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3年,科学院组织考察团出国考察,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团员有华罗庚,赵九章等.途中闲暇无事,少不得谈古论今.这时,华罗庚即景生情,提出上联一则:“三强赵魏韩”,求对下联. 华老出的上联虽只有5个字,但含义丰富.“三强”指战国时期的赵国、魏国、韩国三大强国,又隐含有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就不仅要求下联解决数字联的传统困难,而且要求在下联中也嵌入另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因此,在座的诸位都紧皱着双眉,一时间,鸦雀无声.隔了一阵子,华老慢条斯理地抛出下联:“九章勾股弦.”顿时,满座捧腹大笑,连…  相似文献   

2.
数字对联     
古时曾有人在家门口贴了一副与众不同的对联: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下联:六六七七八八九横批是:二四七三这是一副特殊的对联,它是由数字组成的,而且是一副隐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十”,利用数字谐音连起来是“缺衣少食”,而横批则是:“儿(2)死(4)妻(7)散(3)”.原来这户人家在利用数字对联向人们诉说社会的黑暗呢?数字对联@苏新民  相似文献   

3.
哈哈妙旅     
米乐(主持人):结束了一天紧张忙碌的学习,到我们的“开心地带”来一次“哈哈妙旅”吧,保证能让你露出会心一笑!一天,年少的苏轼带着弟弟苏辙去游巫山。山上一位老道听说神童苏轼光临,便想当面考考他。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何叶能如荷叶圆?”老道连连称好。谁知,苏辙在一旁却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整,不如改一改。”苏轼问:“怎么改?”苏辙便念道:“何水能如河水清?”苏轼和老道一听,以“水”对“山”更工整,于是齐声叫好。从此,苏辙也声名远播。黄丝带一天,…  相似文献   

4.
对联是反映社会情状和绚丽人生的特殊文学形式,古往今来,奇文佳句绵绵不断。其中反腐 倡廉的佳联更是不胜枚举。 据说唐朝有一县官,贪污受贿,搜刮钱财,无恶不作。可他却标榜自己清正廉明,在衙门前 贴上一联: “一对烛,亮亮堂堂,普照前后左右。”以征下联。老百姓早就对他恨之入骨,有人便应了 下联:“两盏灯,黑黑暗暗,无分南北东西。”贪官看后气得两眼发黑。  相似文献   

5.
及时行乐地,春亦乐,夏亦乐,秋亦乐,冬来寻诗风雪里,不乐也乐。 此联题于杭州西湖边的仙乐酒家。上联句句有“仙”,下联句句有“乐”。店名“仙乐”二字自然巧妙地嵌入其中。此外,妙引诗人白居易、林逋、苏东坡入联,不仅为下联的行乐寻诗作了铺垫,而且还提升了酒家的化品位。又如潮州韩江酒楼联云:  相似文献   

6.
妙联鞭赃官     
大年三十晚,一个贪官,在县衙门上贴了一幅红对联。上联是“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五谷丰登”;下联是“六欲有节七情有度八面兼顾久(九)居德苑十分廉明”。横额是:“福荫百姓”。   初一早晨,衙门口的人围得水泄不通,还不时有人喝彩:“好呀!写得妙极了!”贪官听了得意洋洋。突然,一衙役匆匆跑来说:“老爷,不好啦!不知道是谁在红对联旁又贴了一幅白对联。”贪官满脸煞白地跑出去一看,只见那上联写着:“十年寒窗九载熬油八进科场七品到手六亲不认”;下联写着:“五官不正四蹄不羁三餐饱食二话不说一心捞钱”。横额是:“苦煞百姓”。  相似文献   

7.
据说,明朝程敏政自幼聪颖,十岁时即以神童的身份被推荐至京师。当朝宰相李贤听闻程敏政的名后,有意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一次,酒席上相逢,李贤指着桌上果品,出了一联:“因何而得藕”,程敏政当即对出下联:“有杏不需梅”。李贤见程敏政才思敏捷,心中甚是喜爱:于是将女儿许配给了他。这副对联究竟有何含义。竟成就了一桩美好姻缘呢?原来,上联谐音“因何而得偶”,意为:你凭借什么可以得到佳偶呢?下联谐音“有幸不须媒”,意为:小生有幸,不需要媒人(即可得此佳偶)。不仅同为谐音对,而且回答得体,谦恭有礼。  相似文献   

8.
苏小妹洞房难新郎的故事流传很广,这个新郎就是秦观,字少游。说的是:苏小妹出上联,新郎对不出下联不许进洞房。她的上联是“双手推出窗前月(一作:闭门推出窗前月)”,这个上联紧切眼前景,自然、工巧而又浪漫,且意境明快;新郎秦少游仓促之间对不出下联,急得抓耳挠腮,这时苏轼从暗处往水池中投出一石,秦少游见水池中的景象,立刻对出“一石击破水中天(一作:投石击破水中天)”,这才得以进洞房。  相似文献   

9.
一次备课组活动的时候,大家的话题集中到一副对联上。这副对联就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一位老师说,这副对联上下联对仗不工整,上联运用了顶针,下联没有用。另一位老师说,改一下就行了,下联改成“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马上又有老师说,还是不行,这样改过上下联虽然顶针相对,但上联的“大肚”是偏正结构,下联的“开口”是动宾结构,又不相对了。  相似文献   

10.
<正>西藏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雪域”是西藏的典型景色。“扎西德勒”是藏语词语,可表示欢迎、祝福吉祥)新疆下联:天山南北“乌鲁木齐”(新疆以天山为界,分为南疆和北疆,风景秀丽。乌鲁木齐是新疆的首府,在蒙古语里“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  相似文献   

