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体校即业余体校或体育运动学校,不但承担了普通中小学对青少年完成义务教育等综合素质教育的任务,而且肩负了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使命。作为一类具有体育特质的学校,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学训并重、协调发展的校园文化,在德育视域下可以概括为“厚德”“勤学”“尚体”“兼蓄”八字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
体育运动学校是业余训练的最高层次,是业训工作的滩头阵地,在我国的竞技体育链条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部位,肩负着为“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双重任务。进入21世纪,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如何办好体育运动学校,使其摆脱困境,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在未来十年内为竞技体育发展作出较大贡献,迎接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法,分析“体教结合”基本内涵、背景以及高校在实施“体教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落实“体教结合”的基本对策。实践证明,坚持竞技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科学训练,学训并重,走中国特色的“体教结合”道路,将有助于我国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在我国体育运动训练体制中的重要作用 1.投入体育运动训练人数剧增。从目前我国体育运动训练体制来看,学校匡架占33.3%,仅次于以学校体育著称的美国,比改革前提高了16.7%。参加正规训练的人数大增。这主要是由于开发了传统项目布局学校的结果。 2.学校课余体育运动训练,将逐步成为我国体育运动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往,学校课余体育运动训练长期不被重视,使我国体育运动训练一直为单线发展,很难达到普及与提高相统一的良好效果。现在中、小学有了省、市传统项目布局学校,大学办起了高水平运动队。彻底改变了我国以往一直延续的体  相似文献   

5.
1.体校学生文化学习存在的问题及主客观原因: 体育运动学校具有学训结合、读训并重的办学特点。学生由于运动训练所造成的身体负荷和激烈比赛所造成的精神压力是同龄学生所无法想象的,其文化学习存在的问题及主客观原因表现在: 1.1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差,水平参差不齐。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学习混文凭现象。 1.2训练比赛任务繁重,体力消耗较大,一些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涣散,学习训练争时间争体力现象严重,学训矛盾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实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如何进一步发展, 如何建立较为妥善的运动员学籍管理体系;如何切实解决“学训矛盾”,按照教育规律和运动训练规律建立科学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是普通高校发展高水平运动队急需探讨的问题。本研究立足北京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改革与发展的管理实践,对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体育特长生培养原则进行阐释,并对北京大学三个层次的运动队发展目标定位,协同配合的学校领导、体育教研部及学校各职能部门三个层面的管理体系,学籍、训练和生活三个方面的管理策略及解决招生管理、教练员队伍建设管理及后勤科研保障等难点的管理方法进行分析,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起了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三级训练网”的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即以“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为指导方针,包括以体育传统学校和中小学运动队为代表的初级训练形式,以体育运动学校和业余运动体校为代表的中级训练形式,以国家集训队和各省专业队为代表的高级训练形式,建立的一种层层衔接的运动员培养体制.在计划经济时期,这种体制以独特的资源整合优势确保了我国竞技体育的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8.
选题的依据 1986年11月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课余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的通知,文中着重指出:“要发挥高等学校的科研优势,积极开展有关体育训练的多学科研究,为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迅速提高我国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发展我国教育和体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随着改革的深化,体育必须进一步社会化,加强横向联系,要多层次、多渠道的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南阳市体育运动学校始建于1985年。开设运动项目13个,运动队20个。在校学生1215人,教职工106人,其中专任教师教练80人,具有高级职称者12人,中级职称者47人。总建筑面积26250平方米,固定资产2900万元。 近年来,学校以中专并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学训练改革,确立“质量与特色立校”的思想,把全面提高教学、训练质量放在首位,明确提出了“与同类学校比质量,与职业学校比技能,与普通中专比管理”的工作目标,优化结构,强化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参加室外训练和比赛,体育理论课程“学训矛盾”难以避免,建设体育理论精品课程,借助课程网站可以延伸理论课堂,在一定程度解决“学训矛盾”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过程中,大学生运动员因“学训矛盾”造成无法专心训练,训练效果不理想,运动成绩下降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座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针对高校学生运动员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学训矛盾”存在的主要原因,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训练实践中探求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为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研究目前我国部分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不足,分析学训矛盾。结果表明:运动员基础、学校学分要求、学习时间与训练时间安排、学校激励机制是学训矛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学训矛盾”是我国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文中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学训矛盾构成的内外因素予以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的对策,具体包括加强学籍管理及思想教育,提高学习与训练的效率,加大对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资金投入,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等。  相似文献   

14.
常永琦 《精武》2012,(16):55-55,57
通过研究作为青少年健康促进主要手段的“阳光体育运动”在吴江市松陵镇中学开展情况,发现目前“阳光体育运动”在吴江市松陵填中学开展存在的问题,并组织专家探讨栽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阳光体育运动”在成填学校的更好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可以为我填体育课程改革以及“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体育运动训练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在宏观上直接影响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本文就世界体育三强与我国现行体育运动训练体制进行比较分析,简述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运动训练在我国训练体制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发展这种训练形式的建议。为迅速、持久地提高我国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寻求理论答案。目前,公认的世界体育三强是苏联、美国和民主德国。我国的位置估计在第10位左右,第二十四届奥运会,我国获金牌五枚,居第十一位;获奖牌二十八枚,居第七位;团体总分304分,居第八位,若想在本世纪最后十年时间内,使我国赶上世界体育发达国家水准,必须在宏观上对体育运动训练体制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配套、完善。下面是世界体育三强与我国体育运动训练体制的比较。比较四国体育运动训练体制,各有其风格和特点。第一种:体校型;第二种:学校型;第三  相似文献   

16.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意味着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作了要求更高、目标更明确的规定。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因此本文针对我校健美操课的教学现状,以“阳光体育运动”的总体要求为指导思想,探讨健美操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为体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朝阳市体育运动学校是一所坚持以“德育为首,读训并重,全面发展”以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社会体育工作者的中等专业学校.在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训练、教学等学校中心工作在改革中不断发展.整体工作有了很大突破和进展。  相似文献   

18.
马驰 《精武》2013,(19):148-149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教结合”与“学训结合”进行研究,为今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体育运动学校是我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基地。它肩负着双重任务:有效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和合格的中等体育专业人才。1990年,国家体委、国家教委联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体育运动学校工作会议明确决定:集中两个部门的力量办好体育运动学校,实行“体教结合”、“读训并重”,使办学目标落到实处。贯彻落实好这一决定,必将结束运动员文化素质偏低的历史,加速培养和造就大批建设体育强国所必须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优秀体育人才,使体育和教育步入新的里程。  相似文献   

20.
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不仅推动着二三线多层农业余训练网络的发展,也给运动学校提出了一个必须多渠道办学,积极参与竞争的课题。新疆竞技体育运动学校贯彻“以教育为基础,科技为先导,训练为中心,输送为宗旨,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方针,把学校办成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教育和训练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情况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