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晔 《江苏教育》2023,(38):42-43
劳动可以创造美、润泽心灵。班主任应深入剖析劳动教育的内涵,将班级文化建设与劳动教育相融合,以自身的劳动引领学生的成长,全力打造“以劳育心”班级样本,让劳动教育在教室“生根”。  相似文献   

2.
家庭、学校、社会要协同推动劳动教育,在社会中形成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将劳动教育列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三方要密切合作,家庭要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自我生活能力,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学生掌握劳动知识,社会要为学生提供运用劳动的场所,发挥支持作用,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基地。下面,我从“一、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二、小学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三、家庭、学校、社会推动劳动教育的意义”“四、家庭、学校、社会推动劳动教育的举措”四个方面入手,就“三方协同”构建劳动教育课程,育劳动新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儿童视角的劳动教育应该是有趣、有用、有意义的。学校应该聚焦“趣味”的游戏化劳动体验、建设“有用”的项目化实践课程、建构基于“意义”的评价机制,让儿童获得有趣的劳动体验,产生“我要劳动”的意愿,让“热爱劳动”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可以抵达的远方。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因此,在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学校、教师要强化对劳动教育的重视,让小学生初步形成劳动意识,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观、生活观,为将来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要想提高学生的劳动教育效果,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围绕农村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科学设定劳动教育方案,让学生在劳动活动中有所提升与成长,展现出劳动教育的价值与优势。  相似文献   

5.
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劳动教育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村学校劳动教育开展较为滞后,面临着对劳动教育独特价值认识不足、课程内容单一、教学过程浅层化、家庭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建设,促进劳动教育常态化”“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现劳动教育课程化”“发掘农村学校的环境优势,注重劳动教育的开放性与创新性”“促进‘家校社’协同共育,构建整合性的劳动教育体系”,是当前农村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是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为农服务能力的有效载体,是帮助改善学生生活、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渠道。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的教育。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加快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条件的改善,加之家长对学生的溺爱,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不爱劳动.劳动观念差:不会劳动,劳动技能低;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浪费、破坏现象较为严重。过去“爱劳动、会劳动、懂珍惜”是农村学生的最大优势特点,现在正逐步丧失。  相似文献   

8.
“有劳动无教育”现象之所以产生,一个重要的认识根源是对“劳动教育”的概念内涵、逻辑定位以及“劳动”与“教育”的关系等理论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不同,劳动教育是一个复合性的教育概念,是一般教育到真实劳动世界的中介环节。让“劳动”成为“劳动教育”,或让“劳动”具有“教育性”,就是要让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实践与德、智、体、美诸素养的培育建立自觉、自然、有机的关联。劳动教育的开展也因而应当与日常教育生活建立全面的联系。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或者让“劳动”具有“教育性”命题的确立,不仅对纠正“有劳动无教育”的实践偏颇,而且对全方位开展劳动教育、正确认识和有效建立劳动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关系、防止“反劳动教育”错误思维、依据学段与类型实际开展符合教育规律的劳动教育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提高教师劳动教育素养是推动学校劳动教育常态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依据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结合高职劳动教育的特点,从劳动教育理念、劳动教育知识、劳动教育能力三个维度对高职教师劳动教育素养的构成进行了分析。教师劳动教育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而且需要学校提供外动力。依据奥苏贝尔关于内驱力的理论,提出要从“认知、行为、评价”三个维度出发,重塑劳动教育“三重”价值;构建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健全“两种”机制,激发教师提升劳动教育素养的内驱力。同时,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构建良好的劳动教育生态圈,为教师提高劳动教育素养提供外动力。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只有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打通学校与社会的隔离,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学校要建构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学校特点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体系,紧紧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在出力流汗中发展自理自立能力;打开由学校、家庭、企业、社会组成的全方位劳动教育时空,提高劳动教育实效,让每个生命都闪光。  相似文献   

