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挤乡村弱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最为显著的结构性问题。学校布局作为肇始之基,为更好补齐学校短板提升教育质量,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已聚焦至农村两类学校,重心也逐渐转向优化。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为实现“就近入学”与“上好学”的优化目标,农村两类学校布局优化工作在农村教育为农与离农的冲突中,应服膺人本理念进行消解;在教育公平优先与教育效率先行的矛盾中,应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行平衡;在“由‘小’到‘寄’”与“由‘寄’到‘小’”的纠葛中,应明确两类学校定位进行调适,以助力农村学校布局工作。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明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亲农教育”的重要价值,阐述“亲农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与学生生活“脱轨”、对抽象概念缺乏感性认识和教学实践匮乏等问题,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与“亲农教育”结合的有效策略,通过融合网络教育资源,将真实农作物作为教具,融入生活教育案例,带领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业、走近农民,达到培养学生的“亲农意识”、落实核心素养要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雷蕾 《四川教育》2021,(2):13-14
农村学校的劳动教育要出于“农”,更要高于“农”、服务于“农”。农村学校在开展与落实劳动教育时要因地制宜、应时而为;要立足自身特色,让劳动教育在本土生根,让劳动素养在学生心中生根结果,并最终为五育并举奠基。  相似文献   

4.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是政府主导的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是对农村教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目标来看,"农远工程"应用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从来源看,"农远工程"应用是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断融合与相互生成的过程,是农村教育对现代远程教育进行鉴别吸收和改造的过程;从文化的三层次结构看,"农远工程"应用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农村中小学教学行为的信息化和农村中小学教育观念的信息化。为此,在应用策略上,"农远工程"需要根据农村中小学的教学需要,开发应用教育资源;面向农村中小学的教学问题,优化教育行为;结合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实践,构建新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5.
论农村教育目标定位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也因此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热点。在所有农村教育问题中,农村教育的目标定位最为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为谁服务,是“离农”还是“为农”。一、“离农”教育不利于农村社会发  相似文献   

6.
<正> “农科教”结合与“三教”统筹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要求在农村,农科教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是科技与教育服务的对象;科技是振兴农业重要手段;教育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时生产力的载体和基础。正常情况是:科技的辐射速度和吸收能力与教育水平的发展成正比;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与教育水平高低也成正比。对农科教结合的涵义,我们理解是:“农”,是大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包括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涉及到农村各个有关部门。“科”,是大科技,包括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科技推广、科技应用、科技普及等。“教”,也是大教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教育变革经历了约六十年的发展历程.政治驱动的前三十年“逆知识化”特征明显;经济驱动的后三十年“离农”“去农”趋势显著.2013年中国进入“新常态”以来,“文明型塑”成为推动农村教育变革的应然追求:积极的公民意识与共同体意识理应成为教育改革的“目标共识”;文化重建、创新驱动、生态保护、家庭参与应在焕发农村教育活力上发挥更大引擎;教育变革必须居于农村社会变革与文明崛起的优先地位;行动、认识上必须保持平和、乐观的战略定力.循此,新常态下农村教育变革的实然路径实施如下:第一,从经济、政治、文化、政策等角度全面构建农村社会共同体意识,继续坚持农村居民的启蒙教育;第二,鼓励农村学校多主体办学方向,发挥政府、教育基金、现代“乡贤”的变革引领作用;第三,构建农村居民终身教育体系,实现高校、中小学、社区大学的三位一体发展格局;第四,必须从灵性呼唤与精神重建的高度来看待教育改革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8.
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章根据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以及农村职业教育现状,提出了农村职业教育要办成“亲农教育”,而不能办成“离农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生产实践的锻炼,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就业目标的实现,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指导不联系实际,致使学生作文内容跳出“农门”,走向“城市”。如写“游览一个地方”的作文,不少学生从儿童刊物摘抄或模仿《游览儿童乐园》、《参观超级市场》等脱离自身生活的习作,而忽视了繁荣的农村集市、硕果累累等熟悉的画面。习作长期缺乏“农味”,缺少乡土气息,以致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弃“农”进“城”的趋向。一、不能弃“农”进“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我认为农村小学作文必须“农”字当头,利用周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广阔的社会环境,教育学生热爱农村,逐步…  相似文献   

