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以寒热温凉"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为主要内容的中药性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匡海学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突破传统"一药一性"的中药性味理论,创造性提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并通过研究证实了该假说的客观性。这一假说的提出与证实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2.
《科学生活》2009,(12):36-41
我国有远古时代"神农尝百草"的美丽传说。据说,那时候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因为中毒而丧命。神农为此决心以身试毒,遍尝百草。他把能吃的放在身体左边的袋子里,介绍给别人吃;不好吃的就放在身体右边袋子里,作药用;不能吃的就提醒人们注意。这也许是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体系的起源,也说明了药食同源的道理。到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大家都非常注意健体防病,进补更是寻常事。但有些人误以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就把中药当成了万灵的补药。其实,既然是"药",就不能乱吃,即便是作食疗用的中药,或是补益药,如一般人常吃的西洋参、当归等,也不应随意食用。最近有关专家指出,不合理使用中药也会引起不良反应,目前我国滥补中药的现象严重,某些药品更是成为被滥用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3.
相对药性强烈的西药,中药常以其温和的药性、较少的副作用,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选择中药也并非“万无一失”,毒副作用小,并不代表没有任何危险性。事实上根据调查,在中药临床治疗中,“吃错药”的情况也常常发现。对此,深圳市第二中医院资深药师徐馥茹认为“是药三分毒”,使用中药也要十分小心。  相似文献   

4.
    
在功效的基础上对中药药性进行研究,既有利于明确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有利于从整体层面剖析中药药性的内涵。文章以化痰药为例,对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药性与具体功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研究,为化痰中药在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寒热温凉"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为主要内容的中药性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匡海学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突破传统"一药一性"的中药性味理论,创造性提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并通过研究证实了该假说的客观性。这一假说的提出与证实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6.
中药寒热相关药性和抑制脂肪酸合酶能力关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药典中106味温热性中药和119味寒凉性中药对脂肪酸合酶的抑制水平,发现温热药中对该酶强抑制的频数高于寒凉药约38%.进一步分析发现,温热药中的温里和散内寒药中强抑制药的频数大幅提高,而寒凉药中的清热泻火、明目、清虚热药中强抑制药的频数则进一步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综合以上结果提出,直接影响能量代谢系统、造成能量代谢率变化是形成中药的寒热药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文章综述了辛热药性的中药基于激活或抑制TRPs家族通道而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并归纳了评价辛热中药药性的方法,旨在将中药药性理论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参数,表征其中药的分子基础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祖传秘方药特色疗法 不打针不吃药好经营 秘方药疗效好,绝非空谈! 当前,市场上的药材南北不分,南方药材北方种植,北方的药材南方也种植。由此,造成各种药材的药性大大减弱,导致药材疗效不佳。而杨建文秘方药的草药,均来自湘西深山老林,纯天然、无污染、药性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挖掘中药方剂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用药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文献及专利中检索中药外用治疗LDH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中复杂系统熵聚类法、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核心算法,获取中医药外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用药规律及新处方,并根据结果绘制用药图表。结果:对筛选出的151个处方进行分析,共使用中药269味,其中使用≥5次的中药为72味,1542味次,这72味常用中药按功效分为祛风湿药19味、活血化瘀药17味、补虚药8味、解表药5味,其他功效药各占少量比重,药味辛、苦、甘出现累计频率达91.6%,药性以"温、平"为主,累计频率达77.5%,药物归经以肝、脾、肾为主,累计频率达62.6%。并基于改进互信息法提取关联规则53条,挖掘出了LDH外用处方核心组合28个和新处方14首。结论:组方用药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为主,同时结合兼证辅以解表药、温里药、清热药、化痰开窍药、平肝息风药,常用中药主要归肝、脾、肾经,性味以辛、苦、甘、温平为主。TCMISS是一个有价值的中医药研究辅助工具,可对中药处方的进行数据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有利于中医中药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学是将传统中医药学理论与现代药理学实践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阐明中药药性、中药功效和中药配伍的科学内涵是其主要学科任务。然而由于本课程信息量大,大部分中药具有复杂而相似的药理作用,单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将翻转课堂和微信平台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应用于中药药理学的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药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确切的疗效,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质量稳定,疗效温和可靠,剂量易控,很多患者错误地认为中药无毒,近年来对常用中药的不起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目前临床上中戍药不合理应用非常普遍,同类药物并开,诊断和用药不符,药物之间相互拮抗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中药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不仅在于药物本身的毒性,也在于用药不当所造成的损害,可以说凡是药品,就会有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中西药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但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等也时有发生,因此,合理应用中药,才能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下面就谈谈中药制剂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纳米载体微观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随着微结构的改变,载体宏观性状和载药释药性能变化,旨在阐述药物载体的"结构-性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是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奇、异、特"的医疗运动疗法,其内有"方"、有"药"、也有"针",是"理、法、方、药"的综合体。对于疗伤治病,太极拳可谓真正的"灵丹妙药",一种"常服常效药"。它的疗效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第一尧要求野静与意冶静就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近现代名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的用药规律.方法:以"瘁"和"瘙瘁"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收集方剂,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治疗皮肤瘙痒内服方共165首,证型35个,涉及171味中药,药物用药频次1352次.高频药物以生地、赤芍、甘草、金银花、连翘为主.药类以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及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肺、胃、脾、肾经为主.结论:近现代名中医治疗瘙痒以清热利湿,补气健脾的止瘁药物为主、以活血解毒祛风止瘁的药物为辅治疗皮肤瘙瘁,研究将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从医学博士到维也纳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再到全国首届中医临床师承博士后,张卫现在任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是中药药性理论与本草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神农本草经》研究教研室主任,从事中药药性理论、中药文献研究以及中医临床工作近20年……然而,他与中医的生命邂逅却有一段漫长而又美丽的故  相似文献   