11.
【考查方式】一、按照要求,写出对联1.直接写出对联。例: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上联:①忆苦思甜《榆钱饭》下联:上联:②一片丹心育桃李下联:(2002年泉州市中考题)此题要求学生运用对偶的知识,即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的特点对出下联。参考答案:①悲老发愤《秋浦歌》②满腔热血写春秋。2.根据下联,补全上联。例: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运合写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  相似文献   

12.
物理对联具有深刻的含义,其内容耐人寻味,颇具欣赏价值。物理对联的格式与文艺对联相似,由上联、下联、横批三部分组成。下面给出几副物理对联,供同学们欣赏。1.上联:高阻低阻压异流不异下联:大流小流阻同压非同横批:欧姆定律2.上联:两球落斜塔双音一响下联:八马拉半球一声双分横批:学史探奇3.上联:惯性定律非惯性,描写运动状态下联:动量守恒有动量,研究系统问题横批:弄清实质4.上联:盘中冰水,水冻冰温未降下联:杯内水冰,冰化水位不升横批:说明原因5.上联:煤上楼,势能增,煤燃尽,势能去何处下联:冰破管,…  相似文献   

13.
对偶趣话     
有这么一个幽默小故事:纪晓岚小时候在私塾念书。他养了一只麻雀,上学带着放在墙洞里。姓石的先生知道后,担心养鸟会妨碍他学习,就将麻雀打死,封住墙洞,并题上联于洞旁:“细羽家禽砖后死。”年幼的纪晓岚见此情景知道是老师所为,对麻雀被打死非常伤心,于是在上联旁边续题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先生见后非常气愤,举起戒尺便要打他。他申辩道:“学生是按先生所教属对,你为何打我?”先生细想,下联字面虽是骂我。但从别解来看,词性与上联对得倒也十分妥贴,无话可说,便慢慢地收回了戒尺。  相似文献   

14.
郑板桥在山东任知县时,看见一个破旧的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为二三四五,下联为六七八九,郑板桥立即派人送上衣食。众吏问何故,郑板桥日:“上联缺一即缺衣,下联缺十即缺食。”在这里,缺衣食之人巧妙地运用数字为联而得到了他所需要的。古代许多诗人运用神奇的数字而使诗具有了独特的韵味。  相似文献   

15.
趣联征对     
(一)一岁两春双五月(征下联) 说明:2009年农历己丑年有两个“立春”节气,分别在正月初十日及十二月二十一日,此谓“一岁两春”;2009年农历闰五月,此谓“双五月”。联中有“一、两、双、五”等词,联语意思清楚。要求下联也要有此特点。  相似文献   

16.
乾隆皇帝75岁生日时,摆“千叟宴”邀集千名古稀老人一同欢庆,其中最老的寿星已141岁.为此,乾隆在席上吟出一个上联,要大家对下联:乾隆皇帝75岁生日时,摆“千叟宴”邀集千名古稀老人一同欢庆,其中最老的寿星已141岁.为此,乾隆在席上吟出一个上联,要大家对下联: 花甲重开,外加七三岁月当时,以机敏著称的大臣纪晓岚也出席作陪.他略加思索就对了出来: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是一副数学联. 上联:“花甲”是60岁.“花甲重开”就是2个花甲。即120岁,七三岁月就是21岁,加起来正好是141岁.下联:“古稀”是7O岁,“古稀双庆”就是2个古稀,即140岁,再多一个春秋是141岁.  相似文献   

17.
乾隆祝寿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碰到一位寿星过生日,便送了一副对联给他。上联是“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下联是“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老人一看,拍案叫绝:“妙哉!妙哉!”有人问:“妙在何处?”老人道:“这不正是我的年龄吗?”人们一算,才恍然大悟。请问,你能根据这副对联,算出这位寿星的年龄吗?筌乾隆祝寿@郑奕财  相似文献   

18.
学习宋代大词人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恰逢有吉林长春的教师听课,我顺势导入:“今天教室里来了几位北国长春的客人,北国风光与江南截然不同,著名画家徐悲鸿曾拟了一幅非常有名的对联概括了两地的风景,下联是:杏花春雨江南,描述的是柔美婉丽的江南风景,同学们知道上联吗?”一学生回答说:“铁马秋风塞北。”我肯定了他并指出:“是铁马...  相似文献   

19.
《高中数理化》2007,(2):20-20
乾隆皇帝75岁生日时,摆“千叟宴”邀集千名古稀老人一同欢庆,其中最老的寿星已141岁.为此,乾隆在席上吟出一个上联,要大家对下联:乾隆皇帝75岁生日时,摆“千叟宴”邀集千名古稀老人一同欢庆,其中最老的寿星已141岁.为此,乾隆在席上吟出一个上联,要大家对下联: 花甲重开,外加七三岁月当时,以机敏著称的大臣纪晓岚也出席作陪.他略加思索就对了出来: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是一副数学联. 上联:“花甲”是60岁.“花甲重开”就是2个花甲。即120岁,七三岁月就是21岁,加起来正好是141岁.下联:“古稀”是7O岁,“古稀双庆”就是2个古稀,即140岁,再多一个春秋是141岁.  相似文献   

20.
崔敬之 《教育艺术》2004,(10):24-25
在我的宿舍里,高挂着一幅自编的长联:上联是:终生甘愿为人师表引来清风满校园催开三春欣欣桃李艳”;下联是“至死不惜作茧自缚换得红杏出院墙树成千秋巍巍口碑香”——横联为“献身教育”。虽然在格律上不很工整,却像被朝霞映红的风帆,推动我这叶小舟在“教”海中奋力远航,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