不少选手将它作为一发来调动对手。在双打比赛中,它可以使发球员有更充裕的时间上到网前。 如果你按以下三个简单实用的原则去做的话,你会掌握它并运用自如。不过,你最好像“发…  相似文献   

2.
金路 《网球》2008,(5):90-92
业余网球比赛中,大多数选手想的都是如何将自己难以对付的球打好,而很少有精力考虑自己有什么技术能够让对手难受。业余选手在平日练球时,也很少针对自己和大部分对手的弱点进行训练。在这里,将向大家介绍一下入门级菜鸟选手最不愿意碰到的击球类型,如果你的对手有其中某项漏洞,尽情攻击它;而如果你自身有这些安全问题,那就赶紧修复它吧。  相似文献   

3.
回看过去的网球比赛,球速很慢,切削球和下旋球是随球上网的首选技术。而现如今,随着球拍科技的发展,球速越来越快,很多选手选择在随球上网时使用强力上旋球,这样缩短了他们靠近球网的时间。因此你不能在大力随球上网击球中浪费丝毫向前的身体势能和衔接时间。这里的文字和配图,可以让你学会我称之为“前移式随球上网”技术,它会让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的来到网前。  相似文献   

4.
4月 14日晚,观众热烈祝贺中国选手荣获男单冠亚军的掌声未落,又一阵欢迎女子单打夺魁赛的掌声响彻大厅。 我的对手是欧洲最佳女选手、曾三次蝉联欧洲单打冠军的匈牙利女将高基安。 此前我与高基安交手6次,2胜4负,实力在她之下。 第五局是关键的一局。我 13比17落后,形势岌岌可危。我改变战术终于以 20比 18领先。 过来一个右方底线长球,我扑过去一提,前臂像面条一样不听使唤了!此时大多数人认为我大势已去,已无力回天了。 我吸了口气默念:两强相遇勇者胜!拼了!刹那间,我猛一侧身,打了一板直线球。球飞了,落在…  相似文献   

5.
大侠  张力坚  冰沙 《网球天地》2023,(3):102-105
<正>假设一个场景,你(选手B)被对手压制。场上的主动权在对手(选手A)手中,这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要强行逆转局势,让对手拿着优势直到这一分结束也没有关系。Q选手A占据优势,选手B面临生死关头。这时选手B该怎么做?A:选手A打正手球进攻选手B的反手方向。在此之前,B不得已给了选手A机会球,A抓住机会向前移动,进入了进攻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比赛中,我们会面对各种不同打法的选手,贯彻自己的打法固然重要,但根据对手的打法特征,灵活调整战术也是取胜的关键。对手1强有力的上旋球苦恼:来球上旋很强,很难回击。而且球很深,自己被压在底线,结果总是比对手先失误。用浅球迫使对手离开底线以强力上旋球为武器的选手通常握拍会比较偏西方,他们在底线作战能够发挥最大的威力,即使你全力应战,也会觉得  相似文献   

7.
葡萄守望者     
许多选手明白发球中抛球的重要性,但却少有人在抛球和击球时,在头脑中勾勒出球的弧线和体味抛球的感 觉。而抛球和击球时一种 实在和可触摸的感觉其实 对你很重要。抛球抛得太 前,球经常会下网;抛 球抛得太后,球经常 会飞出底线。但是你 一旦在合适的地方 击到球,那会有一种 很舒服的感觉在你的手和头脑中产生。为了做到这一点,你可以做这样一个练习:你站在网前,让你的同伴给你放高球,你把来球想像成一个大的葡萄,你要努力去抓住它并把它放进嘴里。这种意象会帮助你把头抬起,移动你的脚步,让你很容易地找到人与球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8.
有一场比赛,比赛时间还有不到一分钟,场上比分11:10,白方领先, 场上形势如图。此时轮到①球起杆, ①球撞⑨球后并闪送⑨球过三门,自球过三门到⑧球左后方2米左右。此时教练员指令其击打⑧球后再撞柱, ①球击中⑧球,不幸的意外发生了, ⑧球碰柱满分。而①球未撞柱失去续  相似文献   

9.
这项练习能够提高你的脚下移动能力,隐藏薄弱的反手,并且让你已经很棒的正手变得更加强大。这项练习从两位选手都站在底线中央开始(图中假设双方都是右手持拍选手)。选手A先将球喂到大约发球中线和右侧单打边线之间、发球线和底线之间的位置。选手B侧身让开自己的反手位,用正手打一记反斜线。之后选手A也同样侧身让开自己的反手位,用正手打一记反斜线。在这之后,两位选手以单打场地为界打完这一分。先赢七分的选手胜一局,五局三胜。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0,(3):32-33
4月14日晚,观众热烈祝贺中国选手荣获男单冠亚军的掌声未落,又一阵欢迎女子单打夺魁赛的掌声响彻大厅。我的对手是欧洲最佳女选手、曾三次蝉联欧洲单打冠军的匈牙利女将高基安。此前我与高基安交手6次,2胜4负,实力在她之下,第五局是关键的一局,我13比17落后,形势岌岌可危。我改变战术终于以20比18领先。过来一个右方底线长球,我扑过去一提,前臂像面条一样不听使唤了!此时大多数人认为我大势已去,已无力回天了。我吸了口气默念:两强相遇勇者胜!拼了!刹那间,我猛一侧身,打了一板直线球。球飞了,落在地上,蹦着,跳着,它向人们宣告:中国第一个女子世界冠军诞生了。  相似文献   

