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力群同志在《一个呼吁,一个请求》一文中说:“大家都希望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够独立,能够富强,我们的民族尊严能够得到维护。”因此,他请求广大的史学工作者“从不同的方面,采取不同的方法,向我们的人民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1898年的革新家梁启超,曾把历史看作是“爱国心之源泉”,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各行各业的青年,都要懂得历史。”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要加强历史教育,单靠几节历史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开辟第二课堂,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历史课外活动,例如参观历史博物馆,举办历史讲座,召开历史故事会等等。我认为利用黑板报,或者墙报的形式,办好历史园地,这也是普及历史知识,发展学生智能  相似文献   

2.
我校在原有教育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历史教学内容科学化,爱国主义教育系列化等规律性问题。现将爱国主义教育系列化(1984年曾举办历史教学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系列化教育展览)的一部分——开辟“第二课堂”的教改探索情况扼要介绍一下。 1979年,我校恢复成立了历史课外研究小组。我们的目的是占领课外阵地,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能,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共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正在蓬勃的发展。我国历史篷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风情各异;文化灿烂、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为了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在初二年级开辟第二课堂——举办旅游地理课外活动小组。一年来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从中受到了国情、乡情的教育,激发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其活动形式有下面几种:  相似文献   

4.
认识中学历史第二课堂的教育价值,进行地域性历史文化遗留的考察活动,是开辟中学历史第二课堂的有效形式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正>课外音乐活动与第二课堂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音乐教学的延续,是音乐课堂之外的又一艺术园地。课外音乐活动与第二课堂是一种有教学计划、系统的、专业性较强的授课形式,它的教学内容不受音乐教学大纲的限制。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与第二课堂的开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丰富课余生活,促进身心健康,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艺术素质及特长,是培养艺术人才的一项有效手段,是实现艺术教育目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初中历史只教学全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普及历史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也是历史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极有价值的途径;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法形式单一、枯燥无味的弊病,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的可行措施.本文介绍了所在学校教研组尝试开展的几种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举办故事会、演讲会和专题讲座;创办历史园地;开展知识竞赛;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作参观调查等.  相似文献   

7.
时代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智力和能力,造就创造型、开拓型人才。开辟“第二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是造就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们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在“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作了一些探索。一,发动和组织化学“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有多种多样,参加学生的人数也可多可少。例如读书会、报告会、讨论会、专题讲座、讲演比赛、化学智力竞赛、实验表演、化学谜语活动等,可以吸收较多学生参加。另一些形式,象专题研究小组、  相似文献   

8.
不论是中学还是小学,教室的后墙或侧墙上大多有一块“学习园地”。“学习园地”的内容特别丰富,可以说是班级的一部小小百科全书。我们班的后墙上也有一块“学习园地”,每学期我都指导学生利用它编辑两三期“创新教育专刊”。通过“创新教育专刊”上通俗易懂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利用“学习园地”进行创新教育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9.
乐山是个有两、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远在西周中期以后,它就是蜀王开明的故都,史称“开明故治”。乐山境内留存的成千上万的东汉岩墓以及闻名世界的唐代石刻大佛等名胜古迹,为我们开辟历史教学第二课堂、丰富学生历史知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条件。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学习历史  相似文献   

10.
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就必须变“应试型教育”为“素质型教育”。开辟第二课堂,搞好第二课堂活动,是搞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经。 第二课堂,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它不是必修课程,较之必修课更加重视实践,学生有选择、退出的自由。它不要求参与同一活动的同学都达到某一要求,也不计分,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原  相似文献   

11.
北京四中建校于1907年,一百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毕业生,也打造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群体。一代名师物理特级教师张子鄂先生的名言“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化学特级教师刘景坤先生的“热爱学生、热爱科学、热爱教育”的教育思想,不仅教育、影响了我校一批批年轻教师,而且在全国教育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世纪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12.
我校近几年来,在切实抓好课堂教学,逐步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基础上,注意开辟“第二课堂”,即抓好学生的课外学科活动,群体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这样做,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学教育质量,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几年来,我校连续被评为常州市青少年学科学的红旗单位。去年秋,应邀参加全国共青团文化体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作了专题介绍。这一切,是对我们很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开辟“第二课堂”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紧密结合各科教学。“第二课堂”应当为课堂教学服  相似文献   

13.
我校自1982年以来,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狠抓了“第二课堂”的教育活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提出措施,一抓到底1982年初,我们在组织教职工学文件、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把开辟“第二课堂”的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4.
高中历史"新课标"强调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而乡土史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结合新课标的有关要求,举例阐述了开辟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种形式与途径,以期引起大家对新课改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开辟第二课堂 提高习作水平焦俊平平陆中学怎样在高中阶段训练习作呢?实践证明:开辟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多年来,我始终进行这一训练,从中尝到了不少甜头。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怎样解决这“无米之...  相似文献   

16.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语文教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近几年来,我校语文组教师对开辟“第二课堂”,作了认真的探索和实践。语文“第一课堂”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师生负担过重的问题,虽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但是尚未根本解决。在此情况下,有的同志认为开辟语文“第二课堂”困难重重,实在缺乏客观现实的可能性和迫切性。我们通过学习和实践,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短视的。开辟语文“第二课堂”。首先,应从“三个面向”的方针思想看到“第二课堂”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一、开辟“第二课堂”没有时间? 近两三年来,全国许多中小学在开辟“第二课堂”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学生吸取知识有了浓厚兴趣,触发了他们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知识面拓宽,新知识增多;爱动脑子,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动手制作(或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我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一些中小学,在实践中体会到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并且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些学校的领导却说:“‘第二课堂’固然好,但挤不出时间安排活动。”这句话实际上反映了目前中小学教育的一个弊端——学生没有自行支配的时间。学校的课表排得满满的,名曰“自习”(包括早,晚自习),其实常被数学,外语任课教师所占领;毕业班学生寒假也得上课,以便提前结束新课,挤出较多的复习时间。这里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导致以大量时间灌输书本知识,大搞题海战术;一是课堂教学方法陈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校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研究的优势,用邓小平理论教育总揽全校学生的教育活动,在坚持“一门为主,多门渗透”的原则,加强主渠道建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邓小平理论教育的同时,努力开辟第二课堂,紧扣邓小平理论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结合点,形成了以系列主题活动为基本形式,以校园  相似文献   

19.
朱虹 《考试周刊》2012,(79):145-146
《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历史责任感。”为达到这一目的,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十分必要,我认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沅陵一中在抓紧课堂教学的同时,努力开拓教学第二渠道,使学生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智能。他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广泛开辟学习园地 语文教师编办了“作文选刊”壁报,设置了“疑难题解”、“文史花絮”、“音乐欣赏”等专栏。为了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和悠久历史,学校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文化走廊、绘制和张贴了《建国35年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