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有机酸、二乙烯三胺为原料,二甲苯为携水剂合成咪唑啉中间体,向咪唑啉中间体体系中加入氯化苄合成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采用失重法和极化曲线对原产品和复配后的产品进行缓蚀性能研究;通过腐蚀电流密度、腐蚀电位、腐蚀速率分析,得出不同咪唑啉季铵盐质量分数、OP-10复配比例时,缓蚀剂在酸性盐溶液中对不锈钢材料的缓蚀效率。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0.5%的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缓蚀性能最好;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与OP-10在酸性盐介质中以1∶2复配时缓蚀效果较好;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与OP-10在盐水介质中以1∶5复配时缓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以二甲苯为溶剂,苯乙酸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经酰胺化和环化脱水合成了新型咪唑啉化合物,并用氯乙酸钠溶液对其进行改性得到了苯乙酸咪唑啉季铵盐(PAIPI).通过失重法、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其在1 mol/LHCl中对A3钢的缓蚀性能,并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PAIPI在1 mol/LHCl中在A3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PAIPI在1 mol/L HCl中对A3钢均为阳极型缓蚀剂;PAIPI在1 mol/L HCl中在A3钢表面是单层吸附,属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3.
在合成共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支载三缩四乙二醇季铵盐及共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支载三缩四乙二醇接2—十-烷基—4,5-二氢咪唑啉害季铵盐的基础上,探讨了它们在n—溴辛烷与碘化钾反应中的相转移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硫脲基咪唑啉缓蚀剂合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酸、胺比为1∶1.25,用反应15%-20%摩尔数的二甲苯为携水剂,在逐步升温的条件下,合成咪唑啉中间体,使其与二硫化碳反应,合成了硫脲基咪唑啉。然后对其作红外谱图,并通过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法初步探讨了它的缓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产率比较高,而硫脲基咪唑啉对二氧化碳饱和的酸性环境中碳钢的腐蚀具有较好的缓蚀性能。  相似文献   

5.
有机硅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是性能最为优良的表面活性剂之一,兼具有机硅材料的优良性能和无机季铵盐的良好抗菌活性,在工农业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综述了有机硅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及在抗菌、日用化学品、农药等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咪唑啉I2受体是一种非G蛋白偶联受体,其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近年大量研究表明I2受体通过相关配体介导多种行为学效应。激活咪唑啉I2受体可能产生镇痛、抗抑郁、调节阿片受体功能、神经元保护等多种药理学作用。该文着重介绍了I2受体的分布、细胞定位、分子结构、信号转导、内源性配体和选择性配体及其相关神经药理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潜溶剂法合成了咪唑啉表面活性剂(命名为IM-14),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为目标产物;通过芘荧光探针法探究其胶束化性质,测得临界胶束浓度为9. 3μmol/L。选择氧化铝纳米颗粒(Al_2O_3NPs)作为固体模型,研究了咪唑啉表面活性剂在纳米颗粒上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确定了吸附方式是多层吸附;通过改变环境温度和引入竞争吸附确立了吸附主要通过氢键作用、π-π堆积和疏水作用进行。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季铵盐在有机取代反应中的相转移催化作用。阐明了应用季铵盐时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9.
新型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二醇双氧乙烯基乙酸为原料,与二乙三胺反应合成了咪唑啉环,进而合成了乙酸盐型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测定了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起泡性能,临界胶束浓度,讨论了反应条件对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季铵盐是相转移催化新技术中使用最广的一类催化剂,近年来发展较快。主要阐述各种季铵盐的合成及其应用的近期概况。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以聚苯乙烯-二乙烯苯为原料,经氯甲基化、季铵化、铬酸化合成铬酸氢根季铵盐氯化试剂的方法.考察了氯甲基化树脂氯含量、铬酸化树脂的交换容量随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由叠氮乙酸乙酯1与氯化苄反应,合成叠氮化合物2,2与三苯基膦发生Staudinger反应制得膦亚胺3,3与异氰酸苯脂、肼通过串连aza-Wittig反应合成了3个新的咪唑啉酮衍生物5 a~5 c。用元素分析、IR1、H NMR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发现碳二亚胺与肼加成反应后再生成咪唑啉酮环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淀粉和季铵盐起醚化反应得季铵盐淀粉,由于氮原子带正电荷,故它是阳离子淀粉的一种。本文主要讨论在反应物配比和用量一定的条件下,温度、时间、溶剂、碱和盐的用量一系列因素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用壳聚糖季铵盐作催化剂,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合成芳醚,并对催化剂的再生率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5.
咪唑啉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咪唑啉酮类衍生物在除草、杀菌和天然药物等方面广泛应用,其合成方法对于寻找新的农药、医药先导化合物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质量分数为30%的H2O2作氧化剂,考察了磷钨酸季铵盐(Q3PW12O40)催化环己烯氧化合成己二酸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没有有机溶剂存在的情况下,磷钨酸十八烷基三甲基铵催化环己烯氧化合成己二酸的活性较高,在物质的量之比为n(环己烯):n(催化剂):n(H2O2)=100:0.2:538,反应温度为82℃,反应时间为30h时,己二酸的收率为81.9%,讨论了反应时间和催化剂中季铵阳离子种类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连大学学报》2019,(3):47-50
季铵盐在化学、生物和医药等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研究了1-甲基哌啶(1a)、1-甲基-2-哌啶甲醇(2a)、1-甲基-3-哌啶甲醇(3a)、1-甲基-4-羟基哌啶(4a)、1-甲基-3-哌啶甲酸甲酯(5a)和1-环己基哌啶(6a)分别与CH_3I通过甲基化反应得到几种含哌啶环的碘代季铵盐。研究了不同溶剂、反应温度和反应底物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产物结构经~1H NMR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酮是本反应的适宜溶剂,反应底物的空间位阻是决定底物摩尔比的重要因素,如1-甲基哌啶(1a)的空间位阻最小,其与CH_3I最佳反应摩尔比为1:1.3,产物产率可达81.5%;1-环己基哌啶(6a)的空间位阻最大,其与CH_3I摩尔比达到1:1.8时,产物产率仅为40.0%。  相似文献   

1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8):158-159
研究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高等教育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以"新型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织物的抗菌性能研究"为实例,剖析研究型实验教学在提高化工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及要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应用烯基膦亚胺1与间氯苯基异氰酸酯、对甲硫苯酚的串联aza-Wittig反应,来合成2-(4-甲硫基苯氧基)-5-芳基亚甲基-4H-咪唑啉-4-酮衍生物3的方法.探讨了反应进行的条件和产物的波谱性质,提出了可能的环化反应机理.生成的环化产物均为新的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和MS确正.并探讨了所合成的新型杂环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其中以3e及3f活性最好,在质量分数5×10~(-5)时,对水稻纹枯菌和苹果轮纹菌的抑制率均达到85%~95%的A级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磷钨杂多酸季铵盐-磷钨酸四甲基铵并对其进行了初步表征。在光催化反应仪中,以紫外灯为光源,以磷钨酸四甲基铵为光催化剂,探讨了光催化降解苯酚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10mg/L的苯酚溶液。催化剂投加量为1.5g/L,在300W高压汞灯照射下,光催化降解8h,去除率可达89.9%,TOC去除率达8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