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权是高等学校自主权的组成部分,作为承担为社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高校,给予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相应的处分,能够加快教育目标的实现,但是有些高校在行使学生处分权时,没有严格遵守法律制度,严重侵犯了学生的权利,因此,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日趋完善,从法律角度来审视高校学生处分权问题,规范高校的处分行为和完善学生权利的救济途径,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学生处分是高校享有自主管理权的重要表现。高校学生处分权的行使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甚至影响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本文提出要重视程序控权的价值,按正当程序理念完善高校学生处分权行使的程序,充分体现权利保障、民主参与和学生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权是高等学校自主权的组成部分,作为承担为社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教育机构,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处分,是实现其教育目标的应有之义.200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也以专章的形式对学生的权利做了阐明.在实施的近四年时间里,学生的相关权益有了明确而进一步的保护,然后由于对学生处分权的认识不足,对其权利的滥用、程序的缺失等问题再一次的成为社会的焦点.为此,本文对高校学生处分权问题进行重新的梳理,以期实践中更加公正、合理地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4.
学校行使对学生的处分权,是依法行使学校管理学生的一种职权。正确行使处分权,是法律对行使权力的一种限制,以维护受处分学生的合法权利。文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为主要法规根据,结合我院对违纪学生处分的规范性管理,从法律角度分析处分学生应坚持的原则和遵循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在行使学生处分权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高校学生管理权过度膨胀,学生的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关法律规范的滞后和缺失、高校的校规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实施处分的行政行为在法律程序上有待完善、学生的权利救济措施不到住等.高校在处分行为中需要对学生的自身权利及处分过程中的程序性权利进行维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高校需要通过保证处分程序正当、畅通学生救济渠道、完善高校内部的听证制度和申诉制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贯彻依法治教的理念等措施加强处分中的学生权利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法享有对学生的处分权。从法学的角度分析,高校依法行使处分权时,必须要有正当的法律程序,即初查并上报有关部门,通知本人并举行听证,经认真研究讨论后形成最后的处理意见,并制作处分决定书。教育行政机关应重视学生的申诉,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做到受理机构法定化、规范化、公正化、客观化。对于因高校行使处分权而引起的纠纷,尤其是涉及到学生身份的纠纷,应直接纳入到行政诉讼中,以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处分权是学校依据法定事由和法定程序做出影响学生权益的权利.它是挽救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权从其性质上说,是一种"公权力"的行使.作为学校对学生具有的行政管理权来源于法律授权,同时来源于学生权利的让渡.  相似文献   

8.
关于完善高等学校学生处分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学校在管理中使用处分权的随意性和某些规章制度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冲突,使高校学生处分制度的正规性与合法性受到质疑。因此,有必要对高等学校行使处分权进行规范,建立科学规范的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机制,做到科学、严谨、合理、合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依法治校理念的不断推进和学生权利意识的提高,高校学生处分权不断面临挑战,产生了多起诉讼案件,理论上高校学生处分权诸多法律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廓清,实践中种种失范现象也亟需解决。高校学生处分权来源于高校和学生之问教育合同的约定,因此,针对高校学生处分中存在的种种失范现象,构建和完善高校学生处分的模式,应由“次惩罚为中心”向“次教育为中心”转变.不能超越法律法规的范围设定校规校纪,合理规范高校在学生处分中的自由裁量权,保障学生在处分中的程序权利,完善学生在受到处分后的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处分权行使的程序规范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序瑕疵是当前高校处分权行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章从正当法律程序的视角 ,解析了高校处分权行使正当程序的应然价值 ,进而明确了正当处分程序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处分权是高等学校自主管理权的组成部分,它的行使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甚至是关系到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近年来,大量高校学生诉母校不当处分案的出现,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掀起高校学生处分权与受教育权讨论的高潮。本文从高校学生处分权性质入手,分析二者冲突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实现两者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学生处分,又称学校纪律处分,是指学校依据教育法律或其内部管理制度对违反纪律的学生的一种行政制裁。学校作为教育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只有在其权限范围内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对学生的处分权,才是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否则,不仅是无效的,而且是违法的,并因此而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   我国《教育法》第 28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的权利。这就为学校行使学生处分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它并未对学生处分的方式和适用问题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因而在此问题上常常引发理论上的争…  相似文献   

13.
论高等学校处分学生的正当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由于高等学校行使学生处分权的法律程序的缺失,对学生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并引起了大量的法律纠纷,部分学校还因此而败诉。因此,高等学校在行使学生处分权的过程中遵循正当程序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由于高等学校行使学生处分权法律程序的缺失,造成了对学生合法权益的损害,并因此引发了大量的法律纠纷。从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出发,遵循公开、公正、合理的原则设定高校行使学生处分权的法律程序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蔡思路 《考试周刊》2014,(80):166-167
我国高校对学生处分制度在学校教学管理和学校教学秩序维护方面都起到了良好作用,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从处分权的设定不规范、处分权行使缺乏正当程序和学生权利的救济制度不健全等方面探讨。  相似文献   

16.
葛新斌 《教育学报》2005,1(6):23-27
所谓“高校学生身份处分权”,是指高校依据法定事由剥夺学生的法律身份及其受教育权利的一种管理权力。与旧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相比,2005年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在高校学生身份处分及其权利救济的制度安排上,体现了注重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法治精神。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主要不足之处,则在其排除了学生寻求司法救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范,高校享有对学生的处分权.高校处分权如果行使不当,极易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特别是"退学"、"开除学籍"等处分一旦作出,对学生的权益将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但在我国,高校处分权的行使却缺乏有效监督,受处分学生如果不服,只能申请校内救济或向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申诉,尚不能诉诸司法程序,这对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18.
一根据我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之规定,高校有处分违纪学生的职权。但高校处分权来源的合法性,并不等于具体处分行为的合法性;处分权能否真正傲到公正、合理地行使,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正当程序来保障。而处分违纪学生时的程序瑕疵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其具体表现有:  相似文献   

19.
学校正确行使处分权,需要对其法律性质和特征进行认识,克服学校处分权行使的依据不充分、标准不统一、程序不完整、救济不完善的弊端。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处分权及其行使,关键在于完善处分权的法律规则、学校规则、处分程序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黄艳 《教育探索》2013,(7):33-35
高校处分权的存在是合理且正当的,它是建设现代大学的需要,也有着坚实的法理基础。高校处分权是高校作为独立法人进行内部管理应有的权利,也对维护学术自由、促进公民福祉有着积极的意义。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为民事关系,对高校处分权进行司法审查缺乏严格的法律依据。司法审查的存在更多的是出于社会需要和政策考量,这一现实提醒高校应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行使处分权,推进对学生处分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