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技风险对现代社会的日益渗透,促成有效的科技风险沟通成为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科技风险属性与新闻运作规律之间存在冲突,导致在科技风险沟通的过程中,大众传媒新闻报道陷入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闻真实性与科学准确性之间的差距,二是科学风险的不确定性与戏剧性报道,三是消息来源的多元性与平衡报道.面对这种困境,大众传媒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应对,一是提高报道能力,二是以“公众理解科学”作为指导理念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
环境风险冲突在我国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政府改善公共决策模式,增进风险政治沟通.本文以厦门PX项目和广州南沙石化项目的迁址议题为案例,分析大众传媒的风险传播过程、话语特征及其对政治沟通、公共决策的影响,揭示转型社会背景下媒介、公众与政府协商、冲突与互塑的政治过程,为我国社会风险的善治探寻实践经验.研究显示,大众媒介的风险传...  相似文献   

3.
冯莉 《传媒观察》2012,(1):33-35
本文以风险社会理论背景为参照,对在建设和谐社会目标指导下的大众传媒社会角色,从及时全面的信息发布者和风险预警者,客观准确的信息沟通者和冲突协调者,以及权威清醒的知识解释者和娱乐提供者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规范大众传媒社会角色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传播风险是一种新闻价值较高、危及社会稳定的舆论风险。从学理层面考察,其构成要素主要有四个:网络技术赋能下的谣言裂变几何级数扩大传播风险的影响规模、社会冲突积累的负面情绪构成风险爆发的社会心理基础、政府的信息堵塞举措加剧传播风险扩大化、主流媒体新闻框架不当激发网络话语对抗风险。从实践路径来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传播风险,首要工作是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健全的公共服务产品提高政府公信力;其次,践行时度效原则,运用政务新媒体和新闻发布会第一时间发出权威信息;此外,主流媒体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以新闻专业主义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6,(16):32-36
社交媒体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也是情感交流、情感建立、情感互动的场域。社交媒体以其圈层传播、熟人传播、强关系链接等传播特点,极易将某种恐慌情绪作为事件传播的背景,植入风险论证的各种话语建构当中。情感在公共事件的意见表达中,并非全是非理性成分,相反,在中国语境下,情感是人们参与网络抗争的一种"社会冲突的道德语法"的直接体现。在研究社会突发暴力事件在社交媒体的风险传播中,有必要对情感因素在风险传播中的作用与功能进行考察,以期能够更加全面解释为何在社交媒体的风险建构和风险论述中会呈现出与传统媒介系统与专家系统较为尖锐的对抗。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中,食品污染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社会风险.城市工业化和拆迁造成了以污染下乡、垃圾下乡为源头的食品隐性污染.地方政府、传媒、专家都会出现预警缺失问题.尤其是传媒受到压制,被动报道事故,预警不足.面对严峻现实,传媒应主动承担责任,建立针对环境污染源头的联合预警机制,促进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减缓社会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7.
刘晓丹 《今传媒》2013,(6):91-93
在风险社会,媒体是风险信息沟通系统中的重要因素。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中,媒体是重要的风险放大器,它通过传播风险信号、污名化、涟漪效应等,强化了公众对风险的感知。媒体传播和放大社会风险,还关乎新闻的选择和叙述方式上的建构逻辑。除了纸媒、电视外,研究媒体与风险的学者也开始关注电影、科幻小说、互联网等其他新媒介。  相似文献   

8.
风险社会与危机传播都是近期学界所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将对风险社会及其特征进行阐释,对风险社会理论对于中国社会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并将对风险社会中危机传播的策略和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以来,暴力恐怖风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蔓延。世界风险社会语境下,媒介是现代风险的主要建构场域,也是公众获取风险信息的主要来源,对于形塑公众风险感知、推进社会风险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风险社会理论和框架理论,对《人民日报》15年来关于暴力恐怖事件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研究主流媒介如何报道暴恐事件以及建构暴恐风险景观。  相似文献   

