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主体性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当前主体性教育研究中出现的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对立、对“主体性”理解的片面化和绝对化,对宏观层面上的教育主体重视不够,对教育自身主体性的认识不足,对培养创新素质的认识不足等问题进行反思,由此可以更加明确的主体,主体性,教育主体,主体教育等概念的内涵,并对其在理论和实践领域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2.
教育研究范式转换: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康伟 《教育科学》2006,22(6):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对主体性教育研究的重视,既是教育研究的一大理论收获,也对教育实践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但是,主体性教育研究背后的主客二元对立哲学基础,使主体性教育面临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局限,即用“学生是主体”的理论指导“学生是客体”的实践。笔者明确提出对象的二分法(对象包括主体与客体两部分)、主体性二分法(主体性包括客-主体性与主-主体性两部分),对主体性教育理论进行分析扬弃,确立主体间性教育在主体教育研究中的本体地位,认为主体间性教育就是主体间主体性和理解性平等共在的指导性学习。  相似文献   

3.
主体教育在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建构之后,逐渐步入了微观的课堂教学教与学行为分析阶段。反观当前的教育实践,在多元化冲突和新旧教学理念转化的背景下,主体教育实践中出现了“被塑造主体性”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发展的阶段性与完整性。为使主体教育实践走向本真的主体性,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一个关键因素。其中方法或方法论应该是教育理论研究思考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主体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实验,不能仅满足于对教育实践做价值层面的思考,而应扎根于实践、指导于实践,从而使主体教育思想最终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4.
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发展——新主体教育论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现代教育归根结底是建立在二元论主体哲学和技术理性的基础之上的 ,这种教育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完整的自我的三重支离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必然性。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技术理性的樊篱 ,需要运用整体有机论的视野重新建构人的主体价值 ,把主体性理解为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内在统一 ,由此确立起哲学和人类生活中的“新主体性原则”。指向于“新主体”的生成、内化了“新主体性原则”的教育即是“新主体教育” ,追求“新主体教育”是建构教育中之时代精神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教育是当今创新教育的热点之一。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教学,必须强化“主体性原则”,创新是主体生命潜能的一种极致闪光,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试想一个没有主体意识,不能发挥主体潜能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有所创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性=主体性,一切教学的终极关怀,便是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获得与张扬。酬此笔者认为教学要注重“心灵自由”的营造。[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主体性诉求”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与现代化发展的关联;剖析了主体性的概念演进以及主体性哲学思想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及其限度;分析了主体教育的理论嬗变,展示了主体教育的实验成果与经验。基于对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反思,提出了在新时代教育现代化新征程中,主体教育的应然使命及发展路向。指出要以全面深入地认识主体性为前提,通过课程教学的主动变革与创新来增进教育过程的主体性,通过“多主体参与、多中心治理”来增强教育系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教育已成为一种思潮 ,深入人心。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己勿庸置疑 ,然而 ,教师的主体地位却不容忽视。如果顾此失彼 ,此消彼长 ,甚至走入将“教师主体”等同于“教师中心”的误区 ,只会导致主体性教育研究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教育已成为一种思潮,深入人心。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已勿庸置疑,然而,教师的主体地位却不容忽视。如果顾此失彼,此消彼长,甚至走入将“教师主体”等同于“教师中心”的误区,只会导致主体性教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9.
论主体性教育中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主体间性的研究是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本通过对主体间和主体间性的讨论,揭示了主体性教育中教育活动实质是人和人的交往实践活动,同时指出教育活动中主体间性的特点及其与主体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主体教育:物化与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代名,主体性成了一个正向的价值判断。问题是,主体仅仅是作为认识者、实践者的人,客体是被认识和实践的对象;认识和实践(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是中性的,怎么能从这中性的东西中推出个“好”来呢?主体性仅仅是指人作为主体在对象性的活动中相对于客体所处的态势而表现出的功能特性,主体性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才能具体表现出来。从“相互作用”中能一定推出“好”来吗?“主体教育是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是一句模糊话语,它形成一种遮蔽:凡主体教育都是好的。这话在教育中被重复地说来说去,并不能保证人…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今日教育中的核心人物,教师教育是今日教育研究中的非常话语。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全生命的终身学习过程,工具性教师是对今日教师的简约表征.主体性教师是对明日教师的形象期待。确立主体性的教师教育观念,创设主体性的教师教育过程,实行主体性的教育管理方式,是主体性教师培育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主体性是个体全面发展素质的核心。幼儿主体性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主体性教育。文章首先阐述主体性教育的内涵,然后从教学形式的主体性和幼儿的主体性生成两个角度来论述主体性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古典人文教育注重个人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然而,“群体”道德湮灭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主体性。近现代教育科学主义遏制人在教育中的个性,人本主义片面张扬个人主体性,忽视教育的社会价值。鉴于此,当前的主体性教育应关怀个人和“类”的价值和意义,培养既具有“个人”活力又富有“类”关怀精神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育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育。它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着重从体育教育的角度,探讨体育教育对学生个体主体性的培养与开发。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的主体性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的基本概念,全面、科学、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直接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时代价值取向,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设计和实施,对此必须给予科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16.
超越是人的实践本性的表征,是对实践的人与其所处现实的关系的概括。教育作为人自身的发展建构活动,其发展建构体现在人对自身、对社会不断超越的否定性统一之中,是人的生命自我否定的辩证发展历程。所以,教育本质上具有超越性,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超越。教育超越性的实质是弘扬主体性,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教育的最高理想在于超越。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道德教育:意蕴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现代主体性哲学视域,深入考察和反思当今学校道德教育陷入低迷和失效的症结所在。规约化的行为控制机制、知识化的道德智慧追求、模塑化的道德教育逻辑是传统道德教育中学生道德主体性缺失的主要病理表征。培养和塑造师生的主体意识、生成和提升生活世界的道德智慧、理解和对话的多元价值选择则是其走出困顿、提高实效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能否建构一种尊重人的主体间性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很值得反思,并在实践层面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新课程改革,从人的主体性的理论视野出发反思当前的基础教育,主体性的尊重与重建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教育"认识误区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主体性教育”蔚然成风的形势下.一些追“风”者走入了“过犹不及”的道路,在对“主体性教育”认识和把握上进入了误区,一是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少讲或不讲就是“主体性教育”;二是认为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少管或不管就是“主体性教育”;三是把主体性与创造性完全等同。其实.“主体性教育”有其内在的本质特征,教师应从根本上把握,以免使教育实践活动从一个极端走上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