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阅国内近期教育文献,你会发现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验选题中,“主体性发展”、“主体性素质”、“个性最优发展”、“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这一类中心词扑面而来;再冠以“跨世纪”、“新世纪”、“面向21世纪”、“……现代化”等等修饰词的,更数不胜数。不难断定,“现代化与主体性”正在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选题的一种基本取向,这一取向不仅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同步同向,而且与  相似文献   

2.
主体教育实验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从始于1992年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到现在的学校教育创新研究,已经走过整整十六年的艰难历程。它以选题立论高、理论构思较完善、实验研究方法较合理、实验研究范围广以及研究队伍实力强而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教育的研究已成为新世纪教育哲学的聚焦点,应该通过辩证地分析社会导向与个人取向、个性与共性、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时代性与发展性这几对相应范畴来加深对主体性教育内涵的理解,以深化对主体教育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崔桂芳 《现代教育》2003,(17):29-29
随着主体性教育的思想由一种思想演化为一次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运动,主体性教学成为了教学创新的“聚焦”。主体性教学是指以培养与发挥人的主体性为价值取向,以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师生主动参与,主体性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观。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的理念正在逐步渗透到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方方面面,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也不例外。中学化学实验将向选题与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实验内容趣味化、实验方法微型化与简约化、实验仪器现代化与生活化等方向发展。家庭小实验在许多方面与中学化学实验的发展趋势相符合,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形式。  相似文献   

6.
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从1992年1月开始至今,整整走过了十二年的艰难历程。这是一项把教育理论探索、为基础教有改革服务、培养教育专业研究人才三者结合于一体、带有~定开拓性、层次较高的教育实验。这项实验因其选题立论高,理论构思较完善,实验研究方法较合理,实验研究范围广以及研究队伍实力强而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课题名称:《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类别:国家重点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负责人:裴娣娜北京师范大学100875研究工作强调如下基本观点: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是推进素质教育理论的基础,人的自由而充分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2.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是基础教育实现人的发展的基本途径。主体性在活动、实践及交往中生成,强调学习的选择性、实践性、社会性和创造性;将道德教育过程视为在价值引导情景中道德主体的自主构建过程,强调…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世界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程改革总是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当今世界课程改革在基本的价值取向上主要受五对张力的拉动:国际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平等与高质量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教育民主与教育公平的理念;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主体性教育观;人与自然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生态伦理观;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个性发展观。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民主与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观、生态伦理观、个性发展观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1992年,北师大教育系在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开展了“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研究”,标志着主体教育研究开始踏上了实验探索之路。经过12年的努力,主体教育研究已经初见成效,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教育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教育改革打开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育的研究已成为新世纪教育哲学的聚焦点,应该通过辩证地分析社会导向与个人取向、个性与共性、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时代性与发展性这几对相应范畴采加深对主体性教育内涵的理解,以深化对主体性教育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人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以来人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始终是个体主体性张扬与集体主体性维护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决定了中国人的现代化进程具有不同于西方国家人的现代化的模式特征,那就是它的乡土性、伦理性和辩证性。  相似文献   

12.
简论高校主体教学管理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推广主体性教育应以主体教学管理观为保证。主体教学管理观是一种以尊重、弘扬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特别是师生的主体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现代教学管理思想。它的提出以高校推进民主管理、人本管理和学术管理的趋势为时代背景,以主体性哲学、主体性教育理论和教学管理特殊规律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主体性诉求”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与现代化发展的关联;剖析了主体性的概念演进以及主体性哲学思想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及其限度;分析了主体教育的理论嬗变,展示了主体教育的实验成果与经验。基于对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反思,提出了在新时代教育现代化新征程中,主体教育的应然使命及发展路向。指出要以全面深入地认识主体性为前提,通过课程教学的主动变革与创新来增进教育过程的主体性,通过“多主体参与、多中心治理”来增强教育系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谈主体性班级教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体性教育思想概述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界对教育的主体性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讨论。从研究的范围上来看,其研究主要从以下五个维度来展开:第一,从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到研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第二,从研究学生的主体性到研究教师的主体性以及研究教师主体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第三,研究教育管理的主体性;第四,研究整个教育系统的主体性;第五,从理论研究到实验研究,再从实验研究到理论研究,注重两者的结合。研究范围是如此广泛,研究内容是如此深入,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研究热潮从客观上是对现代教育的一种呼…  相似文献   

15.
教育现代化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实践路径.然而教育现代化在追求学生健全发展过程中,也造成了负面效应.具体表现为:主体性对客体性的奴役,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颠覆,生物性对文化性的僭越.于是造成学生身心发展危机以及病态人格的生成.鉴于此,教育现代化应立足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消解主体性与...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在教育理论领域,对主体性及其教育的探索几乎没有停止过。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课程改革背景下,主体性教育一度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研究视角、取向的局限性与研究范式的单一化和老化,使得该课题的研究尤其是应用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因此,当前主体性教育研究的主导范式必须得到改变。从传统的教学论范式到当代的课程论范式,是主体性教育研究转向的一条可行路径,它与目前我国乃至世界教育理论的研究趋向及教育实践发展的背景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课程研究是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我国的课程研究目前在研究的取向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过度“西化”和脱离实践的研究态度,课程研究应该坚持的正确取向,一是立足教学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是突出课程研究的本土化特点,避免课程成为“他人”研究的领地。  相似文献   

18.
从破现代主体性之主客二分论、理性至上论以及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后现代哲学对主体性问题的颠覆和反思,分析后现代主义“主体”理念的特性。指出后现代哲学关于主体性问题一破一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积极意义与失弊之处。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人类在经历了进化到农业社会和物质资源与能量资源相结合的两次现代化之后,已经开始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性工具的第三次现代化的历程。与社会现代化同步的成人教育现代化,已经先于主体意识而存在了。本文仅就当代成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作初步探讨,以作引玉之砖。一、主体性主体性乃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弘扬人的主体性业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主题。与普通教育相比,成人教育中成人学员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虽然他正在不断地接受教育,但已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主体了。所以,现代成人教育应迅速超越或…  相似文献   

20.
选题是写作学术论文的关键环节,而在校大专学生对此往往缺乏必要的认识,笔者针对这一群体,从价值取向、创新性、选题大小、难易程度四个方面分析了论文选题的特殊性;并提出了扬长避短、层层限定等选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