10.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中,社交媒体作为公众重要的信息来源,是传播风险信息和影响公众对风险事件感知的重要渠道,成为我国高速转型期社会风险聚集的关键空间,尤其是社交机器人等技术广泛应用到新闻信息生产和扩散环节后,社交网络舆论空间越发复杂。通过以“风险竞技场”为理论框架,结合社交媒体“人机共存”的生态特征,探讨风险传播过程中普通大众、官方媒体、自媒体、相关机构、政府部门在风险话语争夺和风险情景建构中如何进行社会资源动员影响决策结果。基于“人机”多元传播主体、“块茎式”叙事形态、“洞穴式”情绪共振、封闭反馈机制四个环节提出社交媒体风险沟通的负面机理。政府部门应该从争取公众信任、构建多维沟通渠道、多元协同共商、提升数据治理能力等维度出发完善社交媒体中的风险沟通机制,降低社会运行的交易成本,共创融洽稳定的风险沟通场域。  相似文献   

11.
如今,德国社会学家贝克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已经得到了高度认同,根据贝克的观点:现代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环境和自然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等等,它几乎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风险是隐形的,并且具有高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4,(21)
贝克在《风险社会》中所指出,风险社会不是现代性的终结,而是一种超越了古典工业社会的现代性。与前现代或原始社会中的风险相比,现代社会风险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在一个媒介化的的社会,无论何种形式的风险,都最终指向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对信息的认知。本文以风险社会下大众媒介信息生产为分析的视角,分析了传媒在整个风险社会信息生产中所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与风险、价值选择与拟态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险归因及传媒对风险社会所做出的建构性回应。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学已然意识到“人造风险”开始在安全事故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社会传播却偏好前风险社会下“邪恶-正义”的二元叙事逻辑,导致“争议性科技”往往无法摆脱特定“影响性事件”的标签化效应,最终牵连事件行为人而被置放于“绝对性判断”中。后常规科学时代,只有传播媒介不再偏执于将“事件冲突”作为流量追逐的叙事手段,才可能赋予“科学”与“规范”进行理性互动、商谈的话语平台,从而构建可供争议性科技“辩白”的空间。只有传播媒介释明现代性风险、争议性科技的多元构成,正确区分影响力事件中“人的风险”与“技术的风险”,才能真正确立“风险传播”的现代范式。  相似文献   

14.
全燕  李薇 《中国出版》2016,(10):35-38
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经常造成风险的社会放大现象。文章从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理论出发,对庆安枪击事件如何遭受风险的社会放大进行了分析,指出突发事件的报道应该充分考虑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涉及的四个方面,即信息过程、制度结构、社会团体行为和个体反应,并应从促进风险沟通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传播与引导,防止风险的社会放大。  相似文献   

15.
艾文婧 《新闻世界》2011,(6):284-285
完善风险社会信息控制体系,降低信息流通成本,实现信息与政府、企业、个人的深度融合,使信息真正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价值。风险社会信息管理框架的建立是社会控制信息风险、确保社会实现稳定发展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新闻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调节社会风险和冲突的责任和义务,民生新闻作为广义新闻的一种类别,凭借反映群众诉求、揭示事实真相、展现生活现状的特质.成为肩负这项责任和义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食品因其风险的不确定性,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之一。本文以建构论为立足点,运用内容分析法剖析了《南方周末》对转基因食品的报道,发现其所建构的转基因食品风险图景,主要运用事实框架、领导力框架和冲突框架来呈现。并基于媒体建构风险的视角,试图从报道态度、视角和风险沟通等角度探讨风险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华莎 《新闻世界》2011,(9):149-150
频繁报道的风险事件引起了社会恐慌,并告知我们人类已经迈向了“风险社会”。作为大众风险信息来源的新闻媒介目前的风险传播模式还存在缺陷,所以研究目前媒介风险传播存在的弊端并寻求应对策略成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新闻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调节社会风险和冲突的责任和义务,民生新闻作为广义新闻的一种类别,凭借反映群众诉求、揭示事实真相、展现生活现状的特质.成为肩负这项责任和义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陈芳 《大观周刊》2012,(44):88-89
文章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对医院医疗纠纷进譬系统分析。运用工作-风险分解法将医疗纠纷中的工作、风险因素逐步分解,得到风险识别矩阵,得出经济相关因素、社会因素、人员因素以及流程与技术因素是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风险因素,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