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保育"一词释义中出现的"精心"和"经心"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查阅工具书和检索语料库,我们发现,"精心"与"经心"在词性和词义方面都不相同。"精心"是形容词,它强调是"态度认真细致;"而"经心"是动词,它强调的是"把……放在心上",二者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2.
课堂上的"意外"往往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意外",精心取舍,灵活应对,把"意外"演绎成"精彩"。 一、借题发挥,化腐朽为神奇 笔者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次语文课上,我正在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  相似文献   

3.
蒋玲 《高中生》2014,(7):20-20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亮点,每一个班级也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我们班是一个"人才辈出"的班级,尤其是我们班的"吉祥三宝"。"傻宝"哎!说到我们班的"傻宝"啊,那个大嗓门,无人能及!她的笑声更是一绝,每次她一笑,准能像导火索,引燃笑声一片,让我们觉得她是那种"傻"得可爱的类型。记得有一部动画片,  相似文献   

4.
一、"施动者"和"受动者" 例如:小狗吃了骨头。这句话中,发出动作的是"小狗",而动作的接受者是"骨头"。那么我们可以依据"把"字句的转换公式:施动者+"把+受动者+其它,我们就可以把这句话改成"小狗把骨头吃了。"把"字句的练习就完成了。"被"字句的转换公式是:受动者+"被"+施动者+其它,那么我们依据这个公式,把这句话就可以改为"骨头被小狗吃了。  相似文献   

5.
更新教学理念,挖掘教材内容,合理有效地利用教材,是我们新时期教学的一个鲜明特点。本文围绕如何利用教材这"一掬水"引出教学中的"江河湖海"做了详细分析,有助于新课改过程中对教材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乔金霞 《辅导员》2010,(22):42-42
在教学中,我们视优秀生为白璧微瑕,但瑕不掩玉;而"差生"则如玉璞,而我们却往往只见"璞",不见玉。所以"差生"更需关爱,"玉璞"急待雕琢。我们要"精心"雕,"细心"琢;"耐心"坚持,"三心"所奉献的是"爱","爱"之所到金石为开,由璞成玉,势所必然。一件偶然发生的事,使我领悟并坚定了这种看法。那是一个初冬的傍晚,我和同事去人民医院看望一个病号,回来的路上,偶然间看到,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们会偶见"超常生",常见"学困生",也会遭遇"问题生"。长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这是提高我们自身能力、发展我们自己的极好机会,是谓"三生有幸"。一、如何对待"超常生""超常生"是指天资聪颖、智力超群的学生。据专家统计,智力超常者只占人口总数的1%~2%,所以学生人群中"超常生"为数不多。孟子曾经说过:"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相似文献   

8.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人类知识及其精神产品的结晶。学材是人与知识对话的纽带,是一种生成性的教材。我们把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和数学教材的重组与创生及开放的问题设计等来建设具有"创生视野"的新学材,使学生成长为自主的"对话者"。下面,让我们以一种探究与审慎的心态走进"万以内数的读法"这一课。  相似文献   

9.
"妈妈,我们人是哺乳动物。我们老师教的!"五岁儿子说这话时带着一丝得意。"为什么呢?"我很好奇。"因为我们小时候都要吃妈妈奶的!""哦,你知道得真多!""我小时候要吃奶,所以我是哺乳动物;爸爸小时候也要吃奶,所以爸爸小时候也是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10.
"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诗句,它告诉我们,一切富有生命力的事物都是"关不住"的,它总要把自己的勃勃生机显示给人们看。我们来做个"红杏出墙"的实验,  相似文献   

11.
温度计,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品了,它用来测量天气、人体、水的温度等等,是生活中常备的工具。有意思的是,某些生物也能"测量"温度变化,所以我们把它称为"生物温度计"。放射虫放射虫是一种单细胞原始腔肠动物,很微小,种类很多。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的特色活动——外语节上,班级节目策划组安排我们"化身"为在马达加斯加跳舞的疯狂小企鹅。身为疯狂的小企鹅,跳舞是绝对的疯狂。彩排时,编舞导演就给我们"小企鹅"编制了一套疯狂的舞蹈,尤其是最后一幕"扭屁股"最难、最搞笑!面对这个动作,我们一群男生压力山大啊,本来就不会跳舞,现在还必须跳。  相似文献   

13.
上古汉语"S之所以VP"结构中"之"的性质,学术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之"是结构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一种认为"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在比较这一结构中"所"、"所以"、"所以VP"的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各种意见的基础上,我们认同将"之"看做定语标记的主流意见。  相似文献   

14.
王洪博 《贵州教育》2012,(1):10+22-10,22
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李嘉诚说:"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我们经常会看见一些连锁企业的"晨课"、"晨操",尽管内容、形式各不相同,但都是在用这样的形式栽种思想,指导行为,培养习惯,提高员工素质,塑造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5.
《河北自学考试》2011,(4):34-34
"王总编辑"你好!我叫刘金伟,是一名高三学生。学校为我们订阅了《考试与招生》一书。这本书对我学习很有帮助。如'报考指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互联网上一种以"被"字为基础的语言单位广为流传,预示着我们进入了"被时代"。这些新语言单位的语法看起来似乎很荒谬,但实则不然,是与"被"字的起源和色彩义有关。  相似文献   

17.
叔本华是西方意志主义哲学的先驱,虽然他的"意志"同康德的"自在之物"很相似,但叔本华的"意志"是可以通过我们的直观认识的。叔本华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其实叔本华的哲学却与我们的感性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上又带有浓厚的唯物主义色彩。叔本华为了证明自己的"意志"可以被认识,他又引用了柏拉图的"理念","理念"是"意志"的客观化,人类可以通过认识"理念"而认识世界,而在此认识过程中人类又必须的借助"理性"、概念。叔本华的"理性"只是达到"意志"的工具而已。叔本华认为,"意志"就是欲望,由于我们的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所以我们的一生注定是痛苦的,由此引出了他的悲观主义态度,他还认为,"理念"是由艺术的表现而在经验生活中被给予的,理念是一种物质,是一种超经验的物质,而我们生活中所看到的关于具体事物的颜色、形状等,则是这种物质的表现方式,而艺术的对象即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叔本华"意志"的分析,来探讨一下他的几种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家用电器是家庭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很多不被重视的小细节都是碳排放"大户"。其实,有许多"低碳小窍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的。针对这一话题,我们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分组研究,研究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文存 《成才之路》2010,(31):I0019-I0019
我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教师而言,"后进生"的教育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份永远的试卷,需要我们用心去做,去采取相应的转化措施,因势利导,严格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那么,如何转化"后进生"呢?  相似文献   

20.
举一反三,原本是数理化等理科课程的学习之路:课本"举一"于前,学生"反三"于后。通过一个例题,学会解同类习题。但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语文教师也热衷于"举一反三":以一篇课文作范例"举一",不厌其"深""细""透",繁琐解析,斟字酌句,以图学生循例"反三",会读、会写同类文章。结果一学期只学约30篇,六年小学也只学约720篇课文。试图通过720篇范例,让学生会读、会写远远超过720篇的文章,是杯水车薪、缘木求鱼。学语文,本是"举三反一",讲究积累,大量读书,整体感悟:数量在先,从量变到质变。只有积累于前,才会点滴模仿反刍于后。无"举三",则无"反一",更别说"反三"了。这是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