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运动益处与障碍认知对于身体活动的影响及内在关联,为提升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和减少久坐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小学4~6年级618人和初中1~3年级学生1047人,调查其身体活动水平、久坐行为时长和运动障碍及障碍认知水平;使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学段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的差异,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中小学生的运动益处认知差异,最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其关联性。结果:被调查学生的总体身体活动水平偏低,66.5%的女生处在低强度身体活动水平远高于男生的46.9%(X2=71.29,P<0.001);初中生低强度身体活动人数占比68.6%远高于小学生的36.1%,56.0%的小学生处在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水平远高于初中生的29.0%(X2=171.75,P<0.001)。中小学男生的运动益处与障碍认知得分高于女生,中学生运动益处与障碍认知得分高于小学生,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运动益处与障碍认知中预防保健、生命促进维度与中小学男生久坐行为显著相关(P<0.001),社会交往与女生久坐行为显著相...  相似文献   

2.
全球儿童青少年的肥胖发病率逐年增高,身体活动不足,每天参加足够量的身体活动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儿童青少年面对繁重的学业和大量的家庭作业,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时间大大减少,体育课成为了唯一能促使学生参与中等到大强度身体活动的场所。通过SOFIT工具对上海市黄浦区5所小学的217节体育课的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和教师教学行为进行了观测,分析发现:上海市小学生体育课中的身体活动水平偏低,能够达到50%以上时间进行中等到大强度身体活动(MVPA)的课时比率非常少。教师用于课堂管理和知识讲解的时间过多,且对促进学生进行MVPA的语言干预不够,这些均影响了学生的课内身体活动水平。建议除对学生的活动时间高度重视外,还应该重视学生课内身体活动强度;体育教师应做到“精讲多练”,推动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注重开发优质的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个体身体活动参与的重要社会因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对不同群体身体活动的影响效应,梳理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个体身体活动参与的作用路径,发现:(1)社会经济地位对个体的身体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但对青少年、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身体活动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2)社会经济地位通过社区环境(体育活动设施、社区学校条件)、家庭因素(家庭物质环境、家庭成员身体活动行为)、久坐行为、超重或肥胖、锻炼动机(锻炼意图、自我效能)等因素对个体身体活动产生影响。(3)当前关于社会经济地位与身体活动关系的研究存在核心概念的界定与测量混乱、社会经济地位影响身体活动的理论构建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晓凯  朱政  孙晨  赵胜  曹振波 《体育科学》2022,(4):43-49+97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构成时长特征及其与体质健康间的关系。方法:在上海市3个区招募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各360名,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要求对儿童青少年进行身体形态及素质测评,使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其身体活动水平,统计不同时长分类的MVPA时间(零星:0<单次MVPA<5 min;短时:5≤单次MVPA<10 min;中长时:单次MVPA≥10 min)。有效样本为每天佩戴加速度传感器10 h以上,每周佩戴至少4天(3个工作日,1个周末日)。结果:共407名9~14岁儿童青少年符合数据纳入标准,其中男生185名(占45.5%),四年级学生223名(占54.8%),BMI中位数18.6 kg/m2(16.4,21.0),达到平均每天60 min及以上MVPA的人数比例为6.6%。儿童青少年MVPA构成中,零星MVPA占比最大(占59.9%);男生中长时MVPA占比(占24.4%)显著高于女生(占12.3%)(P<0.05),而零星和短时MVPA占比趋势则相反(P<0.05,P=0.033);四年级学生零星MV...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成分分析方法综合探究上海市儿童24 h活动时间分布与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上海市321名6~13岁学龄儿童(男生158名,女生163名)展开横断面调查,采用加速度计测量其24 h活动行为,采用标准测量仪器测量儿童身高、体质量;使用成分线性回归分析儿童24 h活动行为与身体质量指数z分数(body mass index z-score,zBMI)的关系,以及探讨24 h活动行为等时替代对zBMI的影响。结果:1)成分回归结果显示,控制性别和年龄后,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β=-0.75,P<0.001)、低强度身体活动(light physical activity,LPA)(β=-0.13,P<0.05)的时间占比与儿童zBMI呈显著性负相关,久坐行为(β=0.61,P<0.001)和睡眠(β=0.53,P<0.01)的时间占比与儿童zBMI呈显著性正相关。2)在15 min等时替代模型中,用MVPA替代LPA、久坐行...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儿童青少年自主性身体活动国外研究的区域分布、测量和统计方法、参与影响因素、干预情况等进行系统梳理。结果显示:英国是儿童青少年自主性身体活动研究最多的国家/地区;调查法(问卷、访谈、自我报告)和测试法为常用研究方法;研究主要聚焦在肥胖关系、久坐行为、场地设备和影响因素(运动环境感知情况、父母受教育程度等)4个方面。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建议:在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报告基础上关注自主性身体活动的健康效益;倡导融合自主性身体活动研究手段,注重客观测试方法的使用;探究家庭、学校、社区多元主体干预实践。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武汉商学院学生的身体特征、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的现状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身体活动强度不够、久坐行为现象严重及睡眠时间不足,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为改善大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针对研究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参考性建议,旨在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培养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方案探究低头行为的代际传递效应,以及与青少年居家身体活动的因果关系。方法 采用低头行为量表和国际身体活动量表–短版,对616组初中生家庭[男生48.21%;子女年龄(13.17±2.634)岁,父母年龄(39.77±4.692)岁]进行为期3个月、2个阶段的问卷追踪调查。结果 青少年低头行为与居家身体活动具有跨时间稳定的性别差异(P<0.01);父母低头行为、青少年低头行为与居家身体活动具有同步、稳定的相关性(P <0.001);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父母低头行为能显著预测3个月后青少年的低头行为(β=0.29,P<0.001)和居家身体活动(β=-0.18,P<0.001),青少年低头行为能显著预测3个月后的居家身体活动(β=-0.30,P<0.001);父母低头行为既会直接影响子女居家身体活动,还能通过影响子女低头行为间接制约其居家身体活动。结论 相较于男生,女生的低头行为更频繁并具有相对较低的居家身体活动水平;低头行为在父母与子女间存在代际传递效应,并且该代际传递效应会对青少年的居家身体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身体活动与健康促进是体育科学与公共卫生的重要研究领域。一些研究孤立地探讨了身体活动、久坐和睡眠与各种健康结局的关系,然而,在有限的24 h内,不同行为活动时间相互依赖。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采用等时替代策略,通过各活动行为时间使用的重新分配,寻找使健康收益最大化的最佳时间分配方式。梳理当前等时替代模型在身体活动研究中的发展概况,阐述传统(即非成分)等时替代模型和成分等时替代模型理论,并进行实例分析。基于此,为体育科学和公共卫生研究者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推动等时替代模型在身体活动和健康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记录和分析学生体育课堂活动、教学情景和教师行为等数据,评估学龄前儿童的身体活动水平,为进一步探索学龄前儿童的体育教学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4月16日—6月16日抽取河南省560名3-6岁儿童(男生297名,女生263名),运用体能教学时间观察系统(SOFIT),对90节体育课进行观察和记录,运用Welch方法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 影响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的主要因变量是中高强度的活动密度(MVPA)所占百分比;MVPA占比与教学情景和教师行为具有相关性;学龄前儿童在校期间(除体育课),大多处于久坐不动的状态;3-6岁幼儿在体育课上进行中高强度体育活动的时间约占整堂课的一半,这与国家要求青少年儿童每天不少于60分钟的体育锻炼时间相去甚远。结论 身体活动对3-6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应通过增加体育活动机会和时间、对学校实施问责制等策略,提升幼儿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