16.
正《晏子春秋·杂下之十》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环境不同,事物的性质也会随之改变,中药材更是如此。中药药性形成是气候、土壤、生物、地形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中药材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药疗效,故有"非道地药材不处方,非道地药材不经营"之说。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的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每味道地药材根据其性味不同,都有道地产区,譬如云南三七、长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战略和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分别从国家对外和对内政策两个侧面明确表达了要与沿线国家扩大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意志。中药和西药在药性分析、医疗方法、消费模式上的区别,以及国外对植物药品准入方面存在的各种壁垒是中药国际化所面临的瓶颈,因此急需在中药国际化领域的制度创新。"一带一路"战略正为中药国际化创新提供内在动力、创新思路和全新机遇。国家和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公司应立足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历史必然,建立中药国际化相关创新制度、政策和战略。  相似文献   

18.
<正>云南神威施普瑞药业有限公司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一家集现代中药、民族药和配方颗粒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中药企业。公司立足云南中医药发展,以打造"新中药产业价值引领者"的品牌定位,以"做强云南、覆盖西南、辐射东南亚"的发展思路,推动现代中药、民族药和配方颗粒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瑶药中妇产科用药的规律及特色。方法:对《中国现代瑶药》记载的有关妇产科药物进行查找、分类及统计分析。结果:用于治疗妇产科疾病的药物共111味,可分为老班药、其他常用瑶药。老班药又分"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主要治疗的疾病有月经不调、产后风、痛经、闭经、带下病、崩漏、产后虚弱等;药性可分为寒、热、温、凉、平;药味可分为酸、苦、甘、辛、咸、淡、涩、香;毒性可分为大毒、小毒、有毒、无毒、其他等。结论:瑶药中妇产科用药以"十八钻""七十二风"和其他常用瑶药应用较多,对于妇产科病症的治疗基本涵盖,可能与瑶族居民所生活的地理、气候环境和妇女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20.
徐德生 《科学生活》2008,(12):62-63
患者从接过中医大夫手中的处方,到在药房配完药,他的"诊治"过程仅仅完成了一半。如何正确地服用或应用中药,也是治疗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汤药(剂)的煎煮浸泡规则患者在中药房配完药,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