11.
孙静  柳友荣 《教育文汇》2023,(6):9-13+19
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共同构成了我国“五育”的育人框架,当前中国已经进入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新时代,人们从异化劳动下的“谋生状态”发展到自由劳动下的“乐生状态”。劳动教育实现了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实践形态之一,劳动教育要根据学段特点加强对劳动观念、劳动精神等更为核心和根本的育人任务的研究和实践,关注个体差异。学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开展,必须要把握好劳动教育的时代逻辑、融合逻辑、实践逻辑,真正让“劳动”成为“劳动教育”,让“劳动”具有“教育性”。  相似文献   

12.
劳动是获取真知的实践活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时代新人的过程中不可或缺。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要给学生搭建劳动实践的平台、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提供参与劳动的机会。学校结合实际,积极推行“三主三辅三基地”劳动教育模式,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联动机制,使劳动教育常态化。文章从劳动教育育人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特色文化几个方面阐述农村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数智时代,技术不断变革并推动着劳动形态的不断革新,出现了诸如数字劳动、智能劳动和情感劳动等劳动新形态。劳动形态的变化给人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数字劳动形成多元联结网络,导致用户成为去主体化的数字虚体;智能劳动打破劳动的“类同一性”,致使人成为去关系化的抽象个体;情感劳动泛化感性体验,造成劳动者去人格化的伪个性发展。学校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要树立全面的劳动教育观,“五育融合”开展劳动教育;要树立发展的劳动教育观,不断创新劳动教育模式;要树立实践的劳动教育观,“身体力行”开展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4.
“双减”与劳动教育共同指向培育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整体育人目标。“双减”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外部支撑,劳动教育为“双减”政策的落实提供了内在动力。在现代教育中,劳动教育采取一切有益于劳动素养培育的教育载体,关注学生价值性、精神性劳动品质的生成,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作为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在教育教学中对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具有重要作用。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精准定位劳动教育课程的性质和理念,探索“劳动+学科”的融合途径,促进政府、学校、社会与家庭的多方联动,优化开展劳动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与管理》2009,(12):F0002-F0002
赣马镇第二中心小学位于苏北古城赣马镇,地处苏北鲁南交界处,是一所农村小学,在校师生3051人。为了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身边的“现代农耕”知识,近年来,该校活用地方资源,以学校2008年创建的省“农科教示范基地”和市“劳动实践基地”为平台,在校园中,开展了“快乐劳动”“现代农耕文化进课堂”系列活动,有效地探素出了一条立足地方环境、切合校情的“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特色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育被认为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成为“五育”融合的突破口。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五育”融合需要打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劳动教育引领的“五育”融合最好以“食育”为突破口,以此连接家庭劳动、学校劳动和社会劳动。让学生承担学校的绝大部分劳动,由此形成学生自治的基本责任和担当。劳动教育引领的“五育”融合需要发挥社会教育力,建构“五育”融合的社会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国家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作为现时代的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这个“天职”工作使教师要成为“创造型”、“研究型”、“专业型”、“全面型”的人才。多年来,劳动技术课,虽然排在课表上,但都是流于形式,都将学校的卫生打扫或小小的劳动所替代着,名存实亡,学生无法从“打扫”等劳动中得到技术。也无法衡量、无法评定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中“劳技”的成绩。尤其农村学校学生在校、家的劳动较多,掌握劳动技术方面还是有限。新课改将劳动技术课知识教育和技术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成为劳动课教学方法的核心,是青少年学生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应全面实施劳动教育。当前,在农村幼儿中,幼儿参与劳动的机会少、机率低;家长、教师对幼儿实施劳动教育的态度参差,认知存在误区;家庭和学校对幼儿的劳动教育普遍缺失等。对此,将劳动教育与学校的特色艺术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双丰收,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并对实践中如何有效推进幼儿劳动教育进行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殷家智 《宁夏教育》2023,(12):30-32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学校应根据新课标要求,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家校社”协同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培养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端正的劳动态度,让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文章在深刻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及价值体现的基础上探索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育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和身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当前的教育生态来看,在学校中,劳动教育被“弱化”;在家庭中,劳动教育被“软化”;在社会上,劳动教育被“淡化”。因此,学生的劳动教育要从小抓起,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主体作用、家庭的教育辅助作用、社会的教育支持作用,实现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生活育人,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知识、技能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