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逆反心理又称受众逆向心理,属于情绪和态度的范畴。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在接收信息或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传统观念或受特定的信息背景或教育情境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认知对立、心理抵触和心理抗拒状态。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山。青少年有了逆反心理,在接受教育时,就会通过逆向思维而产生种种“障碍意志”,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长期从来,人们都认为逆反心理是搞好政治理论教学的大敌.但逆反心理作为青年人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为搞好政治理论教育服务的.这就是从分析逆反心理的形成、特征入手,运用逆向认证、量化分析和辩证思维等手段,达到正面教育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如何对待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师的教育难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逆反心理主要有超限逆反心理、自主性逆反心理、情境性逆反心理、公平性逆反心理等几种类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营造良好的班级氖围、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措施,做好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逆反心理的透视和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逆反心理的透视和诊治暴元逆反心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在八十年代以前,还没有逆反心理一词,八十年代以后,我国学者首先引用了逆反心理一词。许多学者由于自己的研究角度、个人经历和对逆反心理的理解不同,对逆反心理的定义也是五花八门、众说纷坛。...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规范学习中,学习常常会表现与与接受相反的状态,逆反心理作为这种背离倾向的典型,已成为一种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但是,逆反心理的产生并不是凭空的,个性差异形成了逆反心理产生的内部依据,教育则构成了逆反心理产生的外部条件。所以,教育工作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加以引导,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出逆反心理的求异创新,开拓进取的一面,克服其不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魏萍 《青海教育》2006,(1):16-17
心理学认为,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7.
消除中师生在校期间的逆反心理,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提高人才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共识,本文从摸清产生逆反心理的内外因,论述了疏导的前提条件;又从对症下药,正确疏导,是消除逆反心理的保证,从理论和实践上,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经验上阐述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增强民族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经常出现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态处理问题的行为,即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产生,极大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和目标的实现,因此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探求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的对策,是每个教育主体共同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对“后进生”逆反心理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成因,就克服这种逆反心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卢吉 《成才之路》2011,(9):13-13
本文剖析了逆反心理的成因和表现形式,认为在竞技体育中应正确利用和发挥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控制和避免不良逆反心理产生的有效措施,以确保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联合式同素逆序副词的历时考察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素逆序词汇现象为汉语所特有,其中的联合式同素逆序副词是汉语词汇习得和应用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文章从历时的角度,对AB与BA两序在汉语史上的发展变化加以考察和探讨,通过典型性的个案调查,深入分析了联合式同素逆序副词两序的产生、分化、淘汰和保留情况,辨析AB与BA在意义和使用上的异同,揭示了日韩语言中的逆序汉字词与汉语之间的传承关系;并对联合式同素逆序副词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误现象运用实例和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心理学会共召开了4届全国性的学术大会。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心理学会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编印的《论文摘要集》中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发现中国心理学的变化与发展。结果表明:收录论文数量有较大提高,各领域的研究不断细化;心理学最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普通与实验心理学,其次是工业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研究者使用最多的是实证性的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研究者地区分布从集中在北京地区开始向其它地区扩展,研究者单位主要来自于高等学校和专门研究机构,合作方式主要是单位内部合作。近十年来,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各领域发展迅速、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逐步增强、心理学研究的力量不断壮大、心理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由分析讨论拉氏变换延迟性质的应用,得出拉氏逆变换延迟性质的结论,同时给出了拉氏逆变换延迟性质的一个推论,并且对它们进行了证明.  相似文献   

14.
音乐社会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音乐活动怎样与其社会情境和文化背景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与音乐心理学不同的是,强调从社会和文化环境视角对各种音乐活动进行研究是音乐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特点.本文简介了这门学科主要涉及的六个研究领域:音乐趣味研究、商业领域研究、教育领域研究、医学和音乐治疗、音乐技巧和创作以及人种音乐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结合实验心理学的教学实践,对实验心理学教材和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对高职高专实验心理学教材的内容体系(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新技术)的建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汉语交际心理的思维方式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交际心理是语言文化载体作用的反映。分析中国人乃至东方思维方式特质对汉语交际心理的影响;具象的文化心理应当让位于抽象明理的言语原则,感悟的文化心理应当让位于逻辑说理的言语原则,礼貌的文化心理应当让位于公共得体的言语原则,中庸的文化心理应当让位于真实效率的言语原则。以跨文化研究的视角参照对比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力图揭示调整汉语交际心理与正视传统文化积弊的关系,调整汉语交际心理对提高学生言语交际技能的作用,教养言语习惯在语言学和社会学层面的深刻动因,真正实现人际和谐交流的整体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来自社会各界的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对学生的心理康复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与帮助作用,但对这些心理援助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时发现,相关的心理干预都忽略了教师在学校心理重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与中小学生朝夕相处,是灾后学校重建和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重要力量。为此,本课题组基于我国灾后学校工作的现实情况,以学生帮助计划、教练技术、教师作为治疗师的干预理念为理论基础,以促进教师心理疏导能力为核心目标,创建了一套完整的灾后心理疏导的教师培训体系,即专家—教练—教师相整合的创伤干预模式。这一模式有力地促进了灾后心理疏导的长久开展,并在之后的灾后干预与援助工作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与推广,对灾后教师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逆反心理是一种抵触、不顺从的社会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在青少年身上的表现尤为突出.究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主观、客观两大方面.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对于积极的逆反心理应注意加以引导和利用;对于消极的逆反心理,应在具体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引导教育.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发生以来的近十年间,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震后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进行了考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从PTSD和PTG的发生状况和发展规律、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等方面,对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PTSD和PTG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总体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PTSD呈下降趋势,PTG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创伤后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可分为直接诱发因素(创伤暴露程度)、个体稳定型因素(人口学变量、人格类因素)、个体状态型因素(核心信念挑战、反刍思维、复原力、控制感)和环境因素(社会支持)等四类,这些因素对PTSD和PTG都会产生影响,但影响机制不尽相同。未来的研究可关注青少年创伤后心理反应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机制、PTSD和PTG的关系及其在时间历程中的变化轨迹、PTSD和PTG对个体和群体心理社会行为的影响等议题。  相似文献   

20.
经历创伤事件的个体不仅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而且也会体验到创伤后成长(PTG)。作为创伤后两种性质不同的心理反应,PTSD与PTG之间并不是彼此无关的,它们往往共存于创伤后的人群之中。从整合-比较的视角对两者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其机制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在创伤后的短时间内,PTG作为一种策略,可以缓解PTSD;在创伤后的长时间内,PTG作为一种结果,可以由PTSD转化。PTSD与PTG既分享着诸如创伤暴露、核心信念挑战和恐惧等共同的因素,也可能被诸如侵入性反刍和主动反刍等因素所影响,甚至社会支持对两者也可能产生"双刃剑"的作用。从PTSD与PTG的影响机制角度看,两者产生的认知机制不同,但是两者产生的情绪机制类似;社会支持通过认知活动可以缓解PTSD,并促进PTG;社会支持通过降低情绪的表达抑制能有效地缓解PTSD,但不能促进PT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