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非共价印迹技术,以3,4,5-三羟基苯甲酸(3,4,5-THBA)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乙腈为致孔剂,60℃热引发制备了印迹聚合物P(3,4,5-THBA),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Scatchard作图评价了其选择性结合特性。结果表明,P(3,4,5-THBA)对3,4,5-THBA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氢键结合在其分子识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其中存在两类结合位点,高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1=2.4×10-4mol/L,最大结合位点数Qmax1=30.6μmol/g;低亲合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2=2.3×10-3mol/L,最大结合位点数Qmax2=91.1μmol/g。  相似文献   

2.
用循环伏安法电聚合烟酰胺(3-吡啶甲酰胺),在玻碳电极上的制备了聚合物膜修饰电极,考察其对NO2^-及共存离子的作用情况,该修饰电极对NO2^-有良好的电化学催化作用和选择性,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定其氧化电流在N0f浓度1.68×10^-6mol/L~-1.76×10^-3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检测限5.6×10^-7 mol/L。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一种以乙基紫为定域体试剂、溶胶一凝胶法制备的碘离子电极,该电极的线性范围为9.0×10^-7moL/L-1.0×10^-7mol/L,平均斜率为58.4mV/decade,检测下限为7.6×10^-7mol/L,适宜pH范围为3.1-11.5.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一种自行设计和研制的新型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EcL)池,并对该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池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优化,在发光试剂鲁米诺浓度5×10^-10mol/L-5×10^-8mol/L范围内,检测池ECL强度随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检测下限可达10^-10mol/L.该器件可用于H2O2的流动注射检测,测定线性范围为1×10^-4至5×10^-3mol/L,相关系数为0.9993,检测下限为5×10^-5mol/L.考察该器件在评估葡萄(美国进口红提)籽核和肉质的抗氧化性能方面的应用,经换算得出它们的抗氧化性能;红提籽为121mg H2O2/g,红提肉为5.1mg H2O2/g.即红提籽的抗氧化能力明显强于红提肉.在实际样品测定中,该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池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它结合了电化学发光的高灵敏度和流动注射的实用性,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5.
以咖啡因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沉淀聚合法制备印迹聚合物微球.考察印迹分子、引发剂、单体和介质的配比及介质的种类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表征聚合物结构.结果表明,n(咖啡因)∶n(AM)∶n(EGD-MA)=1∶4∶20时,在乙腈介质中所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粒径较小、形态与吸附性能较好、最大表观结合量为34.4071μmol/g.  相似文献   

6.
采用Langmuir—Blodgett术和溶胶-凝胶(sol—gel)法在氧化铟锡(ITO)表面制备了TiO2球腔阵列.研究了TiO2球腔阵列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O2球腔阵列具有微电极阵列特性.将血红蛋白(Hb)直接吸附在TiO2球腔阵列内部,制备过氧化氢(H2O2)生物传感器.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H2O2)的电流响应快速稳定、重现性和选择性较好,在9.00×10^-7~4.44×10^-4mol/L范围内H2O2浓度与响应电流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3.12×10^-7mol/L,米氏常数为0.138mmol/L.  相似文献   

7.
以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在氯仿溶剂中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通过考察该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间歇式吸附实验表明,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吸附较快,最大表观结合量近270μg/g。Scatchard方程研究表明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在聚合物中形成了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pH4.5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利用痕量铜和锰同时催化高碘酸钾氧化亚甲基蓝和罗丹明B的褪色的指示反应,分别在660nrn和540nm波长下测量催化体系和非催化体系的吸光度,建立了双指示剂、双波长催化动力学光度法下测定痕量铜和锰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用固定时间法,测得的铜和锰线性范围分别为:0.0050~0.025μg/mL,0.0010~0.020μg/mL;检出限分别为:3.3×10^-10g/mL,7.6×10^-11g/mL。该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用于实际样品头发和大米中痕量铜和锰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以邻氨基酚(OAP)为单体,三聚氰胺为印迹分子,在玻碳电极上电化学聚合制备了三聚氰胺分子印迹敏感膜.分子印迹传感器敏感膜洗脱前和洗脱后在电化学特性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以K3[Fe(CN)6]为电化学探针,利用差分脉冲法(DPV)研究了传感器的响应性能,在三聚氰胺浓度0.4~1.0μg/kg和2.0~10μg/kg范围内,传感器峰电流变化(Δi)与三聚氰胺浓度c成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Δi=281200c-0.1059,R=0.997;Δi=13410c+0.1735,R=0.999.定量检测下限为0.4μg/kg.该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为5 min,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3.46%(n=7),有较好的选择性,用于实际样品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8.3%~110%.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一种基于溶胶—凝胶技术的新型土霉素电极,详尽地讨论了电极性能的影响因子.该电极具有良好的能斯特响应,平均斜率为64.5mV/decade,线性范围为4.3×10^-6moL/L-1.0×10^-2mol,/L,检测下限为3.4×10^-6mol/L.适宜的pH范围为2.0-5.0.  相似文献   

