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新市民"家庭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家庭教育观念、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文化、家庭休闲活动四个维度进行探究,得出"新市民"家庭子女教育中家庭教育观念的潮流化、家庭亲子关系平等化和亲密化、家庭教育文化的多元化及家庭活动集体化等特点,进而分析对儿童社会融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中新市民群体人数逐年增加,国家政策对新市民家庭孩子入学条件的诸多优惠,许多务工人口涌入城市寻求自身和孩子更好的发展,使得新市民小学生的数量在城市学校中的占比在逐年增加。但因新市民家庭无论在教育意识、教育方法、家长文化层次、经济条件、家长接受再教育学习意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所以,新市民小学生的成长教育结果不尽如人意,家庭教育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主要就新市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热点问题及改善措施进行探究,以提高新市民家庭教育的水平,使新市民小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大城市+大农村”的直辖市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在全国统筹城乡改革中具有重大的战略地位和巨大的示范作用。本文对重庆市农民工新市民素质提升的战略意义进行了论述,同时指出农民工新市民素质提升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并提出了完善“一个体系”、创新“三个机制”、完善“五项内容”、创新“四个途径”及实施“三大工程”的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民工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跟随父母流向城市的学前儿童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研究者以北京市一个农民工家庭为个案,通过观察与访谈收集了其在家庭教育资源、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育关注等方面的质性材料,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家庭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与入学准备的一些重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呼吁政府对社会处境不利儿童实施补偿性学前教育的国家行动。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是决定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的发展轨迹和学习的准备。农民工家庭在亲子活动、家庭教育关注、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农民工家庭学前儿童入学前的准备以及今后的发展。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更多地关注农民工家庭儿童入学前的家庭教育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制定农民工家庭的儿童教育补偿制度;资助和扶持以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子女为服务对象的学前教育机构;设立农民工家庭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学校新市民子女校园文明养成教育重点,针对当前家庭教育课程缺失,积极探讨符合学校学生特点的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课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总结,带给新市民家长一些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让家庭教育成为学生教育的延伸。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状态。城市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带动新的市民阶层初步兴起,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这些新市民在都市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池莉的"新市民"小说,把池莉文章分为三个时期进行总结,得出池莉的"新市民"具理想化、世俗化、传奇化特点。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状态.城市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带动新的市民阶层初步兴起,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这些新市民在都市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池莉的"新市民"小说,把池莉文章分为三个时期进行总结,得出池莉的"新市民"具理想化、世俗化、传奇化特点.  相似文献   

9.
陶凯 《考试周刊》2014,(53):185-185
国人历来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在旧式家庭中,"世代书香"、"诗书继世"都是引以为豪的家族光荣。但是近十年来,我国的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社会的变迁必然直接或者间接地带来中国人教育子女的观念和教育子女的行为的变化,而家长的教育观念的改变又会十分现实地影响到子女一代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经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作者认为现在新市民在子女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沟通。  相似文献   

10.
目前,城市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环境和条件差;家长文化程度低,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家庭教育方式单一、粗暴,缺乏沟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联系不紧密。这些家庭教育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促使笔者提出了解决城市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一些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低技能的农民工群体面临新的生存挑战:城市化进程加速的适应性困境、技术要求提高的就业困境等。作为农民工教育与培训最有效的载体,社区教育肩负重大的经济和社会责任,其教育与培训的内容选择也应兼顾农民工个体、经济和社会共同发展的需求。新市民教育、与集群产业对口的技能培训和针对农民工群体的创业教育或将成为社区教育帮助农民工打破这些困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农民工聚居地的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家庭教育总量、学习环境、教养行为和亲子关系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研究分析影响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因素,从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层面提出构建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家庭教育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张家港市在全国率先推行"新市民子女入学积分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推行后,市公办学校向新市民子女提供起始年级学位9136个,占申请入学人数的86.9%,为新市民子女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服务。随着公办学校新市民子女群体的增加,新市民子女逐渐成为学校生源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为"流动的花朵"。生活环境较差、家长文化程度较低、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接触的人员较复杂易受不良影响等,导致新市民子女养成一些较差的行为习惯和品质,产生自卑或自闭心理。但特殊的家庭环境使新市民子女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他们大多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耐挫能力,独立性较强。因此,如何帮助他们扬长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苏南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中新市民子女比例逐年提高。江苏张家港市泗港小学作为一所城郊小学,新市民子女比例高达70%。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行为习惯各有不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生源差异性大、流动性大,尤其是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环境、教育条件与教育能力普遍较弱,这些因素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压力。为此,学校着力...  相似文献   

15.
<正>深圳市总工会大力实施以"新工人、新市民,大培训、大提升"为主题的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建立起一套适合深圳实际和企业职工需求的职工培训工作机制和体系。"圆梦计划"助农民工圆大学梦"圆梦计划"以工会系统的办学资源和组织优势为依托,采取政府支持、工会帮扶、社会赞助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对象主要是家庭困难、收入微薄,工作表现优秀的农民工。2008年至今,该项目已累计帮助1095名农民工圆了大学梦,3200名农民工圆了职业技能梦,累计教育和培训农民工20余万人次,教育帮扶经费投入超过1100万元。"圆梦计划"不仅圆了农民工的大学梦,还促进了他们职业能力的提升。来自  相似文献   

16.
培养后代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建国至今,我国家庭教育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仍然很落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和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部分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一起流动而成为流动儿童.由于大多数流动农民工家庭居无定所、收入低等原因,其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社会各界应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民流动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的发展,以促进农民工子女的成长成才和全社会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7.
"作为农民工党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亲耳聆听胡总书记作报告,心里倍感温暖和自豪。"11月11日,十八大代表、沈阳天北建安公司项目经理高福军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难掩激动之情。高福军是辽宁省出席十八大的两名农民工代表之一。在沈阳市百万农民工大军中,他占据了五个"一":第一批"十佳新市民"、第一批市人大代表、第一批"全国优秀农民工"、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和唯一的十八大代表。谈及十八大报告,高福军更关注与农民工有关的内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人生历程的各个阶段都与家庭息息相关.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以独有的方式给孩子以最早和最持久的影响.所以家庭教育就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家庭教育的成败,对优化孩子的道德修养、精神风貌、文明程度、性格特点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子女的教育已成为人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但是许多家长由于自己教育经验和教育方法上的不足,以致在子女教育中遇到了许多困惑,有的甚至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向城市的流动呈现出家庭化趋势.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教育问题一度成为关注的热点.然而,他们的家庭教育却被相对忽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在教育观念、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四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从哪里开始? 对孩子的教育,首先从家庭开始。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家庭里,上学校学习,要到六七岁之后,进托儿所、幼儿园,也要等到两三岁以后。在这一段时间,孩子受教育的场所,就是在家庭里,家庭给予人生以最初的教育,家长是人生最早的教师。家庭教育,要从日常生活开始。家庭不同于学校,家庭教育的特点,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教育。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如果家长热衷于找专门教材、专门学习时间去教孩子,那就使家庭教育学校化了,失去了家庭教育的固有特色。所谓在生活中开始教育,就是指在吃、喝、拉、撒、睡等日常生活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