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体合作:中国阅读文化研究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英 《图书与情报》2008,(2):143-144
阅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人类文字符号出现就已经开始客观存在。对阅读的认识和研究,也有着漫长的历史。针对如何阅读、阐释前贤经典,出现了注疏经典的经学,从学术上  相似文献   

2.
现代电子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类文明进入文字时代后,文字的书写就一直是人类记录思想、跨越时空、完成传播功能的最好工具。书,则是文字书写中最有系统的纪录型式。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是到书店买书,仍然在用(纸张发明后)一千五百年来所有人类的阅读方法,通过书本的文字、图像,去学习知识、研究作者的思想,这也一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自从有了电脑和网络科技后,人们就一直在思考:能不能用电子书的方式来取代或补偿纸张书的不足?网络发明后,我们曾用电脑直接阅读一些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的书,或是到网络下载书来看。直接在网络下载,当…  相似文献   

3.
在"悦读"中享受人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雁 《图书馆杂志》2005,24(5):89-90
曾祥芹,1936年生,湖南洞口县人。195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原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现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文章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文章科学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文章学、阅读学、语文教育学的研究。著述、主编有《现代文章学引论》、《汉文阅读学导论》、《语文教学能力论》、《文章学与语文教育》、《文章学教程》、《阅读学原理》、《阅读技法系统》、《文体阅读法》、《古代阅读论》、《阅读学新论》、《历代读书诗》、《现代读书经》、《快读指导举隅》、《阅读改变人生》等26本专著。  相似文献   

4.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也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在人类历史上,阅读具有悠久的历史。阅读行为是伴随着文字和文献的创造发明而产生的。早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居住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就创制了泥板书和书写在上面的楔形文字。中国的汉字则由甲骨、青铜器以及竹帛成为文字的载体,逐渐演化。人类早期的阅读生活便开始了,在数千年中,形成了阅读即生活的文化。较为典型的就是中国南宋著名的文学家、目录学家和藏书家尤袤在《遂初堂书目》序中所比喻的:“…  相似文献   

5.
阅读应当被看作是人类的一个文明的行为。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阅读史与文明史几乎就是同样的历史。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迷人的、最值得赞美的、也是最经得起审美的一个姿态,是阅读的姿态。我想这个姿态在一个人的童年、少年时代就应该有的。我们常常说,这个人有书卷气,我们在给这个人做这样一个评价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这个人是世界上最有质量的人。书卷气哪里来?  相似文献   

6.
陈敏 《新闻前哨》2006,(12):45-45
政协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我们需要潜心研究探讨的课题。根据新闻工作“三贴近”的原则,要求新闻工作必须拿出切切实实读关心贴心的报道,同时新闻行业的激烈竞争状况也促使每一个媒体都必须获得尽可能多的读份额。报纸的定位、结构是为了满足读长期的、稳定的、深层次的阅读需求,而不是满足读暂时快感的阅读需求,政协类报刊在报道政协的规定动作之外,要增加满足:委员们独特的阅读信息需求的一些自选动作,靠报纸的特色、思想深度、化魅力和人感受去发展和创新。那么政协工作的宣传报道该如何真正吸引读呢?如何按照李瑞环同志所指出的:把与人共有的工作做的更好,把与人不同的工作做出特色?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人对文字、图像的感知过程,它是人类独有的社会心理活动.语言文字、文献、传媒等阅读要素正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交往、交流、沟通、传播、传承的必然产物.阅读活动的主体——读者和阅读的客体——文本(献)或文档都是人类社会化的结果,阅读行为本身更可分为个体内部的精神活动与外部的社会互动两方面.一个人某一阶段甚至一生的阅读过程,构成个人的阅读史,对个人一生的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一个社会一个时期的阅读倾向和潮流,构成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阅读史或文明史.正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阅读过程,构成了浩渺的社会阅读.人类社会的文明藉由社会化的文字符号和载体得以保存,通过阅读活动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8.
曾祥芹 《图书馆杂志》2018,(3):I0010-I0011
阅读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从文字作品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精神行为。我在《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的“导论”中,主要探讨和阐述了“汉文阅读学”的研究对象、社会需求和内容体系三个基础性的学科建设问题。而其基本任务,则是继承和提升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乐读书的社会文化风尚,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于读书人口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9.
近读一份颇有影响的法制类报纸,有这样一篇文章《嫁给农村人的烦恼——我就像掉进了万丈深渊》。文章通篇讲的都是“嫁给农村人如何如何烦恼,乡下人有数不清的麻烦事”等等。这只不过是篇小散文,而另一家报纸上还有一篇报道农民买电脑的新闻,出现了这样的话:“农民就是农民,明明一台上好的电脑,因为设置了密码打不开,就认为是坏了。”读了这样的文字,我实在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农民怎么了?你们凭什么看不起农民?”农村人、城里人,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完全平等的,不应该出现谁歧视谁的行为。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不…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话阅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建立与全球开通,使电脑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加上通讯科技的迅猛发展及与互联网的相互配合,催生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本文仅就网络对阅读的影响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对纸介出版物的阅读长期处于主流地位   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从原始先民对各种图形和记号的识别到后人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的认知,人类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人类记录、传递、获取信息的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人类通过阅读记录在泥块、草叶、树皮、龟甲、兽骨、兽皮、石板、陶片、竹简、木片、缣帛等载体上的图形和文字符号,沟通…  相似文献   

