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郑樵的生平事迹、藏书特色,简介其目录学专著《通志·校雠略》,分析了郑樵的藏书和目录学思想,进而指出其对中国藏书事业和目录学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藏书家与目录学家的郑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郑樵的生平事迹、藏书特色及简介其目录学专著《通志·校雠略》,分析了郑樵的藏书和目录学思想,进而论述其对中国藏书事业和目录学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郑樵的目录学思想是通过对《汉志》等目录学著作的评价实现的。他用目录学批评的眼光看待《汉志》,从而较为完整地提出自己对目录学的理论思考,并建构出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成就了他在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无人取代的地位。但是,郑樵目录学研究,虽创辟榛芜,犹未邃密。他自矜其异,对刘班作近乎蓄意的诋毁,更是遮蔽了他的双眼,使得他对《汉志》的一些结论空无旁依、徒带情绪。另外,郑樵过分执着于类例从而淡化了对小序、提要的认识,也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4.
宋代的目录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目录学思想,尤其以郑樵为代表,编写了我国的第一部目录学理论专著——《通志.校雠略》。从书目类例和书目著录两个角度对郑樵的目录学思想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会通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到书目控制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心裁 《图书馆》1995,(5):13-16,12
本文以中国目录学传统发展为主线,分析比较了郑樵、章学诚目录学思想与书目控制论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余嘉锡著作《目录学发微》在指出郑樵目录学思想有所缺失的基础上,深入解析要点,并纠正后代学者对其反对空言著述和"类例既分,学术自明"思想的歪曲理解,肯定其本身存在的价值。余嘉锡也因此而受郑樵目录学思想影响,提出目录学贵在真实和注重改革类例划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着重介绍了宋代的官修目录和私家目录的巨大成就,阐述了郑樵的目录学理论及其对我国目录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郑樵目录学思想的理论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樵(1104—1162)是南宋初年著名的史学家和目录学家。郑樵学术思想的精华,一是“会通”精神,二是注重“实学”。由此可以演绎出郑樵目录学思想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9.
论《通志·校雠略》的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三方面分析了郑樵的目录学思想,探讨了<通志@校雠略>这部目录专著,开创了目录学理论研究的先驱,他对研究学术源流派别,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至今对后世影响甚远,今天研究它仍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会通和实学:郑樵目录学思想的两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正扬 《图书馆》2001,(6):74-75,77
会通和实学是郑樵全部学术思想的核心命题,由此可以演绎出郑樵目录学思想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郑樵目录学思想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郑樵的生平,然后比较详细地分析了90年代郑樵目录学研究的状况,最后指出了成就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张新民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1):142-145
郑樵目录学思想由求书、校书及分编三个前后相衔接的阶段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开放性体系;这三个阶段又分别与辑佚学、校勘学和目录学紧密相关,其求书理论成为辑佚学的理论依据,校书思想进一步规范传统校雠学的范畴,分类编目则是目录学的理论基础,充分体现郑氏目录学思想的广义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郑樵文献学成就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樵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献学家,为文献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辑佚学、目录学、金石学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他所取得的卓越的文献学成就。  相似文献   

14.
《通志·图谱略》的价值、意义及其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古代目录学史上,出现了不少优秀的目录学家,但撰有系统的目录学理论专著的,则是屈指可数的.最有名的则数宋代的郑樵和清代的章学诚.郑氏不仅撰写了较全面系统的目录学理论著作《校雠略》,且慧眼独具,别识心裁,创建了《图谱略》,其卓见绝识,超迈前贤.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目录学理论经历了宋学学术背景下的反动与清学学术背景下的回归,前者以郑樵《通志‘校雠略》为代表,后者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代表。尽管二者体现了对正统思想截然不同的态度,但其目录学理论在总的指导思想七一脉相承,在具体方法论原则上甚至是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目录学研究的两次高潮及其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贺修铭 《图书馆》1994,(5):14-17
中国20世纪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分别形成了目录学研究的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形成的契机是缘于对西方目录学的评价,主要成就表现在对古代目录学的总结、对目录学定义对象的探讨、目录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第二次高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传统目录学和目录学史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对目录学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重视对书目情报工作和目录学应用研究等。通过两次高潮,中国目录学总结了传统,吸收了西方目录学思想,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郑樵的<通志·校雠略>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目录学理论著作,<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官修书目最完善、最成熟的代表,其<凡例>是对该书目的理论阐释,可以视为一篇清代有关目录学理论的著作.二者无疑包含了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目录学思想.分析二者的异同,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古代目录学理论的发展变化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章学诚曾说:“《汉志》以后,既无互著之例,则著录之重复,大都不关义类,全是编次之错谬尔。”(《校雠通义·辨嫌名》第五之一)过去学界也大都同意章氏的观点。但是,章氏的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早在宋代的郑樵就已在其目录学著作中体现了互著之法。虽然在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郑樵遗著中未能见到有关互著的言论。但笔者认为有两点需提请注意:第一,郑樵一生著述甚丰,据厦门大学郑樵研究小组统计共84种,但流传至今的仅有五种残缺的遗作,在这点仅存的遗著中未能保存郑樵的全部学术思想。第二,在郑樵的《校雠略》中多次对  相似文献   

19.
论郑樵目录学研究中的"部伍之法"和"核实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宣 《图书与情报》2006,(4):102-105
作者在深入研究《通志》四略的基础上,钩沉出郑樵研究目录学乃至所有学问的基本方法“部伍之法”和“核实之法”。文章利用详尽的史实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条分缕析,并指出了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蓉  王东维 《历史档案》2007,(1):55-57,80
图书分类在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郑樵曾说:“类书,犹持军也。若有条理,虽多而治;若无条例,虽寡而纷。类例不患其多,患多之无术耳。”郑樵的话形象生动地说明,分类如有系统,分得细密,书籍再多,也能条理清楚。如果没有系统,就会杂乱无章。类例不明,图书失纪,也就更谈不上研究了。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献,首先就要掌握古代史籍的分类,而史籍分类,则主要体现在历代编修的诸多目录书中。史部目录的形成,又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