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内外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国内外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发现,我国大部分院校仍套用高等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多培养理论型人才,仅少数院校注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总体目标还定位在学术人才培养上;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已经向专业化、职业化、教育化方向转变,其课程设置呈现个性化、多样性特点。我国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制定可借鉴其目标针对性、职业性、服务性、应用性强,以及宽进严出培养模式等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浅析哈尔滨科技大学梁兴文,丛长福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党的教育方针在培养专门人才上的具体体现。建国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都曾提出过不同的要求。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目标上,还都遵循1983年公...  相似文献   

3.
张雪松 《教书育人》2023,(36):54-57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以社会需求、知识应用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对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定位、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导师队伍建设、培养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多样化培养改革的思路,并从招生多样化、培养目标多样化、理论教学多样化、培养方式多样化、评价标准多样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的特点以及不同行业、领域对研究生能力、素质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4.
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上,这是社会经济对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的诉求.依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是掌握了高深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能促进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学科应用能力的提升,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有现实价值.突破现有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体系,重新科学定位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利于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在分析目前各类研究生的市场需求等问题的同时,阐述了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必要性,并对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工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理性主义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强调培养人的思辨能力,要求通过思辨与逻辑去认识永恒的真理。以实用主义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强调培养研究生的经验能力,希望通过有意义的经验去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两种研究生培养目标,从哲学渊源上可上溯到古希腊,实践上分别发源于19世纪早期的德国与20世纪早期的美国。二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现实生活与实用科学为导向的实用主义目标在西方各国大为流行,但以思辨与文科为导向的理性主义目标并未失去其地位。二者在当代研究生培养实践中都不可或缺,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补充,带来了西方各主要国家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研究生教育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新时期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随着我国体育进一步发展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要,重新定位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已是势在必行,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与中国哲学专业自身的理念和特点一致,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应有三个主要的方面,一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个体,二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学者,三是培养能创造性诠释和推动中国哲学发展的人才,这些是现今一般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所缺少但却极为重要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经济、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以及公民个人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多元化的背景,并从国家政策主导、理念支撑、内部动力、资源优势以及培养过程保障五个方面来论证了研究生培养目标多元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自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以来,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通过对不同的培养目标的反思、评析,依据培养目标定位的客观依据——社会和个人的需求,笔者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为研究型的教育者,它具有中介性、反思性、合作性、渗透性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四维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分析和论述了未来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四个维度:知识维度、方法维度、发展维度和伦理维度。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教育中研究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英国和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出发,重点分析其研究生教育中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类人才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的特点,目的是要说明,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分化是历史的必然,同时也是质量保障的前提。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要想摆脱当前发展中的困境,应借鉴这两类人才培养上的特点,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进行改革,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包水梅 《教育科学》2015,31(2):71-78
学术型博士生培养目标的定位,随着社会发展和学术型博士生教育自身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变革。基于历史溯源和现实考证可见:学术创新人才是我国学术型博士生培养目标定位的现实选择,这类人才以高深知识为工作对象,以学术创新为目的,具有"学者"的基本素质:坚实的知识基础,包括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规范科学的研究方法知识、广博宽厚的跨学科知识;卓越的学术能力,包括独立的探究意识、丰富的想象力和理性批判能力;以学术为志业的品质,包括独立人格、对学术的热情、忠诚于学术及坚强的意志力和敢于冒险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双语教学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目标。美国和加拿大的双语教学目标是促进民族融合。而我国双语教学目标是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在双语教学宏观目标下,应妥善处理各微观目标之间的关系,以便促进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Decency and good manners are not optional but essential ingredients of good lives in a democracy. Decency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it is claimed, is a matter of having an attitude of goodwill towards non‐intimates (though there will be overlaps with the treatment of friends and intimates), which will be expressed in different ways in different groups. It will often involve not insisting on one's rights and giving other people more than is due to them. It is argued that the fact that expressions of decency vary between social groups may cause misunderstandings. Objections to ideals of decency and good manners are then tackled. Finally, it is claimed that there is a role for the school in implicitly and explicitly teaching decency as part of its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 in a democracy.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角色转换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教育是大学的精英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随着研究生规模日趋扩大,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得到广泛关注。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担当重要角色。探索导师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角色转换,充分发挥导师作用,直接影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7.
当前,"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理念正在受到挑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重新构建。不仅如此,来自世界范围内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推动、高等教育思想的变革以及学前教育行业和机构的多样化都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理想的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培养具有全面教师专业素质的专业化幼儿教师;培养具有广泛适应能力和专业引领能力的幼儿教师;培养具有良好专业态度、学习方式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幼儿教师;培养具有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幼儿教育实践家。  相似文献   

18.
教育目的研究,是教育研究的理论起点,应该重视其应然性和实然性两重属性。在科教兴国的时代背景下,应该正确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准确贯彻它,使实然教育目的符合应然教育目的的要求,实现实然教育目的向应然教育目的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教育的“示范性”是指研究生教育主体及其实践活动具有其他类型教育活动可以学习、借鉴的特性。这种示范性具体表现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对其他大学具有示范性、大学内部研究生教育对本科生教育具有示范性、研究生导师特别是博士生导师对其他教师具有示范性、研究生群体对高校本专科生群体具有示范性、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对其他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示范性。在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出现了“示范偏离现象”,因而有必要认识和彰显研究生教育的示范性,根据示范性的要求对研究生教育实践活动进行调整,如合理控制发展规模、严格学位授予标准、严格导师选拔条件与指导要求、重视对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与全面素质教育、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等,以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