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方法整理分析《水浒传》中的相扑高手及其社会分层,并对相扑技术和规则做了系统挖掘,主要结论:《水浒传》中的相扑高手众多,既有男性也有女性,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相扑活动普及于社会的各个阶层。《水浒传》中的相扑技术既有以勇猛取胜的也有以巧取胜的,与现代相扑不同的是允许拳击和脚踢。《水浒传》中描写的燕青打擂是比较正式的相扑比赛,有一套严格完整的场地、服饰及比赛规则,其它的相扑基本都是相扑双方因矛盾而产生的争斗,甚至是性命相搏,只是把相扑作为一种格斗技巧,不遵循一般的规则。  相似文献   

2.
相扑在中国古代颇为流行,宋代更为大盛,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极为喜爱,女子相扑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在史料笔记和小说故事中,都有不少关于女子相扑的记载或描述。较之男性相扑,女子相扑除了具有一般相扑的基本动作和规定之外,它还有一定的女性特色,虽曾一度出现过裸体相扑,但它还是更为注重女性的身形、容貌和着装之美,所以女子相扑兼有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和审美性等方面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王雄 《中华武术》2006,(8):50-51
他是日本相扑最高级别第64代横纲曙太郎,身高203米,体重223公斤,一场2005《武林风》环球拳王争霸赛让与他与陈家沟太极拳高手王战军站在了比武台,这是日本相扑“较劲”中国功夫。两个来自异国的年轻人经过四个回合的较量,其结局让台下观众连连称奇——[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图解相扑     
久久 《精武》2005,(1):43-43
相扑是一项有1500年历史的古老运动。相扑起源于宗教。第一场相扑比赛是用来祈求大地丰收,奉献给神的仪式。8世纪,相扑作为一种仪式被引入日本宫廷。早期的相扑比赛既简单又混乱,它吸收了一些拳击和摔跤的元素,没有明确的规则。但是在宫廷的支持下,相扑的规则逐渐变得明确,技术也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5.
图片新闻     
《精武》2007,(5):F0002-F0002,I0001,I0002,65
相扑是日本的国技。其最早记载相扑的历史文献,是距今一千三百年前,而日本真正将相扑视为国技的时间则更短,直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才有了“相扑毕竟是日本的国技”这一声呐喊。  相似文献   

6.
《体育博览》2008,(7):52-55
相扑最早的名字叫做"角抵",由古代冀州地区的"蚩尤戏"演变而来。"蚩尤戏"曾广泛流行于我国古代的北方农村,带有纪念与皇帝逐鹿中原失败的蚩尤氏的意义。晋代之后,"角抵"有了新的名字"相扑",《晋书》中便有相关记载,由此可见,无论是名称还是运动本身,相扑都是起源于中国。  相似文献   

7.
相扑在中国古代社会颇为流行,尤其是在清代,这一活动在满族、蒙古族极为盛行。本文从考证学角度对这段史料做出梳理。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帝例行木兰行围,在宴会蒙古各部时,蒙古各部献上相扑等4大民俗表演。乾隆帝为之作有《塞宴四事》4诗,当时蒋士铨、王昶、钱大昕、王鸣盛、石韫玉诸人亦随之纷纷赋咏。这次君臣集体性对相扑等表演的共同记忆,在构造了一个盛世盛况的同时,也将清代的相扑形态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为深入了解相扑在清代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   

8.
幼童战力士     
相扑被视为日本国粹,其中代表相扑力士最高级别的“横纲”,更被日本男女老幼追捧为“国民英雄”。  相似文献   

9.
日本相扑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日本文化重要载体之一,日本人把相扑视为国技,把相扑力士视为日本大厦的顶梁柱。相扑运动源于日本农耕文化,是日本最具代表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0.
幼童战力士     
相扑被视为日本国粹,其中代表相扑力士最高级别的“横纲”,更被日本男女老幼追捧为“国民英雄”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术》2004,(5):14-14
为纪念中日通航30周年,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日本相扑协会共同主办、中国日本友好协会和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协办、中国武术协会承办的“2004大相扑中国公演”4月13日在北京饭店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专程从日本赶来的4名力士在现场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发布会上,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王钧、日本相扑协会理事长北之湖敏满、中日  相似文献   

12.
《燕青博鱼》是元杂剧“水浒戏”中的著名作品,然而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该剧中对“博鱼”这一具体事件的描写,反映了宋元时期城市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关扑”这种赌博习俗。通过剧本,我们可以对极少关注的宋元这一习俗得到一些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相扑,这种身体文化符号它既是日本文化传承的符号,更是日本人思想理念的侧面反应。我们可以发现,相扑代表着日本人的一种精神,就是追求强大的倾向。文章通过这种文化符号告诫日本民族,日本必须克服小的困惑。同时作为日本人精神的寄托,从相扑中可以汲取自信的力量,相扑所具有的精神品质,即果敢、冷静、奋发、向上。这些都体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向往。所以,相扑体现着日本国民的民族性格,文化精神以及日本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幼童战力士     
相扑被视为日本国粹,其中代表相扑力士最高级别的“横纲”。更被日本男女老幼追捧为“国民英雄”。  相似文献   

15.
燕青相扑     
宋朝是我国古代相扑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宋史·礼志》中规定:朝廷大宴、皇帝寿辰、外交宴会,都有相扑表演,而且是最后一个节目。殿前忠佐军有专业相扑手“内等子”一百二十名,分上中下三等,随时听候宜召。民间的勾栏里则有相扑技艺人表演,  相似文献   

16.
幼童战力士     
相扑被视为日本国粹,其中代表相扑力士最高级别的“横纲”,更被日本男女老幼追捧为“国民英雄”。 有说法认为,相扑源于中国。早在西汉初年,冀州(今河北)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游戏:人们戴着有角的面具互相比武、斗力。  相似文献   

17.
查阅《水浒传》以及宋代体育文化的相关书目与文献研究宋代体育文化。主要结论:《水浒传》是一本从侧面反映宋代体育文化的文学作品,以其中人物的“运动技能”主要有武术、相扑、射箭、蹴鞠、水上运动等,反映出宋代是一个体育活动昌盛的朝代。建议:在坚持传承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并积极地在群众中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8.
幼童战力士     
相扑被视为日本国粹,其中代表相扑力士最高级别的“横纲”,更被日本男女老幼追捧为“国民英雄”。有说法认为,相扑源于中国。早在西汉初年,冀州(今河北)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游戏:人们戴着有角的面具互相比武、斗力。  相似文献   

19.
梁勉 《收藏》2008,(4):116-117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两件一组的金代相扑俑(图1)。这两件俑1986年出土于陕西渭南,左边俑通高31厘米,通宽12.5厘米,厚10厘米。右边俑通高29厘米,通宽14.2厘米,厚11厘米。两俑上身赤裸,下身只穿短裤。  相似文献   

20.
李功发 《武当》2011,(3):42
一种类似近代摔跤的体育运动在宋代称为相扑,也叫作角抵、角力。传说相扑的起源很早,可以上溯先秦。唐、宋之际,城市经济和商品交换有长足的进步,民间文体活动也随之广泛地开展起来。其中,相扑运动日益受到宋人的重视和喜爱。宋代的相扑已经形成一套规则,与近代的相扑大不相同。比赛时,两人对抗,可以穿着衣服,也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