11.
1顺着“球路”击球达维登科没有超西方式的握拍,开放式站位的幅度也不是很大,这在当今职业网坛反而成为“异类”。事实上,他的风格基本上沿袭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网坛的球风。我最喜欢达维登科的一点就是,无论正手还是反手,他都能很好的跟随回球路线挥拍。达维登科在击球点时,拍子伸长,拍面和球会多接触一会儿,并且挥拍的路线,就是回球的飞行路线,这保证了球拍与球有充分的接触,相当于“送球一程”,这样,可以将球漂亮的回到既定目标。我称它为“顺着球路”的回球,这项技术的确很管用。第一,球拍对球包裹的时间越长,接触就越充分,你也可以更好的控制球的飞行方向,这样做可以减少你的失误。达维登科是男子网坛中击球最稳定的选手之一,我认为这多少跟他的技术风格有关。顺着球路回球,可以打出你想要的落点,为你打出极具穿透力的致胜球制造机会。但代价是,你要在回球时,降低上旋的程度,不然球就很难控制。达维登科在正反手时都使用中度的上旋,而其他选手则以强烈的上旋为主。  相似文献   

12.
想要在双打比赛中成为优秀的网前选手?遵循下面这些简单的规则来处理你的截击球,你将在与任何对手的比赛中获得成功。在双打比赛中,如果对手给你一记高于腰部的截击球,那么,进攻的时候到了。将球打向对方网前选手的脚下或是以大角度制胜。  相似文献   

13.
大侠 《网球天地》2014,(9):112-115
对那些以发球为武器的选手来说,No Touch Ace会让他们成就感爆棚。连续打出Ace球,他们会越打越顺手,信心也随之大增。 接发得不到分数没关系,重要的是触到球。切不可认为得不到分数努力也没意义。不能让对手认为“你连我的球都碰不到”,而要让他知道“我打到球了,做出反应了”。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金路  陈功 《网球》2012,(3):100-101
到了关键分就哆嗦?手脚发软不听使唤?几个球没打好就想摔拍子?落后时头脑一片空白,只会机械的将球打回去?我想这是大多数业余选手包括很多职业选手常见的状态吧?都说网球很难,难就难在选手心理的些微波动,都会反馈到击球中,对比赛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你不幸也是这类选手,深受心理因素的困扰,那么就一定不要错过今天丁教练带来的内容,他将告诉大家如何摆脱内心恐惧的困扰,将自己的最好水平在比赛中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5.
《网球》2012,(5):18
高压球是职业选手可口的蛋糕,但对于业余选手来说,高压球更像是潘多拉的魔盒。如果你成功驾驭它,你就能够沉重打击对手的士气;如果你击球失误,你失掉的远不止是一个制胜分。相比底线抽球、截击等常规击球技术,高压球无疑是业  相似文献   

16.
专家邮箱     
《网球》2008,(7):115-115
高效的发球练习大多数选手练习发球都会选择拿一筐球,先在一区一个接一个的发,然后是二区。我认为,发完球后继续打对手回过来的球更有助于提高发球水平。因为在比赛的时候,你的对手能接起你的大部分发球。  相似文献   

17.
这是退役的职业选手在元老赛中经常打出的一种球技,但是他们大多数是用在发球上——故意做出发上旋球的动作,可是实际上是个空挥动作,随空挥下来的动势而以反手发下手下旋球。而这里要说的骗术放小球是做出高压扣球的动作而实际放小球,由于有扣球的动作,对方以为你打大力球必然向后场撤下,而你仅仅是空挥而已,随后突然地击出小球,对手的重心已经在后,接起这个球的可能性很小。可以说这是一种高超的骗术。  相似文献   

18.
铸造风火轮     
《网球》2010,(7):116-117
在上个月,观看过职业选手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满场飞奔的场景,你或许会想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如此快速移动追赶来球的?当然,遗传基因是相当一部分原因,但是,在他们的双脚成为风火轮之前,也经历了很多磨炼。  相似文献   

19.
《网球》2012,(8):118-118
什么时候该为你的球拍重新穿线?当然不是等到球线被打断了的时候。职业选手每打一场比赛就要更换一次球线,但大部分业余选手都不会、也没有必要这样做。业余选手通常还是跟着感觉走,感觉手感不太对了,就去重新穿线。  相似文献   

20.
1 许多选手都会经常在中前场使用凌空抽击技术,莎拉波娃也是如此。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开始苦练这项技术,在五年前她受到肩部伤病困扰之后,这项技术对她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凌空抽击对肩部施加的压力要比高压球小一些。莎拉波娃此次击球起始于抬头盯球,此时,她的球拍已经在身后引开,左臂自然伸展帮助她保持身体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