11.
许多文章内容很好,形式也不错,由于文字太长,读者没有时间去读。如是,论文提要,不仅拥有信息量,且以其洗炼地保持原文风格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期刊编辑在编发稿件的同时,通过编发或撰写论文提要来阐明文章的要点,对其价值取向进行评估,为读者的阅读提供方便,这应成为编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篇文章可读不可读,读者大多是先看题目,但有时苦其太简。读文章全文,有时又会嫌其太长。论文提要,正好介于标题与原文之间,能勾勒出整篇文章的大致框架,  相似文献   

12.
钱小云 《大观周刊》2012,(41):255-255
众所周知,人们获得信息,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靠视觉,而视觉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在信息丰富、知识倍增的今天,时代要求我们“缩短信息流动的时间”。从吸收文字信息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要求人类快速阅读,即速读。因此,从小学高年级起,以至整个中学阶段,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读者最本质的属性是阅读,研究读者的中心课题,应该是读者的阅读活动。“阅读法”以整个阅读活动为研究对象,涉及读者、读物和阅读环境等三个主要因素,研究读者与图书在一定环境中的对立统一关系,研究读者的过程、方式、分类、特点等规律性问题。(一)在现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对读者工作的研究已经摆在很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工作者开始认识到读者工作的重要意义。接受了“以读者为中心”、“读者第一”、“一切为了读者”等观点。所谓读者,就是指阅读图书的人。读者,是人与图书发生阅读关系的特定称呼。读  相似文献   

14.
请读书目     
人一生总离不开读书,正所谓“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但是,读什么书?怎么读?哪些书应先读?哪些书可选读?诸如此类的问题是需要名师指点的。北大、清华继承上个世纪20年代为学生开列书目的传统,于21世纪伊始聘请校内外专家,分别为本校学生编制了包括85种和60种图书的推荐书目。上海市的复旦附中、格致中学等几所中学,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及对事物的鉴赏能力,也分别向学生推荐了10种图书。这类书目,过去叫导读书目、必读书目或推荐书目,从语气及文字上总觉得有指手画脚、居高临下之感,含有一种教训的味…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传媒与图书营销的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辉 《现代出版》2003,(1):30-32
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信息的传播、文明的传承。一部人类传播史,也就是人类创制和使用传播媒介的历史。自古而今,人类的信息传播史在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等阶段后,如今又进入了全新的网络传播阶段。所谓网络传播,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储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90…  相似文献   

16.
阅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阅读就是人类感知世界的过程,是人从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狭义的阅读,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载体,接受载体所提供的文字、图像等作品信息的过程,具有普适性、个体性、目的性、主动性、渐进性、受制性等特征。图书媒介阅读率和阅读质量下降,其他出版物媒介阅读率上升,这是现代社会读者阅读行为的重要变化。与此同时,"泛阅读"、"趣味阅读"、"娱乐阅读"等已成为社会阅读的一种基本走向,阅读质量有所下降。我们应该对此加以辩证分析并积极思考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凭借文字获取信息的一种认识过程和交际行为,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心理语言学家认为,阅读是读者向作者接受信息的一种手段,它以文章为中介,以准确理解其内容和形式为目的。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知识激增,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度日益迫切。阅读作为一门学问应运而生。阅读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阅读规律,研制阅读的有效技巧,从而提高人们的阅读效率。目前,阅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尽管其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尚不成熟,还处于“前科学”状态,但可以肯定,研究阅读,必然要研究阅读的客体——读物,研究阅读的主体——读者,研究阅读的总体,  相似文献   

18.
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信息、文字载体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我们的祖先起初只能阅读记载在甲骨、金石、竹简、帛书或羊皮纸上的信息文字,这段历史大概持续了几千年。近代人类进入阅读机械印刷在纸上的信息文字的历史不过几百年。如今,人类正在阅读出现在电视、电脑屏幕、记录在光盘,以及来自网络上的信息文字,这段历史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或十几年。时下,古老的信息文字载体除了在文物与艺术品这一层面仍有保留价值之外,从信息的承载与传递这一层面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那么,在电子媒介与“无网不胜”的新媒体时代,以纸介质为信…  相似文献   

19.
读书的选择     
读书的方法很多,读书的途径也很多。有字的书在图书馆,在书房,在书柜;无字的书在社会,在人间,在工厂,在农村,在矿山。读有字书易,读无字书难。不读,易也不易;读了,难也不难。难易之辨在乎心耳,亦关乎人耳。面对浩瀚的书海,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数量大,问世易,使图书的生产良莠不齐,其中杂有不少文化垃圾。一个人不仅根本不可能读尽天下的书,而且也不宜以有限的精力,去读一些对自己无用甚至有害的书。“开卷”并非都“有益”。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坏。”因此,即使从阅读的选择从阅读的…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就是故事;而这些故事,自人类行为有文字记载以来就大部分埋藏在浩瀚的档案文献中。什么是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就是讲故事,就是把过去人类经历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现在的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