11.
该文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LSSV)研究了对苯二酚(HQ)和间苯二酚(RS)在聚噻吩/纳米二氧化钛修饰玻碳电极(PTh/NTiO2/GCE)上的电化学行为。该修饰电极作为两种苯二酚传感器表现出极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0.2mol/L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pH 4.6),RS和HQ的氧化峰电位相距508 mV,且在PTh/NTiO2/GCE上的峰比在裸GCE上的高出6.5倍。在最佳条件下,PTh/NTiO2/GCE对HQ和RS在1.0×10-7~8.0×10-6范围内都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混合物中的检出限(S/N=3)分别为3.3×10-8 mol/L和3.7×10-8 mol/L。通过计算得出了一些动力学参数如电子转移数(n),质子转移数(m)。该法被用来同时测定废水中的RS和HQ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碳纤维微盘电极(ER-GO-MCFE),将此电极与毛细管电泳联用,对氧化石墨烯的电化学还原时间和电位、缓冲溶液的浓度和pH值、分离电压和检测电位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条件下,抗坏血酸的线性范围为1.0×10^-6~1.0×10^-5mol/L和1.0×10^-5~0.8×10^-3 mol/L,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5和0.9998;当信噪比为3时,检测下限为6.5×10^-7 mol/L。将此电极用做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的工作电极,实现了对饮料样品中的抗坏血酸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对苯二酚(HQ)在玻碳电极上于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电化学行为及其电化学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HQ在该电极上有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平方根(v1/2)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这说明HQ在该电极上的伏安行为是一受扩散控制的可逆电化学过程。在pH为6.08的PBS缓冲液中氧化峰电流与HQ的浓度在5.0×10^-6-2.5×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Ipa(μA)=-1.444-0.077 8 c(μmol/L),相关系数r=0.996 5,检测限为4.75×10^-6 mol/L。同时利用电化学方法确定了该电极反应过程是双电子转移,并测得传递系数α为0.626,扩散系数D为7.4×10-7 cm^2/s,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f为6.8×10^-4 cm/s。  相似文献   

14.
采用Hummers法制备石墨烯,将石墨烯分散于壳聚糖中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得石墨烯-壳聚糖修饰电极(CTS/GR/GCE电极),分析研究了三聚氰胺在CTS/GR/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当扫描电压范围为01.9 V,扫描速度为100 m V/s,扫描三聚氰胺待测液时,在0.8 V附近出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特征峰。三聚氰胺的线性检测范围为5×10-31.9 V,扫描速度为100 m V/s,扫描三聚氰胺待测液时,在0.8 V附近出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特征峰。三聚氰胺的线性检测范围为5×10-35×10-5 mol/L,检出限为1×10-5 mol/L。对于实际样品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效果明显,加标回收率为93%5×10-5 mol/L,检出限为1×10-5 mol/L。对于实际样品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效果明显,加标回收率为93%101%。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种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磺胺嘧啶和甲氧苄啶的方法.采用光化学沉积Hg膜Ti基电极以及微分脉冲伏安法使得检测灵敏度大幅度提高,磺胺嘧啶的检测限为3.68×10^-11mol/L,回收率范围为96.87%-110.3%;甲氧苄啶的检测限3.25×10^-11mol/L,回收率范围为94.18%-103.3%.  相似文献   

16.
以邻苯二胺(o-PD)为功能单体,采用电化学聚合的方法,在金电极表面电聚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膜。洗脱模板分子,优化制备过程的条件,获得了L-酪氨酸(L-Tyrosine)分子印迹传感器敏感膜。并通过循环伏安法(CV)、示差脉冲伏安法(DPV)和电化学阻抗谱法(EIS)三种方法考察了电极的性能;在循环伏安法(CV)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模板分子L-酪氨酸在磷酸缓冲溶液(PH=8.0)中与功能单体邻苯二胺能聚合并吸附在金电极表面,并且在聚合前后及洗脱模板分子前后峰电流有明显差异;由示差脉冲法(DPV)测试结果表明,在(1×10-22.0)mg/m L范围内,峰电流与L-酪氨酸的浓度成线性关系,检出为2.0 mg/m L。选择识别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修饰电极对与L-酪氨酸相似的L-苯丙氨酸、L-丙氨酸、L-色氨酸、L-天冬氨酸的电流响应很小,说明分子印迹传感膜对L-酪氨酸有特异性识别功能;EIS方法测试表明,印迹电极对L-酪氨酸分子具有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Bi^3+在碳糊电极上的阳极溶出伏安特性,结果表明:在1.0mol·L^-1的HCl溶液中,于-0.055V处出现一灵敏的溶出峰,电极反应过程是受吸附控制的电极过程。并考察了测定Bi^3+的最优化条件,在1.0mol·L^-1的HCl溶液中,于0.4V富集80s后,以120mV/s扫描速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1.0×10^-7-1.0×10^-4mol·L^-1浓度范围内,Bi^3+的溶出峰电流Ip与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0×10^-8mol·L^-1(信噪比RSN=3)。将该法应用于药物中铋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在99—102%,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测定加替沙星的胶束增敏荧光光度法,并对影响加替沙星荧光性质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加替沙星浓度在2×10^-6~1.8×10^-5mol/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5.64μg/L。加标回收率为90%-105%。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直接用于药物制剂中加替沙星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