10.
小辞典     
<正> 农民教育对在农村从事生产劳动的成人,为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文化科学水平和生产技能所进行的教育训练活动的总称。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农民教育”一词曾有多种表述。因其多利用冬季农闲进行,在老解放区称之为“冬学”。与“冬学”相连的有“民校”,故又称农民教育为“办民校”。新中国成立后,强调农民教育在业余进行,又称“农民业余教育”。又由于50年代以文化学习为主,故又叫“农民业余文化教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工,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多业并举,一些地方又把农民教育称之为“农村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11.
<正> 农村“高中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商品生产发展培养人才,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培养新型的劳动者,为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和党在农村的伟大战略目标培养后备力量。为了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抓好以下三种教育。1.智能型教育。农村“高中后”教育是“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的教育,转变的着眼点是“能力”的培养。对那些具有一定文化知识而又缺乏实践能力、生产能力、工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高中后”回乡知识青年要进行“智能型”教育,使他们知识的潜在力量尽快转化为生产实践能量。在抓好“智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树立“三个观念”,解决  相似文献   

12.
农耕文明孕育下的农村教育文化,在与城市现代化接轨的过程中日趋边缘化,其生态与秩序甚至出现裂痕,致使农村教育文化出现诸多失范现象:与时令、节气相适应的农村教育价值秩序衰落,农村口耳相传的教育叙事断裂以致农村教育口述史断层,传统乡贤衰微和农村的知识人权威中心被消解,农村教育的培养目标异化为"离农"而非"为农"。农村教育文化的意蕴与旨归应是实现"天人合一"的价值,从共时性维度达到人与周遭谐和,从具身性维度走向人与自我同一,从历时性维度实现人与历史共生。农村教育文化的复归要面向现代教育并扬弃传统乡土文化,创造性传承农村教育文脉;倡导由天及人与以人合天并举,让农村教育文化复归自然;整合乡土文化与农村学校课程,促进农村教育文化活态传承;引领新乡贤参与农村教育治理,重构农村文化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在目标定位上存在着“离农”和“为农”的悖论,使我国农村教育在发展方向的选择上陷入了困境。基于社会分层理论的视角,研究者应该从“离农”与“为农”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困境中摆脱出来,着眼于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使农村教育不但能满足城市和农村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个体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有关全国各地农职中的实际办学状况,近几年总体的感觉是办学困难很大,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下降。农职中“不姓农”,农业类专业普遍滑坡,而农村基层生产却缺乏技术人员的现状,造成了对农职中办学不同的评价,往往以批评和指责为主。有的提出:农职中应端正办学方向,一定要为农业发展服务;应该正确处理农与非农的关系,向农业专业倾斜,保证农职中在主体上“姓农”。其依据主要是对农村现有产业构成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形式的认识和估计。对上述观点,我认为是不客观的。农村职教近几年在调整专业的过程中,出现的“农职中不姓农”而…  相似文献   

15.
面向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师范院校科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师院校的转型和教育系统内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师范教育逐渐被边缘化。师范院校办学定位模糊,师范体系内部缺乏合理分工,学校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学生“农”的意识淡薄,师范生就业率持续走低,而农村教师依然存在着结构性紧缺。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应将面向农村基础教育作为自己办学的科学定位,改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强化师范生“农”的职业责任教育,从而为农村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师资。  相似文献   

16.
首先、应当转变农村教育的思想,确立教育经济“一体化”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树立教科农“三位一体”的农村生产、教育新观念。教科农“三位一体”既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新机制,又是一种与这种机制相适应的农村教育的合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农科教结合”是近几年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教育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农科教结合”的含意是什么呢?农,是泛指农业和农村经济;科,是指科学技术,特别是科技的应用、推广和普及;教,是泛指教育,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部分高等教育。“农科教结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一方针,在农村教育改革中的具体体现。它科学地表述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及教育三者内在的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农村初级中学一直被定型属于普通初中教育范畴。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内容、教育评价和城市的初中没有什么差别。然而,在城市经济二元结构的社会中,城乡经济的悬殊,文化的差别,农村初中在农村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实现“普九”和巩固“普九”成果看,初中是重点、难点。从教育效益看,初中是农村新增劳动力的出口,  相似文献   

19.
建一所快乐学校,让师生快乐成长,是笔者的教育理想。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学校的办学历程中,坚持“让每一个师生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立足实际,开展“农娃乐”特色教育,深入研究农家文化,开发优秀农家文化的教育价值,以“一院一园”呈现农家韵致,传承农家文化,弘扬农家文化精神,让农家娃学农、知农、  相似文献   

20.
办职业技术教育比办普通教育需更多的教育经费。 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是一些农村职(农)业中学长期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最根本原因。坐等国家拨给经费,长期在办学条件上处于“瓜菜代”状态,在专业教学上唱“空城计”,是一些农村职(农)业中学“滑坡”的根本原因。因而,寻求稳定而足够的办学经费来源,就成为巩固、发展农村职(农)业中学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